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昭和史》

【書摘】
240 人閱讀

佔領時期的文化

˙GHQ的民主化政策

說到佔領時期的文化特徵,無論如何都深受GHQ民主化政策的影響。由於戰後電影雜誌的復刊,使得大家能夠瞭解當時電影上映的實際狀況,最早的大作就是一九四五年年底首映的東寶喜劇電影《東京五人男》。這部電影主要在描述戰後復員歸來的五名男性好友,合力驅逐了黑市交易等非法行為,使得城鎮得以復興的故事。從電影最後一個鏡頭中的居民示威遊行,就清楚反映了GHQ的民主化政策,並且尖銳諷刺了當時的社會樣貌,笑點也一個接一個地出現,即使現在來看,也是一部十分有趣的電影。一九四九年的熱門大作、東寶製作的《青色山脈》,也同樣是一部沒有戰後的民主化就無法拍攝的電影,描寫年輕男女自由戀愛的青春故事。

GHQ依循去除軍國主義的方針,禁止製作及上映那些肯定軍國主義、封建主義的電影,並相對允許日本戰敗前被禁止播出的親吻鏡頭。太平洋戰爭開戰以後沒能上映的那些好萊塢電影,也再次熱烈上映,博得民眾歡心。

流行歌曲方面,太平洋戰爭時期歷經自我約束、但不久就被禁止的爵士曲風復甦,受到大家的歡迎。服部良一作曲、笠置志津子演唱的《東京布基烏基》的大成功,就是典型的例子。人們比戰前更加喜歡美國文化且深植人心。日本戰敗後最早的暢銷書籍是《日美會話手帳》,而NHK廣播電台也在一九四六年後恢復了英語會話節目。這些都是人們善意接受美國大眾文化的佐證。

有人批評這是美國對日本人的洗腦,為的就是讓日本人對他們百依百順。但這可大錯特錯了,雖然GHQ的確幹過類似洗腦的嘗試。GHQ為了把日本戰敗前的政府與軍方內情公諸於世,除去國民心中的軍國主義思想,曾經從一九四五年十二月開始,在NHK放送廣播節目「真相就是這樣」,但是節目中過於尖銳的內容,使得收聽者不斷提出抱怨和批評,僅僅持續了三個月,就改版成較為冷靜、客觀的「真相箱」。換言之,人們根本就不接受如此露骨直接的洗腦。

相對於此,戰爭前城市地區的青少年階層,就已經對電影和爵士樂有了某種程度的接納。日本出品的電影,在對白的搭配、劇本的進行以及演出內容等各個層面,也早已深深受到好萊塢電影的影響。

換句話說,美國的大眾文化不是什麼洗腦工具,而是有著在戰後自然被日本社會接納的要素,那就是民主主義和重視個人的自主性。好萊塢電影不管是戀愛、喜劇,還是歌舞劇,全都與威權主義和身分制度毫無關聯。不管哪部好萊塢作品,都反映著這樣的理念,認為人們可以靠著自身的才能與努力過活度日,而且應該由自己訂定公平的規範打造人類社會。爵士樂原本也是黑奴們從非洲帶到美國的產物,是受到歧視的黑人的音樂,但也發展成大眾取向的舞曲,還是與威權無關的好萊塢電影所熟悉的音樂。事實上,好萊塢電影中也真的經常使用到爵士樂。

國家社會一旦開始近代化,如果不能在工廠、公司、政府機關、軍隊等各方面履行能力主義,就會無法得到發展。如果能夠於尊重能力主義的同時發展國家社會,也就必然會走到尊重個人的民主主義。但是在日本開始近代化的時間點,由於領導階層對於這樣的認知過於膚淺,反而對個人尊重及民主主義的進展做出各種限制,這使得昭和時期有著強盛的國家主義,隨之而來的各種弊端也浮上檯面,最後更恣意妄為地直到差點毀滅。在有過如此痛苦經驗之後,又遇上GHQ廣泛宣傳尊重個人的民主主義,日本人會接納美國大眾文化,不如說是理所當然之事。

好萊塢電影因為體現出尊重個人的民主主義思想,加上戰前日本也有具魅力的大眾文化,所以一定程度上漸漸被日本人民所接受。這絕不是戰後GHQ為了對日本人民洗腦才刻意普及開來的。戰爭期間,日本在佔領地為撫慰居民而播放的電影中,大受歡迎的是榎本健一主演的喜劇電影,以及像《支那之夜》那樣略帶懸疑的戀愛電影。不管哪部,都是深受好萊塢電影以及爵士樂影響的娛樂電影。美國的大眾文化會在想要推動近代化的社會中普及並受到人們喜愛,是再自然不過了。

˙同人誌的氾濫

同人誌的氾濫也是展現人們積極接納尊重個人的民主主義現象之一。由於GHQ的審閱制度,不僅商業雜誌要接受審查,就連同人誌也要提交給GHQ。位於美國的「普朗文庫(Gordon W. Prange Collection)」,在近幾年對與這方面相關的資料進行了整理並公開,使得有多種收錄在「普朗文庫」中的商業雜誌以及同人誌集錦的資料集,得以在日本出版,相關研究也正在進行中。

同人誌是職場或地方文藝團體所出版的刊物,一開始是作為消除戰時軍需工廠壓力的休閒讀物,在受到政府獎勵後開始普及。戰後同人誌解除了戰時的限制,出現了就政治、社會、經濟議題展現個人思維,或是與同好討論的內容。

而且,只要不批判GHQ,就會被允許自由發表,因此與戰爭有關的小說、回憶錄、札記以及實錄等各式各樣出版品,如雨後春筍般出現,有的甚至還被拍成電影。小說方面有竹山道雄的《緬甸豎琴》、匯集了出陣學徒札記的《聽啊,海神的聲音》、每日新聞政治記者森正藏撰寫的政治內幕《旋風二十年》、佐爾格事件中被判死刑的尾崎秀實在獄中寫給家人的書信集《愛情如流星一般》等。佔領期中的日本人民,已經從各種角度重新審視戰爭,開始了強化否定戰爭思潮的動向。

吉見義明彙集了當時的日記並進行解讀,根據他的研究,經歷過戰爭的大多數人們,會以自己有過的經驗及立場為本,抱持著非戰、反戰的思想,對工會運動、和平運動產生共鳴並投身其中。而這些人們的想法也如實地反映在一九五五年二月的大選結果上。

恢復獨立

˙勞動節事件與天皇巡幸

日本恢復獨立後不久的一九五二年五月一日,發生了血腥勞動節事件。勞工們的盛會──勞動節,雖然從大正中期就開始舉辦相關的慶祝活動,但因為一九三六年發生了二二六事件,頒布戒嚴令後被中止。直到日本戰敗,慶祝勞動節的活動才恢復在皇居前廣場舉行。不過一九五一年GHQ卻禁止在皇居前廣場舉辦相關活動,五二年日本政府也禁止舉辦。對此感到不滿的勞工及學生約三千人,在勞動節慶祝大會後示威遊行到皇居前廣場。示威群眾在抵達廣場後,與負責驅趕他們的約五千名警力發生了大亂鬥,之後又加入了數千名示威群眾,群起暴動。警方開槍反擊,最後演變成示威群眾兩人死亡、約一千五百人受傷,警方約八百人受傷,遭逮捕的示威群眾有一千二百人以上的大規模暴動事件。日本政府趁此機會在七月制定了《破壞活動防止法》(破防法)。

而在事件僅僅過了兩天後的五月三日,同樣在皇居前廣場,舉行了談和條約生效及憲法實施五週年的慶祝大典。昭和天皇在席間委婉地對先前的戰爭表達了反省之意,並且清楚表明了奉行民主主義、盡到天皇責任義務的決心。國內輿論雖然壓倒性地多數贊成皇室存續,但希望昭和天皇在位的人們則約七成左右。昭和天皇允許日中戰爭擴大,還認可了太平洋戰爭的開戰,人們對於天皇的不滿程度絕對不小,知識份子於是趁機提出了退位論。不過昭和天皇在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對為求政治安定而希望天皇在位的麥克阿瑟否認了有退位打算。昭和天皇那時就已經對接踵而來的抨擊有所覺悟,表明為了防止政治上的動盪不安,將會繼續擔任天皇一職。

除了美軍控管的沖繩,昭和天皇從戰敗後不久到一九五四年間,持續到全國各都道府縣進行視察訪問(巡幸),並受到人們歡迎。相關記者會也是一年舉行好幾次,還持續為了植樹節或國民體育大會等活動到各地探視。雖然仍有部分國民心存芥蒂,但天皇制度已經逐漸穩固。

˙吉田派對反吉田派的政界重組

政界中的保守勢力,試圖藉著恢復獨立的機會,以吉田派對反吉田派為主軸進行政界重組的運作愈演愈烈。公職追放撤銷後回到政界並再次加入自由黨的鳩山一郎及其旗下人馬,在自由黨內與吉田派上演了一場主導權之爭。一九五三年春天,鳩山派人士脫黨成立了分黨派自由黨。進入一九五四年之後,造船業界因兩韓停戰而低迷不振,政府為此進行了相關的救濟措施,但卻從中爆發了貪污事件(造船醜聞事件)。雖然犬養健法務大臣動用了檢察指揮權讓自由黨幹事長佐藤榮作免於被逮捕,但加上強行推動《警察法》修正案,使得吉田內閣(第五次)的聲望暴跌。

此時,經歷過從戰犯審判到公職追放,並在公職追放解除後成為自由黨議員的岸信介,在國民民主黨(改進黨前身)與自由黨內反吉田派間居中斡旋,最後雙方在一九五四年十一月攜手組成了以鳩山為總裁的日本民主黨。岸信介和鳩山一郎同樣站在以美日關係平等化與強化日本自主性為目標,進而修憲恢復武裝力量的立場,並且企圖以此取得政權,並整合保守勢力。由於民主黨組成後,自由黨便不再是眾議院中的過半數政黨,吉田因此想要舉行解散總選舉,但卻遭到眼見勝利無望的自由黨幹部拒絕,吉田最終總辭下台。吉田一方面依循國民輿論動向,在安全保障上依賴美國保護,另一方面在制定日本戰後抑止軍備、圖謀經濟發展的基本方向上發揮重大作用。

取而代之的是鳩山一郎內閣,但還是因執政黨沒在眾議院過半而於一九五五年二月舉行了大選。選舉結果是民主黨一百八十五席、自由黨一百一十二席、左派社會黨八十九席、右派社會黨六十七席,包括共產黨在內的左派各政黨六席。民主黨雖然成了第一大黨,卻沒取得過半席次,反而是革新派總計起來達到阻止修憲所必須的三分之一席次。鳩山個人雖有過人的魅力,但主打修憲恢復武裝力量的民主黨政策,卻遭到選民唾棄,而這也再次呈現出國民對戰爭的強烈厭惡感。

˙第五福龍丸事件

之所以會演變成這等事態,絕不能忘記一九五四年三月發生的第五福龍丸事件。捕鮪魚船第五福龍丸在太平洋比基尼環礁附近進行捕撈作業時,受到美國氫彈試爆的輻射塵影響,造成船員一人死亡的事件。當初在廣島、長崎的原子彈傷害,佔領期中在GHQ授意下,幾乎沒被報導,直到恢復獨立後才終於廣為人知,這時發生這起事件,讓國民們再次認知到核子武器的恐怖,並以五月東京杉並區發起的原水爆禁止運動為契機,於隔年八月在廣島召開了第一次原水爆禁止世界大會。

此外,圍繞在美軍身上的風波,也在這個時期形成重大問題。一九五三年,為抗議將石川縣內灘無限期租借給美軍當作砲彈試射場,當地居民發起了靜坐示威運動,最後在日本政府提供優渥的補償方案下結束了抗爭。一九五五年五月,在得知美軍即將於山梨縣北富士演習場進行大規模的實彈演習後,當地居民認為這將會破壞自然風光,對觀光業造成嚴重打擊,進而展開示威遊行等反對運動。縣政府雖然向美軍提出中止演習的要求,但美軍仍強行進行軍事演習,還發展成警方與示威隊伍的衝突。

接著在九月,美軍計畫擴建東京的立川基地。當地居民對此表達反對之意,社會黨、工會組織、學生等團體也支援反對運動,阻止政府的測量作業,最後演變成反對派與警方間的衝突,造成九十多人受傷,數十人遭到逮捕(砂川鬥爭)。此後,一九五六年十月,由於政府強行進行測量,示威隊伍又與警方爆發衝突,雙方總計有八百八十多人受傷。最後測量作業喊卡中止。不管哪一個事件,發生的原因都在於美軍的一意孤行激怒了當地居民。美軍基地問題的公開化,成了安保改定問題以及一九六○年安保鬥爭的背景。

被納入美軍支配下的沖繩基地問題也在此時浮上檯面。一九五五年一月,因美軍徵收土地而讓沖繩民眾受到不公平待遇的事情被媒體報導出來。沖繩在沖繩戰役結束後就被置於美軍的軍政管理之下,並在建設基地的過程中有四成耕地成了美軍基地用地。當時美軍是強行向當地人民徵用土地,租金低到只能買得起香菸,這使得居民在經濟上只能依靠美軍基地維生,持續著貧苦生活。由於美國議會建議美國政府在擴張基地上維持以往的徵地方式,在沖繩掀起大規模要求改善土地問題的居民運動,並於一九五六年六月召開了有二十萬人參加的居民大會。這場運動成為日本對美情緒惡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時也是沖繩發起祖國復歸運動的主要原因。

作者一九六二年生於東京都。一九八六年東京大學文學部國史專修課程畢業,一九九二年東京大學研究所人文科學研究科博士課程結業,取得文學博士學位。後擔任廣島大學綜合科學部專任講師,橫濱市立大學國際文化學部講師、助教授等職,並於二○○六年起擔任日本大學文理學部教授。

著有《戦時下の日本映画》(東京:吉川弘文館,二○○○)、《昭和天皇》(東京:中公新書,二○一一)、《近衛文麿》(東京:吉川弘文館,二○一五)等書。


書名:《昭和史》

作者:吉川隆久

出版社:玉山社

出版時間:2019年8月

讀冊博客來金石堂誠品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