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綠色新政是空想?──兼談臺灣能源轉型想像

趙家緯
540 人閱讀

前些日子,臺灣媒體多有報導高齡81歲的知名老牌影星珍芳達連續三週於美國國會大廈前面參與”Fire Drill Fridays”氣候抗議行動,而被綁上束帶逮捕未能參與影展頒獎典禮一事,但多數的報導中,並未提到珍芳達表示她是受到知名作家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新書的啟發,因此才上街參與此次行動。

著有《No Logo》、《震撼主義》等剖析新自由主義與全球化弊病的娜歐蜜.克萊恩(Naomi Klein)於今年9月出版新書,題為《著火了:為何我們亟需綠色新政》(On Fire: The(Burning)Case for a Green New Deal)。這本為她繼2014年出版的《天翻地覆:資本主義VS.氣候危機》(This Changes Everything: Capitalism vs. The Climate)之後,再次以氣候變遷為主題發表著作。而全書彙整了娜歐蜜.克萊恩於2010~2019之間在個別刊物發表與氣候變遷及能源議題相關的文章與講稿,包括墨西哥灣漏油事件的評論、教廷環境會議參與紀錄等,但如書名所示,主要論述焦點還是在於今年在全球氣候政治界引發話題的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

2018年期中選舉之時,諸如亞歷山德里婭‧奧卡西奧─科爾特斯(Alexandria Ocasio-Cortez;以下簡稱AOC)、歐瑪爾(lhan Omar)、特萊布(Rashida Tlaib)等進步派眾議員候選人於競選時,則提出氣候變遷與社會不正義間的關聯性,倡議系統變革的重要性。期中選舉之後,青年環境團體日出運動則發起多個直接倡議行動下,如佔領裴洛西辦公室等,讓此概念的政治能見度大增,而AOC與麻州參議員艾德‧馬基(Ed Markey)則於今年二月提出綠色新政(Green New Deal)決議文,明示綠色新政要以「十年大規模社會動員期」,推動5大目標以及14項行動計畫等。關鍵的5大目標為下:

1.達到淨零溫室氣體排放,轉型過程須對所有社群與勞工公平與公正。

2.創造數百萬個高薪工作機會,確保全民繁榮與經濟安全。

3.投資基礎設施與產業,以永續方式因應21世紀的挑戰。

4.確保潔淨的空氣與水質、打造氣候與社群韌性、健康的食物系統、親近大自然的管道,以及全民永續環境。

5.提倡正義與公平,修復歷史上、停止現在正在進行,也避免未來對氣候弱度較高的前線與脆弱社群造成壓迫。

要達到上述五個目標,決議文中提出14項行動計畫,包括「美國境內所有建築均須進行升級,符合最高能效標準、省水標準、安全與耐用度」、「以100%潔淨、再生能源與零排放能源供應全國電力需求」、「大規模增加對於美國製造業的清潔生產投資,達到零污染與零碳排」、「全盤改造運輸系統,達到零污染與零碳排」等。伊莉莎白‧華倫(Elizabeth Warren)、伯尼‧桑德斯(Bernard Sanders)等民主黨總統初選參選人則支持此決議文,並亦參考決議文內容,提出相關政見。

圖、Naomi Klein新書討論綠色新政對系統轉型的重要性

綠色新政,刻不容緩

而娜歐蜜.克萊恩在本書中,直指綠色新政可以同時因應美國當前面對的生態破壞、不平等以及白人至上主義三大問題。面對綠色新政決議文近期被質疑的「十年期過於躁進」以及「預算從何而來」兩大挑戰,從娜歐蜜.克萊恩的視角看來前者反而是項優勢,後者則可藉由稅制改革與預算重配置加以解決。

綠色新政中提出「十年動員期」的概念,強調欲在2030年時就讓美國能源系統擺脫化石燃料,此論點甚至被許多氣候與能源政策學界認為此舉不切實際。但娜歐蜜.克萊恩強調,過往政治人物在訂定減碳目標時,雖提出不少長期積極目標,但此時間範疇均已超過其可被課責的範疇。而面對短期立即的政策上,僅提出出鼓勵燃氣替代燃煤電廠此類較易達成措施,把要根本性扭轉化石燃料產業商業模式的重責大任,留給後繼者。而綠色新政明訂「十年動員期」,則具有敦促各界應立即採取行動,因應氣候緊急狀態的作用。

在「錢由何來」此論點上,娜歐蜜.克萊恩則指出可藉由針對跨國金融業課徵交易稅,則全球一年可增加6500億美元的政府收入,針對全球所得最高的1%階級課徵富人稅,則可增加450億美元。在預算重分配上,除經由移除全球每年高達7.7兆元的化石燃料補貼以外,更倡議前十大軍事國若可減少25%的武器購置支出,則亦可多出3250億美元的預算可用於綠色新政的推動。

過往二十年來,無論是科學界或是環保團體,都有提出大規模低碳轉型的倡議,但娜歐蜜.克萊恩則認為綠色新政具有抵禦經濟衰退以及集結跨界支持力量的特性,可真正促進系統轉型。她於書中指出,在過往三十年間,推動氣候行動的一大阻礙就是全球市場波動,只要經濟一呈現衰退趨勢,民眾對於氣候行動的支持就隨之降低。而就像「新政」一詞,是為因應1930年代的大蕭條所提出。綠色新政強調藉由大規模公共投資創造綠色就業機會之政策主軸,亦可消弭民眾過往疑慮,使其不因總體經濟趨勢而阻礙氣候行動。

在集結跨界支持力量一環上,娜歐蜜.克萊恩更以法國黃背心運動為例,若無法整合氣候政策至追求經濟正義的政治議程之中,必定會引發民眾抗爭,進而無法支持積極的氣候政策。故她強調綠色新政,同時結合了氣候行動以及社會正義的思考,可避免此情勢,且更能集結由下而上的支持力量,在政治戰場上抗衡化石燃料業藉由政治獻金所掌控的遊說力量。

瓦解「原子力村」的新嘗試─日本版的綠色新政

綠色新政的影響力,不僅只擴散至歐洲,促使歐盟與英國均有進步派政治人物著力擬定相似政策,日本的能源轉型倡議界亦積極思考如何藉此類創新論述,突破核煤集團掌控,加速中央層級能源政策的創新。

因此東北大學教授明日香壽川、永續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飯田哲也、原子力情報資料室事務局長松久保肇等人於今年6月時發表了〈核電歸零的轉型戰略─振興日本經濟與確立能源民主主義〉(原発ゼロ.エネルギー転換戦略─日本経済再生のためのエネルギー民主主義の確立へ),自許可成為日本版的綠色新政,來促使各界討論。

圖、核電歸零的轉型戰略─振興日本經濟與確立能源民主主義

該戰略乃是植基於通過能源民主振興日本經濟的理念,列舉出下列四大理由:

1.如果繼續依靠核能和化石燃料,日本經濟將消退─核電廠的發電成本最高,風險最高,並且沒有廢物處置的前景。依靠這種不成熟發電技術的日本公司損失了很多錢,並面臨管理困難。即使在運輸領域,也發生了重大變化,例如電氣化,但日本公司卻落後於潮流。如果依靠核能和化石燃料的政策繼續下去,日本經濟只會停滯不前,其再生將永遠不可能。

2.零核能轉化帶來的經濟發展和減碳─歐洲和亞洲均有國家訂定非核家園、全面淘汰燃煤發電與實踐100%再生能源的政策目標。這已經在該地區乃至整個國家創造了數百萬個就業機會和經濟發展。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可再生能源是最便宜的發電技術。如果我們的目標是到2050年實現100%可再生能源,那麼我們可以降低家庭和企業的用電成本,增加就業機會,發展地方經濟並因應暖化。

3.未來是一個自下而上的自立式分散網絡─「大集中,壟斷,自上而下」能源系統的社會是不民主,暴力,不公平,脆弱和低效率的。因此,世界各國和地區目前都在致力於通過利用再生能源、能源效率提升、物聯網技術等,將自己改造成一個自下而上的能源工業社會。目的是建立一個民主的社會體系,為每個人帶來安全,保障和經濟發展。

4.零核能轉化的真正和平與自願外交—許多戰爭都與能源和資源有關。核電與核武有關,全球暖化是造成難民暴發和軍事衝突的主要因素。核電歸零的轉型戰略是日本現代史上,第一個實現不依賴外國資源,達到潔淨與永續成長的方法。它加強了日本的國家安全,並通過發展真正的自願外交,有信心和自豪地為世界和平發揮新的作用。

研究團隊在此戰略中,更設定了下六大量化目標:

1.立即停止核電廠,不要重啟或添加新的核電廠,並決定停用所有核電廠。在確認了三項無核原則之後,核燃料循環業務將立即中止和撤消,並且不會輸出任何核電。

2.到2030年將再生能源在發電結構占比提高到40%或更高,到2050年提高到100%。

3.到2030年最終能源消費和電力消費相較2010年減少30%。2050年再生能源將佔最終能源消費的100%(能源自給率100%)。

4.力爭達到《巴黎協定》規定的1.5°C的目標。與能源有關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到2030年將比1990年減少50%,2050年時需較1990年減少90%,並在2050年代實現淨零排放。取消新設燃煤電廠計畫,現有燃煤電廠將在2030年停止發電,2035年拆廠除役。

5.對於私家車,零排放汽車的比例到2030年將達到30%,到2050年將達到100%。

6.能源相關預算重新配置,現行預算中,核電和化石燃料補貼相關預算占了80%,應將預算用於促進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並建立擴大投資的機制。這將創造數百萬個新工作。

筆者近期於學術研討會詢問明日香壽川教授此戰略後續具體推動方式,明日香教授表示其將會倡議日本的反對黨均參與此戰略作為其在能源議題上的共同政見,促使其發揮政治影響力。

啟動長期能源轉型討論

從北美圍繞的綠色新政的討論,以及日本民間能源轉型倡議者試圖提出兼具經濟體系轉型視野的核電歸零戰略,回望臺灣當前對於能源政策的討論,則發現在時間尺度、系統涵蓋完整性、轉型積極度等,均有落差。在時間尺度上,聚焦於2025年非核增綠減煤目標的可及性; 系統涵蓋完整性上,多僅單獨談綠能產業的蓬勃前景,未論及其背後牽涉的社會與經濟體系轉型意義;轉型積極度上,則未能回應全球2050邁向碳中和的聲浪,思考如何根本翻轉高碳經濟與能源體系。

有鑑於此,筆者任職的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為補足現行政策研擬與社會論述落差,將於11月中發表〈鉅變臺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專題報告,試圖以全球2050年碳中和的需求以及臺灣訂定2050年減碳50%的法定目標,回頭檢視臺灣現行政策落差,並提出「參與式治理革新」、「外部成本內部化」、「建構永續電力市場」、「強健地方能源治理」、「確定工業節能優先」、「啟動綠化資本流」等六大轉型政策建議,作為臺灣推動長期能源轉型的行動指南。藉此促使各界可於這個即將決定臺灣未來的政治決戰時刻,可跳出原本的框架,拋出與美歐綠色新政層級相近的全面性政策倡議,共同形塑2050年的臺灣樣貌。

圖、風險中心於11月中發表的〈鉅變臺灣:啟動長期能源轉型〉

作者歷經環保團體、官方智庫及學研單位等多重視角的能源轉型工作者。相信政策評估的價值,懷疑量化模型的慣性 ; 相信多方協作的效用,懷疑管制俘虜的自主 ; 相信公民審議的解放,懷疑資訊基建的近用。現任職於台灣大學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以建立臺灣轉型公民智庫為目標。

留言評論
趙家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