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榮罷工:資方專政劫餘的廢墟經濟

盧郁佳
481 人閱讀

長榮航空罷工以來,長榮挾財團實力,獅子搏兔全力以赴,一面之詞淹沒了所有電視報紙。宣傳機器一開動,立刻無情重演護家盟反同婚、反性平教育的造謠洗腦。

​​

民眾到場支持長榮罷工。圖片來源:路透社/達志影像

例如報導網友抱怨罷工取消長崎航班,未能見祖母臨終一面,結果長榮並無長崎航班。或是聲稱長榮薪資遠勝華航,又把長榮某一年「發四個月年終獎金」的極端狀況說成常態,煽動網民罵空服員「貪心」、「公主病」。其實網路上今年二月的財報,早已說明長榮航空比華航賺錢,並且陳述原因之一是華航在罷工後付出更多薪資,而長榮沒有。

長榮談判寸土不讓,稱是「向股東負責」;那麼談判寸土不讓導致營業損失25.1億,長榮需要向股東負責嗎?股東會問責長榮高層、要他為造成罷工損失下台嗎?這時又不需要「向股東負責」了。顯見自助餐式的「向股東負責」是假,將它等於「不用向空服員負責」才是真。

而長榮拿股東來打空服員更是荒謬,罷工八大訴求,非只薪資一項,勞工更要求限制資方濫權,避免高層繼續做出不顧空服員死活的日常決策。權力改革不費分文,長榮一樣嗤之以鼻毫不理睬,還牽拖股東呢。

《經濟日報》報導稱「交通部官員透露,長榮的企業文化是不接受脅迫的,有意見大家可以談,但要用脅迫方式逼他們讓步,恐怕很難,以至於雙方協商多次,一直難以取得共識。」罷工前工會向長榮已協商二三十次毫無結果,叫做「有意見大家可以談」?

事實是長榮不但不吃硬、更不吃軟,這叫做「資方談了也當勞工在放屁」。這叫做「勞動部放任長榮違法秋後算帳不管事」。這叫做「長榮想幹嘛就幹嘛,全國沒人擋得了」。

Tia Chen等多位前空服員臉書文章的親身經歷證詞「過勞航班」、「累到椎間盤突出」、「巧立名目扣錢」、「永遠都在共體時艱」、「非典肺炎和油價飆高時,資遣快退休的資深空服員」、「要砍人時,鎖定對象故意搜行李、跟飛,以逼人辭職」……在在說明長榮對內的獨裁,才會導致航班不顧人命、冒強颱起飛。罷工延燒,核心就在資方一貫拒絕與勞工分享權力。

長榮航空明明有充足空服員未參與罷工,卻取消航班以煽動社會憤怒。報導已指出長榮意在殺雞儆猴,集中火力,一次鎮壓集團內各企業未來的罷工,譬如航空事業體的長榮航太、長榮航勤、長榮空廚、長榮空運倉儲等。長榮此舉顯示,其集團企業的勞權狀況,也值得勞動部與媒體調查瞭解,更需要吹哨人。

這種窒息式的控制並不陌生,早年台灣工廠也曾限制女工加班上廁所,以致孕婦勞累到在工廠廁所產子。紡織出口從業者、作家顧德莎,生前以小說《驟雨之島》留下她目擊台灣產業外移的內幕,諍言讓讀者有幸目睹當年,產業的黃昏,是怎樣造成的:

●老闆自肥,騙員工共體時艱

「全辦公室的人都知道,韓先生(老闆)每一筆訂單都匯出一筆八%的佣金到國外去,八%是當時政府規定的國外佣金上限。合理節稅和移轉資產如果不是基於貪念,大家都能當作沒看見,但是當年底結算績效獎金時,韓先生一臉苦相,直嚷著:『今年沒賺到錢,大家忍耐一下,明年一定給豐厚的獎金。』像狼來了,講了幾次,他也失去了耐心。」

●巧立名目,剋扣薪資

成衣公司裡,「那三個設計師也很忙,她們不斷被總設計師(老闆)挑剔設計出來的款式、尺寸比例,花很多時間修改,常常不能如願設計出自己原創的樣子。因為總設計師總會在她們的設計上把一些元素減去,加上她自己的想法。後來秀蘭(出納)才知道,設計師應徵時有一份業績抽成,是按照她們設計的款式銷量計算的,經過總設計師修改的款式,抽成率要減去一些。」(〈江湖〉)所以公司的設計師流動率高。

「大家都知道公司的創業代表作,其實就是去日本買下一整櫃的春季新裝(冬裝成本太高)回來台灣之後,一件一件拆解、打版,找接近的布料做出來的,那些衣服成功地一再追加,讓總設計師和總經理這對年輕夫妻存到第一桶金。」(〈江湖〉)亦即總設計師雖然賺錢成功,並不代表她有設計能力。挑剔員工的設計,不是基於她有眼光實力,只是濫權玩弄員工、掠奪員工薪資。勞資權力懸殊,設計師就算設計出色也只會被亂改一通。就算老闆挖角業界暢銷設計師依蓮,來了老闆也一味貶低依蓮。既留不住人才,也無好設計,甚至沒有穩定的設計品質。

極權,導致勞工失去創造力,無法研發、創新、精益求精。

●借牌開業

小說中,出納秀蘭交了五萬塊簽證費給會計事務所,居然又有位老先生來要簽證費。原來,老先生當初「應該是特考取得會計師資格,在稅務機關任職,退休後,因為外省腔太重,要自己接記帳代理應該很困難,所以就把執照租給人家開業。」(〈江湖〉)借牌的會計事務所單看發票憑證記帳,帳目不實,整天喝花酒,最後乾脆捲了簽證費潛逃。

●買配額借名出口

「外銷到有紡織品配額限制的國家,必須有出口配額,如果沒有配額,可以到紡拓會競標。到紡拓會投單競標,是用單價比賽,為了能搶到配額,用一點技巧改訂單的單價,再和貿易商協商把多出來的錢以佣金的名義退匯出去,幾乎成了不傳之秘。一些規模較大、管理成本較高的工廠,慢慢競爭不過以外發彈性擴充產能的中小型企業。大工廠眼看報價競爭不過,就把配額借讓出去。」「借名出口就牽涉到做假交易,這會重罰。」(〈江湖〉)但卻是常態。

惡性競爭、大廠紛紛關閉,低價搶標的小廠竟也跟著關。「八○年開始,許多華僑設立的工廠開始外移到一些免稅的小島國,八五年之後,就聽到越來越多的台商工廠偷跑到大陸設廠。」(〈驟雨〉)小廠發包給家庭代工降成本,依賴軍眷聚居,工廠只要開車把衣服送到眷村籃球場,代工頭婦人就會招呼鄰居取走,約好日子代工頭再把成品搬上車。但十幾年後,眷村改建,軍眷打散居住,代工頭五、六十歲,不會開車,也沒有車,無法分發衣服。各人租屋在沒有電梯的公寓樓上,也很難搬上搬下。原本一天可以收回三、四百件,這時剩下一百多件。人力不足,交貨延遲,國外抽單嚴重,都轉單到中國。

企業無法提升品質從市場賺錢,就只能從特權和降成本賺錢,甚至從業外投資賺錢。無心於市場,「台灣的經濟環境變成一句順口溜:『上層玩外匯,中層玩股票,下層玩大家樂。』」(〈六月雨〉)

●層層圈租,上下其手

貿易商出口前派人去代工廠驗貨,隨機拆箱檢驗品質,或是規定做生產線上抽檢。代工廠的廠長「為了不影響生產線的進度,常常十一點就把他(驗貨員)拉去吃飯,又找一些人去卡拉OK唱歌,下班前才載他回工廠。他當然懂得潛規則,只要不是太離譜,很爽快地簽准『出貨許可單』」。(〈驟雨〉)

報關行的業務,發覺貨櫃場的風氣腐敗,「他親眼看著報關行的業務把手伸進紙箱裡,抽出要出口的鞋子、皮包、衣服、皮帶、手套、高爾夫球具、化妝品、計算機、聖誕燈飾,只要不是半成品,都有人拿。有經驗的還會確認外箱的〔口麥〕頭,專拿知名的品牌。他從來不敢做這件事,同業看他自命清高的樣子,聯合起來孤立他。他感受集體的不友善,知道自己不適合那種環境。」「台灣錢淹腳目,自己的腳也站在錢潮當中,那些被灌水的報關費,那些被拿走的商品,都只是溢漫過去的水」。(〈梔子花〉)

以上我們從《驟雨之島》中看到了什麼?戒嚴高壓禁止勞工抗議,使得勞資階級權力懸殊。即使老闆濫權掠奪,中飽私囊,因為政府袖手旁觀,不保障勞工反抗的權力,所以員工敢怒不敢言。那麼員工能安心發揮所長,從代工轉型品牌、產品或服務高價值轉型,讓公司挾創新優勢爭霸國際市場嗎?當然不。公私機構員工既然無法從自己付出的才智得到合理回報,傳統出路就是在自己職權範圍內,學老闆撈點油水自肥。

老闆偷員工的錢,員工偷客戶的錢,驗收的偷交貨的錢,報關的偷客戶的貨品。每個環節,不是互相提升實現品質,而是所有人互相偷搶拐騙。

勞資權力既不平等,企業之間的競爭也不平等。無論是大廠特權壟斷配額,或是小廠割喉殺價競爭,都在劣幣驅逐良幣,倖存者沒有品質競爭力可言。產業外移,雖有美援結束、薪資上漲、勞退保險、環保法規、稅制上路等因素,但權力關係才是產業無法升級轉型的主因。

現代商業是民主發展的結果。極權,對商業是毒藥。正如中國華為高度依賴美國晶片,是因為中國的商業環境並不正常,華為壯大是建立在極權政府的補貼上,而不是階級平等、發揮創造力。台灣的產業發展,是建立在政府對勞工見死不救,導致勞資權力懸殊,所以企業利潤不是建立在轉型創新上,而是建立在壓榨勞工上。台灣一方面產業外移,一方面引進低薪外勞取代本勞,完整保留了勞資權力懸殊的傳統結構,無人可挑戰資方霸權。

《勞基法》修法,蔡英文總統說「勞工要自己去找老闆說」。民進黨立委林靜儀說「修法最重要精神,是要讓勞工知道「有工具必須去用它。勞基法是勞工的刀,若連在老闆面前晃一下這個動作都沒有,就算給你槍也沒有用了。」」《勞基法》修法,究竟給了勞工什麼,是刀、槍,還是投降的白旗?但看長榮罷工見分曉。

台灣產業的內部權力關係,一直沒有改變,發展也無比艱難。產業外移二、三十年後,今天留給台灣的結果是什麼?

報導者網站的專題《廢墟少年》一書,報導台灣逐年遽增的高風險青少年。衛福部統計,高風險家庭通報數三年內從兩萬五千戶變成近三萬戶,牽涉四萬三千位未成年人。這四萬多人,承受家庭失業貧窮、離婚、犯罪,從小設法自立。

勞保局統計,有投保的少年工和童工,每年至少三萬人以上,不算沒投保的。書中受訪的十五歲起就代噴農藥的少年工納豆,沒父母照顧,兄弟倆養全家。他們噴農藥完全沒有防護設施,中毒嘔吐發冷也只能喝點牛奶解毒。如果韓國瑜實現競選總統政見開放巴拉刈農藥,他們可能活不到二十歲。

教育部統計,一○五學年度,國中有三千餘位中輟生,高中超過兩萬三千位,因為他們讀不起私立高職。

警政署統計,十二歲到十七歲少年人口下降二一%,少年刑事犯罪人數不減反增,毒品和詐欺罪十年間從近八百人增加為二千七百餘人,成長二.五倍。少年觀護所和少年輔育院人數上升近兩成,貧窮使他們淪為販毒小蜜蜂、詐騙車手、收簿手,把他們趕去偷竊、搶銀樓、討債、重傷害,甚至殺人。

二○○五年建立高風險家庭通報機制後,兒福高雄中心第一個承接政府委託案,主任張開華觀察,近幾年入案的家長,毒癮和精神疾病的比例明顯上升。但是全國九十九位訪視員,要追蹤十四萬名精神病人。每人平均三百五十到四百名個案。

勞工的政治失敗滾雪球擴大,如果我們放任源頭惡化,經濟萎縮,家庭貧富、文化資本、城鄉差距等多重壓迫互相增強,世襲階級劣勢,下游代價可以昂貴至此。就算從現在開始,用二十年、花數千億數兆預算去救,也許能遏止事態惡化,但我們付得起嗎。

《廢墟少年》苦心收集上述數字,讓讀者看見,壓抑勞工權益的結果,就是家破人亡,幾萬人世代為奴。也許一位廢墟少年若獲正常家庭栽培,就能發揮所長,贏得諾貝爾物理獎,同時有個美好滿足的人生;但現實是輟學打工度日,就在工地搬水泥被倒塌的水泥牆壓死,包商潛逃,家人還得不到賠償。我們賠得起這位少年原本該有的人生嗎?

源頭是什麼?勞資權力關係懸殊,勞工無法正常反應問題,使整體企業跟著無法進步,才導致經濟萎縮。

怎樣改變源頭?

支持罷工。

不要說歐美了,日本能產生經濟奇蹟,和引以為傲的產品,都源於近代富山紡織廠的女工罷工。歷代各有英雄才人,各地一波波抗爭,鎮壓隨之而來,但他們的犧牲提升了勞工意識,促使政府提升勞動權益,勞工才能專注於提升設計和製造品質,不斷升級轉型、贏得各國喜愛。

你喜歡搭飛機去日本旅遊血拼嗎?日本今天成為台灣的購物中心、美食品牌、時尚、家電、生活器物、零食泡麵、溫泉旅遊等消費重鎮,是因為罷工和社會運動改善勞資權力關係所致。你覺得日本火車服務準時可靠,服務優良嗎?那也是國鐵罷工的成果。

如果你想要台灣更好,那麼在長榮財團鋪天蓋地獵殺罷工的懸殊情勢下,請用所有方法,讓勞工支持勞工的決心團結起來被看見。我們為自己罷工是遙遙無期,支持別人罷工卻沒有危險。香港人為反送中出了多少心力?罷工成功是台灣經濟繁榮的必要條件,絕不亞於反送中抗爭決定香港未來的法治自由。要擊退不惜耗資數十億銀彈的財團巨獸,光靠勞工赤手空拳怎能成事?

長榮空服員罷工的劣勢告訴我們,罷工需要公正獨立媒體發聲,需要社運團體串連援助、聲明支持。如果支援網絡積弱不振,台灣勞工永無天日。

罷工要到總統府陳情,我們每個人應該加入遊行,怒吼要政府別再裝瞎違法。是勞工統治台灣,還是財團統治台灣,民進黨政府必須向人民交代。

不要忘記每個勞工都是消費者,消費就是權力。團結群眾告訴長榮,八大訴求你不聽,萬人八年不搭長榮。

要邁向自由平等的社會,無法繞道。無論英美日韓,勞資有效合作、經濟繁榮都必須通過罷工爭取。他們曾經爭取,曾經得到,現已失去,更多人正在重新爭取。台灣已沒有現成可撿,只有通過罷工,行於火中,淬煉出新的共同體。

長榮罷工空服員正走在火中,你可以給她一杯水救命。

作者曾任《自由時報》主編、台北之音電台主持、《Premiere首映》雜誌總編、《明日報》、《蘋果日報》主編、金石堂書店行銷總監,現職寫作。獲《聯合報》等文學獎,著《帽田雪人》、《愛比死更冷》等書。

留言評論
盧郁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