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項莊舞劍志在沛公,才是北京「介選」策略的目標

【鳴人堂】
195 人閱讀

在不到一週的時間內,中共接連出手拔掉台灣在太平洋的兩個邦交國,索羅門群島與吉里巴斯。有評論者認為,這是北京在台灣關鍵選舉年對民進黨進行政治施壓,打擊蔡英文的執政基礎,在「圍魏救趙」的策略下,試圖拉抬韓國瑜低迷的選情,似乎是中共進行「介選」的動機與目標。

客觀來說,這樣的觀點從「介入選舉」的微觀角度出發,然而我們更需採宏觀視野。特別是在美中權力角力下,我們需要將中共當局的權力危機,以及亞太區域的戰略格局的轉變一併納入做整體考量,以防陷入見樹不見林的限制中。

在不到一週的時間內,中共接連出手拔掉台灣在太平洋的兩個邦交國。圖為外交部長吳釗燮20日召開記者會,宣布我國即日起與吉里巴斯斷交。 圖片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戰爭邊緣策略」的操作邏輯

對於威權體制而言,一旦因為內外衝突導致統治的正當性下滑時,「戰爭邊緣策略」的操作,往往是其轉移權力矛盾的行為慣性;亦即透過「輸出危機」與「權力擴張」,以作為政治動員與凝聚民族主義的基礎,藉此延續統治者的獨裁專制。

如80年代的阿根廷軍政府,面臨嚴峻的停滯型通貨膨脹束手無策,因此鋌而走險發動福克蘭群島戰役挽回聲勢,英國的快速反應與戰役的結果,反而加速加爾鐵里政權的崩潰。

北韓的金氏父子大抵也走這樣的套路,在面對國內經濟蕭條,以及美國採取先發制人的軍事打擊雙重威脅下,發展核武遂成為「理性下的不理性」的選擇。相較阿根廷軍政府的下場,北韓的冒險之舉得到初步的回饋,暫時拆除了亡黨亡國的引信。

美中貿易大戰開打以來,已使得中國面臨衰退的困境,經濟成長趨緩、物價攀升,使得停滯型通膨的隱憂儼然浮現。權貴資本主義下,人民之間的相對剝奪感也油然而生,經濟社會的矛盾隨即外溢到政治領域。

此外,香港反送中浪潮與台灣政情的逆轉,使得中共黨內權力鬥爭的傳聞不斷,這可從近日中共港澳工作協調小組人事調整傳聞得到驗證;韓正與張曉明將面臨問責的下場,習派政法系統趙克志擔任副組長則是另一指標。

深入觀察,在十一建政70年以及19屆四中全會即將召開之際,習近平需要在對台政策上有所斬獲,方能在「穩定壓倒一切」的邏輯下安然過關,拔掉台灣邦交國就成了北京「理性下的不理性」產物。

中南海或許認為,這可坐收出口轉內銷的效應,只要台灣藍營與媒體口徑一致指責民進黨無能,中共的官方宣傳體制隨即拉大分貝宣稱「自己在反台獨統一戰線工作取得重大勝利」,無疑讓習近平直接獲取保駕護航的政治資本,且在黨內權鬥中立於不敗之地。

中共介選,是美中台三邊角力下的產物

此外,台灣在太平洋的邦交國同時具有地緣政治上的戰略地位,恰巧是北京「一帶一路/海上絲路」與華府「印太戰略」的權力板塊接壤之處,挖走索羅門以及吉里巴斯後,恐對台灣在該區域的四個邦交國造成骨牌效應,也對中共政經力量進駐南太平洋創造條件;不僅改變了區域的權力平衡的現況,同時也阻斷了美澳之間的交通聯繫。同樣的情境可在1942-1943年的一系列南太平洋戰役找到線索,不論是珊瑚海或是瓜達康納爾戰役都具有相同的戰略意圖,只是爭鋒的主角從日本變成了中國。

中共的介選策略是當下美中台三邊關係下的產物,打壓台灣外交除了影響選情、創造與美國叫陣的籌碼,同時也改變亞太地區的戰略態勢,具有動態性的連鎖效果。然而北京在高估自己的能力之際,同時更低估美國的反制能力與當下進階中的台美關係。

從去年以來,只要中南海意圖在兩岸關係採取強勢作為影響台海和平,華府隨即以加碼式的回應施壓北京;面對索羅門斷交的衝擊,美國解密了八一七公報的內容,所謂「對台軍售質與量逐年下降」與「中共武力犯台」存在高度關係。這也意味,除非習近平未來承諾放棄武力犯台,否則美國對台軍售的質與量都會提升。近期通過的F-16V戰機與M1A2T戰車軍售案,即反應了此政治脈絡。

而在中國挖走了吉理巴斯後,華府立即以軍艦穿越台灣海峽回應,「反威懾」的嚇阻意味十分濃厚,也讓中共未來採取類似作為時,必須評估後果——瀕臨衝突增溫或進入準戰爭狀態,是否符合戰爭邊緣策略的預期收益?

至於國民黨對於斷交的反應,恰恰暴露了在兩岸關係左支右絀的困境。由於不敢直接批評習五點中的「一國兩制台灣方案」,年初時又主張簽署兩岸和平協議,使得藍營高層只能將斷交責任轉移到民進黨身上。

始終搞錯加害者與被害人的關係,國民黨只能成為中共對台政策被背書與附和者。究竟是誰讓蔡英文不斷撿到槍,答案不言而喻。

本文原題〈項莊舞劍志在沛公,才是北京「介選」策略的目標〉,圖文經鳴人堂授權轉載。

作者為政大東亞所碩博士。現任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媒體專欄作家,復興電台兩岸櫥窗節目主持人與政治評論員。


推薦閱讀:

留言評論
【鳴人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