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須把香港當成台灣的戰友

張仁瑋
322 人閱讀

香港在今年四月起進入立法程序的《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即《送中條例》),在六月接連引發了百萬人規模的遊行、警方毫不節制的暴力鎮壓、濫捕濫抓的秋後算賬等等事件。一時間成為台灣社會高度關注的焦點,其政治效應也被視為影響民進黨總統初選民調的重要事件。正因為在中國的巨大作用力面前,香港與台灣的命運緊緊相連,我們不應該將香港發生的事情簡單當作影響台灣的外部條件,需要更積極看見互相奧援的機會,為彼此擴大生存空間。

高雄挺反送中。─ 安生攝

關於港台的關係,最近常見的說法可能是從2014年以來流行的「今日香港、明日台灣」。這反映了台灣的倡議者面對中共與國民黨合作推動「九二共識、一國兩制」的說詞,援引香港面臨的政治打壓、經濟困境,用來提高台灣社會對中國因素的警戒。但這種標語也引入線性史觀,隱喻香港目前已是最慘的情形。反倒產生「接下來就換台灣淪陷」的亡國恐懼,減少當下積極合作的可能性。

換個角度從中國戰略佈局來看,會發現港台處境並非線性的先後關係,而是隨時連動的兩個陣地。中共以香港當作一國兩制的招安範本,說服台灣人民接受統一也能「維持現況」。一旦台灣人發現「五十年不變」的承諾崩解、香港自治局勢走向破滅,就會驚覺一國兩制的各種方案只是溫水煮青蛙,進而抗拒統一。如果台灣人持續懷疑香港的一國兩制現況,連中共在台代理人使用的「九二共識」、「兩岸一家親」、「貨出去人進來」這類說詞都因此失效,那麼中國就需要保持香港一定的自治,使其繼續作為招安範本。

由此視角,這次的《送中條例》就是利用在台發生的重大刑案,想要藉機收回香港法治、並以治安宣傳討好台灣社會。但是《送中條例》大舉破壞法治獨立,牴觸香港社會各階層的利益或原則。在治安宣傳開始之前,港人齊心協力扛住了這個條例,台人才看到港府為了這個法案異常調度警力鎮壓民眾。

一週以來,香港社會面對暴力與司法清算、甚至有人犧牲,付出很大的代價。關切此事的台灣人們,也被似曾相似的畫面召喚出過去幾年對抗政府蠻橫政策的經歷,一時間陷入高度焦慮,想要為此付出一份心力。

值此時刻,台灣社會對香港最好的回報,就是不再把香港當作警惕自身的「昨日」,而是彼此作為今日的戰友,針對政府干預的手段適時截長補短,打亂中共的佈局,同時守住兩個陣地。

沿著這個思路,目前台灣這端可以做的事情其實很多,筆者試著列舉當前的想法:

1.促使政府制定政治庇護的相關措施。

2.提供或擔任網路動員資訊的中轉站,減少港人面對網路管制的壓力。

目前港府正在逐步清算運動參與者、並且在網路上加強輿論管制,以避免反抗力量延續下去或組織起來。台灣社會可以促使政府迅速制定方案、保護潛在的政治犯。並且由台灣人或在台伺服器擔任資訊中轉站,避免香港行動者遭查IP抄家。

3.訂閱支持與捐助獨立媒體,例如台灣的《報導者》、《公民行動影音資料庫》、《焦點事件》,香港的《立場新聞》、《端傳媒》」等。

就筆者觀察,多數台灣人透過主流媒體報導或社群平台的個人帳戶瞭解香港的近況。但主流媒體有收視業績壓力,經常僅能呈現衝突事件的畫面。而社群平台個人能夠投入調查、整理資料、核實消息的力量有限。這些媒介都難以進行深度報導追蹤議題,不是促使台灣社會持續關注香港的可靠管道。

相較之下,依靠讀者贊助、不受廣告壓力的獨立媒體,他們在這段時間派員到現場採訪、諮詢相關專家評論、整理法律與抗爭知識,兼顧即時與深度的需求。確保獨立媒體的運作,我們不會只在事件爆發時才有報導可以轉貼,也能夠持續瞭解香港社會在中國因素與國際關係下的運作。

4.建立更多的資訊交流平台,舉辦講座、讀書會、研討會等活動,加速瞭解彼此的政治、社會歷史,強化連帶,為以後的合作準備。

舉例來說,有些台灣媒體或網友看到616港府的聲明,就以為運動有階段性勝利,沒看到幾個訴求都未達到。或是有些香港朋友以為台灣等於中華民國,遊行的時候用中華民國國旗表示不認同中共,導致台灣人看來有點尷尬。另外,台灣這邊多數人不諳廣東話,很多香港資訊都沒辦法閱讀與流通,關於建制到泛民各陣營的歷史與關係也不清楚,需要專人轉譯。

分而治之向來是統治者最喜歡的技術,一旦反抗者進行合作與串連,統治者就不得不退讓。當香港與台灣將彼此視為今日的戰友、共同爭取明天,團結就是最強大的武器。

作者為中山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學生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