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香港「反送中」檢視韓媒與國民黨

楊虔豪
527 人閱讀

香港6月16日反《逃犯條例》運動(反《送中條例》)第2波譴責警方暴力鎮壓與要求特首林鄭月娥示威,創下史上最大規模集會紀錄。不論主辦單位發表的「逼近2百萬人」或警方指出「約33.8萬人」,這數字都相當龐大,最後迫使林鄭月娥擱置法案,在6月18日公開表示「向市民真誠道歉」。

林鄭承諾,若未能化解民眾疑慮、獲取共識,《逃犯條例》修訂案就不會再啟動,香港政府會接受這個現實。

從本月初,六四天安門事件才剛屆滿30週年,當晚維多利亞燭光集會,達18萬人參與(警稱3.7萬人),創「雨傘運動」後新高,這股能量隨後擴大。

6月9日的反送中大遊行(民政:103萬人,警方:24萬),到6月12日立法會預計二讀辯論當天,港警對立法會附近金鐘與中環一帶的示威者暴力鎮壓,激起社會更多反彈與支持反送中訴求。

筆者居住的南韓,有香港人自發在首爾弘大街區舉起「反送中」標語,希望吸引更多南韓民眾注意,許多人更在週末齊聚東大門設計廣場舉行連署活動。而第2波示威的同一天,台灣也有7千多人參與聲援香港的集會。

警方鎮壓事件引發海內外媒體注意,在韓港人也於當晚緊急齊聚於首爾弘大,舉牌抗議,希望香港反送中問題在南韓也能得到更多理解與聲援。(照片提供 Cim Lam)

時逢美中貿易戰展開,夾在兩大強權中的南韓顯得為難,香港示威提供韓媒與輿論第一手可觀察的鏡子─若真只能「選邊站」,那哪方較值得信任?哪方贏得更多人心?哪方對自身帶來的威脅較小?

這也是示威發生後,許多韓媒紛紛派人前往香港的原因。其中值得注意的,是3年前以報導崔順實干政案,迫使當時總統朴槿惠下台的JTBC電視台。在匈牙利船難仍在打撈處理、文在寅總統出訪北歐三國,還有南韓舉國為了U20足球賽踢進4強而歡騰不已的同時,JTBC把台港中問題置於第一順位。

該台先是在6月7日,將美國國防部發表的戰略報告書中,把台灣列為「區域內民主國家」與「美國夥伴」的消息,擺在晚間新聞連兩則播出。5天後警察暴力鎮壓,JTBC依然從頭條開始多連發報導,並綜合分析美國先後觸及「一個中國」與「一國兩制」兩大敏感議題的意圖,是警告要對中國發出全面戰。

6月12日的反送中百萬人大遊行後隔天,以揭發崔順實干政案聞名的JTBC電視台,在晚間新聞節目《新聞室》頭條開始,連串報導香港消息。

以往,碰到南韓民眾或友人詢問台、港、中問題,我都必須花費很多時間說明,什麼是當下適用於香港的「一國兩制」,而常出現在台灣與中國之間的用語,包括「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又是什麼概念。

說來荒唐,若在台灣街頭,詢問年齡層世代「九二共識」和「一中各表」為何意義,相信大多數人應該也答不出來。

但近幾年發生的大事,讓南韓民眾開始理解台灣、香港與中國間的爭端。實際上,對2014年發生的台灣318學運,南韓媒體著墨不多,對同年香港雨傘運動的報導,多數也並未有脈絡地敘述香港回歸中國後出現的各種問題與矛盾。但從2016年台灣大選前夕,爆發的「子瑜事件」,南韓民眾開始有所警覺。

從2016年台灣大選前夕,爆發的「子瑜事件」,南韓民眾開始有所警覺。圖片來源:翻攝自youtube

「子瑜國籍不是台灣(中華民國)嗎?」、「自己人舉起自家國旗,到底哪裡錯了?為何要道歉?」

子瑜的例子,恰恰打破長期以來中國不想說,而國民黨素來主張的「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原則:若大家能分別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中華民國,相互尊重,那為何有人要為拿著其中一方的旗幟而道歉,還要強調「兩岸是一體的」、「因自己是身為中國人感到驕傲」?

這樣的「中國」恐怕不是台灣人所期盼的。同樣,看在民族主義觀念甚強的許多南韓民眾眼中,都覺得蠻橫與惡霸。

就算無法像本地人一樣了解兩岸議題,也都會能做出大致的判斷─從香港的例子去評價,「一國兩制」是否真正可行,還有北京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台北的中華民國,若雙方地位沒有對等均衡,口口聲聲只顧著喊「中國統一」,會不會對台灣現有的自由民主體制,帶來衝擊。

過去,南韓民眾羨慕兩岸關係,因為雙方能通信互訪往來。相較歷經韓戰後,許多分離南北韓兩地的親友,再也無法見面,他們心中滿是不捨與遺憾。甚至許多「進步派」政治人物與支持者,更是羨慕中國的強大。

但他們並未看到,2015年馬習會,雙方只互稱「先生」,而非互道總統與國家主席。反觀2018年幾次登場的文金會,不論是兩位當事人還是兩造傳媒,都是互相稱呼「文在寅大統領」和「金正恩委員長」。有無「對等」和尊重「各自表述」,顯而易見。

2015年馬習會,雙方只互稱「先生」,而非互道總統與國家主席。反觀2018年幾次登場的文金會,不論是兩位當事人還是兩造傳媒,都是互相稱呼「文在寅大統領」和「金正恩委員長」。圖片來源:華視youtube

而這回,香港的反送中立法爭端,更讓南韓民眾看到中國與作為北京代理人的港府,和建制派掌控的立法會,如何剛愎自用與威逼,還有縱容警方不符比例原則地,暴力驅趕甚至攻擊示威者及記者,迫使向來對政治消解冷感的香港民眾,感到威脅而走上街頭。

就連前往香港採訪反送中的SBS記者,都在連線報導時下了註腳:「香港人對中國逐漸壓制香港自治與他們自由的不滿,也不斷擴散。」

而1989年天安門事件發生後,港、台都有大規模聲援行動,從當時人們參與的理由,相信有很大成分是基於「大家都是中國人」這樣的理念。

時過境遷,現在港台民眾參與示威與互相聲援,已不再是因自己是「中國人」,而是共享某些價值,不願見到這些價值在自己或鄰近地域被摧毀,而願意站出來表達支持。民族主義設下的國界及語言藩籬,已被突破。

但在這種情況下,許多台灣政界人士,探討統獨或台灣定位等議題,不是拘泥於「兩岸一家親」、「反對台獨」,就是停留在強調「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等,連台灣內部都還沒被充分理解、也沒被好好討論的舊時代原則,抑或是,忙著批判民進黨政府。

有意角逐國民黨初選的高雄市長韓國瑜,面對香港反送中議題,一開始回應「不曉得」,後來才在臉書發文「只要中華民國國民不要,誰都沒有辦法把一國兩制強加在我們身上。」、「支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灣獨立!不接受一國兩制!」

另一位擬參選人─鴻海董事長郭台銘則在臉書寫道:「我認為香港一國兩制是失敗的…這幾天台灣許多不分黨派的意見領袖,都對送中議題提出許多批判,聲援香港人民的民主願望。但現在民進黨正大開民主倒車,已把箝制你我民主權力的惡法偷渡闖關了!」

北京當局已定義「一個中國」就是「一國兩制」。面對自己口口聲聲對內高喊,卻連跟中國都喬不攏的「九二共識」,還有連國民黨自己都不接受、且認定失敗的「一國兩制」,與中共有溝通渠道的國民黨應該做的是,儘速同北京表達自己的立場,釐清並捍衛自己素來主張「一中各表」,能否同時為雙方接受。

但國民黨只顧把炮口對內,忙著指責蔡英文總統「趁反送中浪潮趁機炒作得利」,與中方聯手批判民進黨政府「讓兩岸關係倒退」、「讓台灣故步自封」。這就如同看到人家被性侵害,結果遭受撻伐的不是嫌犯,而是跟著嫌犯責怪被性侵者「穿太少」,是一樣的道理。

作者為定居首爾的駐韓獨立記者,《韓半島新聞平台》創辦人,長年採訪與評論南北韓時事,希望注入具有台灣觀點和現場觀察的韓半島新聞。

留言評論
楊虔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