梅復興/美軍變卦、台灣重災?空軍F-16戰機電戰系統之爭方興未艾

【鳴人堂】
606 人閱讀

APG-83 AESA雷達。 圖/Northrop Grumman公司

媒體報導,美軍將於今年3月底就符合台灣空軍「鳳展案」142架F-16V戰機性能提升計劃使用之外掛式電戰莢艙提出廠商方案評估結果,由我空軍決定選商。而在L3Harris(L3H)、諾格(NG)與雷神(RTN)等三家應邀提出解決方案的美國廠商中,現在基本上已成L3H與NG對決的局面。

然而,美國空軍最近對其自身F-16機隊電戰系統更新計劃的選商決定,卻對此案再次注入新的考慮因素。

美軍變卦、台灣重災

美國空軍雖然採購了140套ALQ-131A的提升型電戰莢艙,但卻於2018年決定放棄對AN/ALQ-131A電戰莢艙提升案(EAPUP)的進一步發展,而改採內嵌式構型來為其F-16C/D機隊提升電戰能力。美軍於2019年9月委邀L3Harris(L3H)與諾格(NG)兩家公司提出內嵌式電戰系統方案,以取代其F-16C/D戰機原先使用的外掛式電戰莢艙。美軍提供了少量的經費,讓兩家公司在一年內展示技術方案,預計於2020年11月決定由哪家勝出後再全面發展。

美國空軍的此一決定,對於使用機體空間無法容納內嵌式電戰系統的F-16C/D Block 40/42以前構型的國家來說,造成了(莢艙式)電戰技術無以為繼的困境。而仍有141架F-16A/B Block 20(無法內置主動電戰系統)在服役的台灣,就是首當其衝的重災區。

在此同時,我空軍2019年向美國新購了66架F-16C/D Block 70戰機,也需選擇內嵌式電戰系統構型。L3Harris公司便以期程優勢說服洛馬公司,建議台灣在新購的F-16 Block 70戰機上採用以其AN/ALQ-211電戰莢艙為基礎衍生的ALQ-254(V)1內嵌式電戰系統,並希望藉得到此大單進一步降低技術風險與成本,從而有利其爭取美國空軍的F-16內嵌式電戰系統案競標。

我空軍原本希望能等美方決標後再行選用相同的方案,以期與美空軍同步,而得以在技術風險、性能可靠度與長期後勤支援上所有保障。但迫於2023年開始交機的期程壓力,空軍也只好於去(2020)年5、6月間,勉予同意選用AN/ALQ-254的方案。這對L3H來說,無論是競標美軍的內嵌式電戰系統案,還是進一步爭取台灣空軍的電戰莢艙增購案與現有ALQ-184性能提升案(仍待取得預算),都是相當有利的一個勝利。

ALQ-254電戰系統。 圖/L3Harris公司

NGEW的再變數

然而,美軍去年底評估的結果,最後還是選擇了NG的方案,並授予NG公司價值2億5000萬美元的合約,來進行計劃名為「下一代電戰」(Next Generation Electronic Warfare/NGEW)的系統研發。

美軍雖未公布此案選商的詳細理由,但美空軍人士去年底曾私下透露,是因為根據評估認為L3H所提的技術未盡理想。據稱這可能跟NG的方案,具備與美軍正為其部分F-16C/D機隊換裝提升的AN/APG-83 主動電子掃描相列(AESA)雷達整合運用能力 (避免相互干擾) 有關。事實上,就電戰系統解決被AESA雷達干擾的問題而言,目前似僅有雷神公司(裝有APG-63(V)3或APG-82(V)1 AESA雷達的F-15戰機),與NG公司(裝有APG-80 AESA雷達的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F-16 Block 60)具實際成功案例經驗。而由於APG-83也是NG的產品(我空軍亦在新購的F-16 Block 70,以及F-16V性能提升案上都選用了該型雷達),很可能該公司還是在避免APG-83雷達干擾上掌握有某些技術優勢。

根據最近的公開資料,NG所提供給美軍的NGEW方案,基本上在一個開放式系統架構下綜合了AC/MC-130J特戰運輸機使用的ALQ-251電戰系統,以及APR-39雷達預警器之部分技術與裝備。這包括數位式超寬頻射頻接收器(雷達預警器),輕型資料處理機(電腦),以及數位式發射機模組(干擾機)。其設計目的顯然在盡可能擴大反制先進威脅所需之瞬間頻寬。此外,NGEW據信也採用數位射頻記憶體(DRFM)技術,可高傳真記錄並複製威脅射頻(如來襲飛彈之雷達尋標器)訊號以有效執行欺敵干擾。

如果順利通過驗證測試,美軍預期該電戰系統可於2024年上半年完成「初期作戰測評」(IOT&E),開始裝機服役,並可以內嵌式或莢艙式構型滿足不同機型需要。

對台灣的影響

這對我們台灣又會有什麽意義呢?

最重要的就是,空軍一貫希望「與美軍同步」原則以及對立法院的承諾,再次受到考驗。因為美國空軍這次為其自身F-16機隊所選擇的內嵌式電戰系統(NGEW),並非我們去年所選的ALQ-254。所以,空軍是會依原決定繼續走下去呢?還是會重新考慮66架F-16 Block 70戰機電戰系統的選商?是交機的期程比較重要呢?還是與美軍保持共同性比較優先?

據瞭解,美空軍部國際事務次長室(SAF/IA)在函知台灣美方NGEW的決定後,已收到我空軍要求美方鑒於此最新發展,針對新購F-16 Block 70戰機內嵌式電戰系統案提出建議的詢問。

美方官員日前透露,依照目前的表定期程,台灣新購的F-16 Block 70戰機雖然理論上2023即可開始交機,但因電戰系統整合測試等時間需要,無論選用哪一家公司的方案,交付安裝好並完成驗證之電戰系統的飛機最快也得到2024年底。只要台美雙方在今年6月底前做出最後決定,就不會對(電戰系統完備的)交機期程造成實質影響。

由於台灣已於去年夏天選擇了L3H的ALQ-254,而製造F-16的洛馬公司也已開始部分相關設計工作。不過,目前已投入的工程成本僅限於電戰系統的介面、管線配置與安裝架(統稱所謂的A-Kit)規劃與設計。如果台灣決定要與美軍同步,而改採用NGEW,那就會涉及到一定金額的工程費用。美方官員認為,雖然把介面修改成與美軍同步的NGEW相容對於未來F-16戰機的外銷會很有助益與價值,金額也不至於太高,但洛馬公司應該是不會願意免費做此修改的。也就是說,這筆錢勢須得由台灣負擔暨或NG公司吸收。

F-16 Block 70 戰機。 圖/Lockheed Martin公司

電戰莢艙爭奪戰

而美軍選了NG來發展(可內嵌式亦可外掛莢艙構型的)NGEW電戰系統,對於我空軍採購供(無法裝內嵌式系統的)F-16V戰機使用的電戰莢艙、乃至於現有ALQ-184莢艙之性能提升方向也可能有所影響。

空軍之前曾編列了預算籌穫12套ALQ-131 FMS電戰莢艙,但因成本爭議、又因美軍後來決定停止繼續該系統的研發而被迫取消採購。但新購電戰莢艙的案子仍然存在,空軍也在持續尋求解決方案。美國空軍在去年4月與7月都曾提交包括L3H、NG、雷神,乃至於丹麥Terma等公司所能提供之不同解決方案在內的「行動方針」(course of action)供我空軍參考。到目前為止,主要對決者還是L3H的ALQ-211(V)9/ALQ-254以及NG的ALQ-131C。預計今年3、4月間在獲得美軍最後建議方案後即可明朗化。

至於台灣現有的80套ALQ-184電戰莢艙的性能提升,則仍待建案獲得預算。但美方官員日前也證實,美國空軍仍在繼續與台灣討論電戰莢艙提升需求的細節,包括如何解決ALQ-131莢艙外殼來源、是否要回收翻修使用現有ALQ-184莢艙之行波管發射機,以及如何與新的寬頻數位接收系統整合等。

ALQ-184電戰莢艙。 圖/維基共享

至於L3H公司,在去年贏得了台灣新購F-16戰機上的內嵌式電戰系統案後,其爭取空軍電戰莢艙的機會亦趨看好。況且,L3H的ALQ-211系列電戰莢艙,原本也比空軍規劃採購的ALQ-131 FMS要略具價格優勢。然而,若融合了贏得美軍NGEW合約之電戰系統的新型AN/ALQ-131C莢艙加入台灣的電戰莢艙案競標,不僅性能與長期後勤有了美軍背書,在期程上亦可與ALQ-211/254大至上追平,還可能挾美軍龐大採購數量(可能多達450套)而得以顯著降低成本。且因ALQ-31C與美國空軍技術同步,也會符合立法院長久以來要求空軍「與美軍使用一致裝備構型」之決議,從而敗部復活並變得極具競爭力。

這些發展對我空軍電戰系統諸案的博弈格局勢必產生相當衝擊。但由於提供了較多的選項、較新且經美軍評選認證的技術、可與美軍使用相同裝備的戰術與後勤優點等,對台灣來說整體應該還是正面利多的。而且因為多了可以認真考慮的商源,至少可為我方略增些談判籌碼與運籌彈性。空軍和國防部應該積極把握、妥善運用。

作者梅復興,長期鑽研國防與美台安全關係。現為台海安全研析中心主任(美國紐約)。


推薦閱讀:

留言評論
【鳴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