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八日京都動漫(京阿尼)遭縱火造成三十四人死亡、三十多人受傷的事件爆發之後,引起國際震撼,讓人印象深刻的是各國日本動漫粉絲的追悼。京阿尼2006年以《涼宮春日的憂鬱》為起點,在動漫迷心中奠定經典工作室的地位,京阿尼大火之後,很多動漫迷為文追悼,在他們的文章當中,可以看到京阿尼作品對粉絲的強大影響力。
京阿尼大火,引起國際震撼。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但對很多非動漫粉絲的人來說,也許有這樣的疑問與好奇:雖知日本動漫有名,也知宮崎駿與吉卜力,京阿尼大火讓人震驚也讓人感傷,但京阿尼在日本動漫當中究竟有著什麼樣的重要性?從日本動漫評論出發或許是一條適切的途徑。日本動漫評論試圖把動漫作品放在政治經濟與社會文化的脈絡下解讀,也就是希望與社會對話,動漫評論架起一個歷史舞台,在其中,我們可以窺見京阿尼與《涼宮春日的憂鬱》的重要性。
被忽略的日本動漫評論
台灣的日本動漫粉絲很多,不過,日本動漫評論卻相形受到忽略。日本文化評論者不少都把漫畫視為守備範圍,長一輩的鶴見俊輔著名的《戰後日本大眾文化史(1945─1980)》當中有日本漫畫的專章,而後的四方田犬彥更有針對漫畫家白土三平的專論《白土三平論》。
動漫產業相關領域出身的動漫評論者也不少,這類型的研究者包括1989年以《物語消費》為起點迄今仍寫作不綴的大塚英志。此外,頂著東京大學哲學博士(法國哲學專攻)曾在東大、早稻田等知名大學任教,而後自行創業的東浩紀2001年也有《動物化後現代》的經典之作出現。
《動物化後現代》日文版出版之後,引起一定的重視,2009年英文版則由明尼蘇達大學出版社翻譯,事實上,明尼蘇達大學出版社同時間也出版一套日本漫畫研究叢書,這些叢書的一部分將日本動漫評論作品譯為英文,另一部分由國外研究者發表對日本動漫的評論,大有日本內外就漫畫對話之勢。
《動物化後現代》的分析架構值得作為理解日本社會與動漫文化變遷的鎖鑰。
動物化後現代
東浩紀綜合戰後日本歷史與動漫作品將歷史區分為三個區塊:一是戰後1945年到安保鬥爭結束的1970年,他將之命名為理想時代,這個時代的社會運作以歷史大敘事為基礎。
二是1970年到1995年電視動漫《新世紀福音戰士》問世之前的虛構時代,虛構時代依舊圍繞著「歷史」大敘事,但這裡的歷史是帶引號的,因為歷史是虛構的。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虛構時代裡的指標動漫《鋼彈》有著如真實世界裡西元一般的紀元方式如宇宙世紀、未來世紀…等,那標示著另一個世界的大歷史,重點在於這個時代裡大歷史仍然重要即便是虛構的。
日本歷史的第三個區塊就是聽來讓人費解的「動物化後現代時代」。在此先解釋動物化,專攻法國哲學的東浩紀,在俄羅斯出身的法國哲學家科耶夫(Alexandre Kojève)的《黑格爾導讀》當中找到靈感。科耶夫在《黑格爾導讀》一書,區隔了人與動物的欲望:動物與自然和諧相處,其欲望僅僅是維繫自身的生命;而人的欲望則必須擁有超越保存生命的價值欲望。書中,科耶夫悲觀地指出人們將如動物一般地活著。
特別的是,戰後初期他曾有赴美國與日本參訪的經驗,在他看來,美國已是一個後歷史的社會,在那裡,經濟發展所帶來的物質豐盛使人們已別無所求。日本形式上仍在歷史階段,不過實質上人們只以人的形式生活著。
東浩紀分析的日本自然不是科耶夫所看到的戰後初期的日本,他注意到日本已進入後現代狀態,後現代一詞說來容易含混,但東浩紀有一個清晰的界定,就是歷史大敘事的消退,前面所談的第一區塊的歷史大敘事早已為不再重要,第二區塊的虛構大歷史竟也不再重要,就動漫作品來說,特徵就從1995年的電視動漫《新世紀福音戰士》開始。
《新世紀福音戰士》沒有像《鋼彈》那樣鉅細靡遺的歷史大敘事(即使是虛構的),觀眾們對此也沒興趣,他們在意的是主人公從懵懂少年到懂事男孩操縱機器人的故事、也或者是孤獨機敏的女主角、也或者是巨大機器人新世紀福音戰士乃至延伸的模型等。
所謂的動物化後現代,也就是日本已進入後現代的狀態,其特徵是人們只為自身的存活,在這個時代裡文化生產的重心就在資料庫。所謂的資料庫,就是這個時代的動畫角色構造越來越重要甚至超越故事本身,而就角色構造來說,資料庫就像血庫一樣要有各型血的存在,就像萌的美少女形象其實很抽象,美少女有的是酷酷的短髮、有的是典型高校生髮型…。新的動漫生產,就要在這個資料庫當中找元素並創造出新的樣貌。
後現代的文化生產邏輯就是資料庫的累積與生產,資料庫匯集各式流行元素,而其再生產則是宅文化的核心─動漫的二次創作,舉凡公仔、cosplay、延伸的同人誌…等。簡言之,動漫觀眾不僅是閱聽人,他們可能成為參與二次創作的迷群,在這樣的互動裡建立起很多個小宇宙。
後現代的文化生產邏輯就是資料庫的累積、生產和再生產。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京阿尼為什麼重要?
東浩紀的作品是2001年出版的,自然無法預知京阿尼2006年指標性的作品《涼宮春日的憂鬱》不僅奠定京阿尼的地位,也帶動日本動漫新一波的高潮。然而,動物化後現代的邏輯卻可推演下去。
《涼宮春日的憂鬱》是由谷川流2003年的同名輕小說改編為電視動漫,輕小說以高校的日常生活為背景,宗旨不在於傳達什麼嚴肅的道理,這是很典型的動物化處境人不為什麼大道理活著的時代,動漫主題也就是角色們特色鮮明的校園喜劇(動物化後現代就是創作者在資料庫裡調和出新的角色性格,而角色甚至比故事還重要)。
《涼宮春日的憂鬱》所引發的熱潮,除了典型的二次創作之外如Cosplay
之外,2000年初期動漫粉絲也開始「聖地巡禮」,也就是到動漫作品裡參照的真實地景造訪,《涼宮春日的憂鬱》裡的阪急西宮北口與當地的公立學校也成為粉絲們的聖地。此外,隨著《涼宮春日的憂鬱》的熱潮,聲優甚至也成為偶像。
最後,在動漫迷心目中,京阿尼之所以有著不可撼動的地位,還在於日本動漫雖好看,但不可諱言年輕動漫工作者低薪勞動的問題也長期存在,京阿尼算是業界良心,致力培育提拔新人。
在日本動漫評論所架起的歷史架構裡,我們看到京阿尼的重要,也可以看到今日動漫作品與動漫粉絲之間親密的情感。願京阿尼遭縱火一案兇手為何犯案能早日釐清,也願逝者安息、傷者康復!
作者為輔仁大學法學士、台灣大學法學碩士、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天津南開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在中國居住十二年。現為文化評論者、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 熱鬪甲子園,青春劇場啟示錄 - 2023 年 8 月 28 日
- 疫情下的奧運,激情過後… - 2021 年 8 月 9 日
- 京阿尼為什麼重要? - 2019 年 7 月 2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