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母語低階,其實更低階的是你自己

夏途島
466 人閱讀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人出來宣揚「母語在家學」的主張,這次中國國民黨總統參選人的老婆不過算是舊話重提。她會這麼提當然也是因為這樣的言論很有市場,許多老一輩的童年確實沒有在學校學過一天母語,母語一樣嚇嚇叫,基於他們的生命經驗,好像這樣的主張很有道理。

母語也需要不斷學習。圖片來源:公視台語台FB

問題是,經過國語專用運動的戕害,許多四十歲以下的人,已經無法流利使用母語,自然也無法在家中教小孩母語,母語在學校學習,目前已經演變為補救家庭教育不足的措施,甚至還可以說是成效微弱。畢竟一個禮拜少少不到一小時的一節課,可以說是杯水車薪。

而即使只有這短短一週不到一小時還跟新住民語公家分(kong-ke-pun)的本土母語課,也被嫌做浪費資源,究竟是有多討厭母語?

中國國民黨前立委潘維剛的言論也許是個指標。她曾在立法院裡明白表示,母語教育政策錯誤,「會傷害民族情感」、「會走不出國際」。「會傷害民族情感」,大略的想法大概是中華民族必須只以華語為民族語言,「方言」則是可有可無。至於「會走不出國際」,我就不大懂她要表達的意思,除非她的「國際」是指所謂的中國大陸和海外華僑。

所謂的「母語在家學」究其根本,也是源自華語專用政策,而華語專用政策則又是為了創造出中華民族所做的實際工作。當時不僅在學校不能使用母語,而且政府宣導在公共場合不得使用別人聽不懂的「方言」,「母語在家學」的主張其實完全符合華語專用政策的精神,也就是抺煞母語的公共性,只能做為一種在家使用的語言,使母語成為一種見不得光的語言。

在今天,事實上有很多家庭已經連在家中也已不再使用母語,這與長期禁錮在家中使用不無關係。因為,你所有學習的知識幾乎都是用華語習得,這知識的許多語彙和觀念大家根本不知道用母語怎麼表達,以致當你要講一些稍微與工作、新事物有關的內容時,不得不使用華語,你的知識水準愈高,用華語的機率愈高,到最後,不知不覺就把母語給丟到一旁了。想想看,晶晶體這麼被嫌棄,摻雜母語的本土晶晶體不是一樣被嫌不夠純。要表達我的知識水準,何必要把低路(kē-lōo)的母語放進來?純華語表達不是更能顯出我的專業?

母語也需要不斷學習。圖片來源:公視台語台FB

這也是為什麼母語不能只是在家學的理由。且先不說很多家長都不跟小孩講母語這個嚴重的問題,即使家長跟小孩講母語,也不代表就不用在學校學。

即使像我這種在家都講母語(在我家是台語)的人,母語程度也還是不夠的,隨便都能考倒我。有不少詞彙我是後來看書才學會的,譬如蜥蜴(台語為「杜定」),我本來完全不知道它台語怎麼講,甚至像蜻蜓(台語為「田嬰」)這麼簡單的詞彙,我也是很大了以後,才會的。

最主要我是都市小孩,生活中根本很少接觸到這些東西,如果不是透過閱讀學習,這一塊就是一片空白。同樣道理,我前面已說到,我們很多知識是用華語學習,那些詞彙和觀念,我們完全不知道該怎麼用母語講。本來是自己的母語程度不足,時間久了反而認為是母語本身太低階。

所以,全世界的國家,母語也不可能只靠家裡學,如果母語在家學就可以,其實學校也可以廢了,因為最初的學校教育也不過是學算術和讀寫,算術你要是只想學加減乘除,其實也不用到學校,世上有很多文盲會算術,基礎的算術並不難。

母語也需要不斷學習。圖片來源:公視台語台FB

如果母語不在學校學習,它就永遠是個很低階的語言,不是這個語言本身低階,而是使用者程度很低階。久而久之,這個語言只會變成很低階,因為所有使用者的程度都很低階,自然它不低也不行。即使現在是五六十歲以上的人,不管他母語多輪轉,一旦遇到討論專業知識與高級文學,大多部份的人也會發現他力有未逮,無法完全用母語表達,而容易淪為摻入華語表達方式的本土晶晶體。

用進廢退,一個東西如果它很低階,在很難用的情況下,就會更被嫌棄,變得更低階,直到它完全廢棄為止。

華語在一百年前,也是個很沒用的語言啊!幾乎九成以上的現代學術,都無法使用華語討論。

有用沒用是個無意義的說法,你要它有用,它就會很有用,你認為它沒用,它就真的會變得很沒用。如果你真心認同母語在家學,其實你的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公民全部都可以在家學。你要認為學母語無用,其實數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公民,也都可以說是很無用,因為你也可以說這些都跟賺錢無關。

推至極點,所有的東西都可以說是無用的,真正原因在於你沒有智慧,再有用的東西,到你手上,都可以變成一堆破銅爛鐵。

不是母語沒用,真正說起來,沒用的是你自己。

作者是高雄人,政大經濟系畢業。嗜讀歷史、哲學,近年來專注於經典哲學與台語文的研讀,組織有哲學讀書會——蘇格拉底捙倒珈琲,以及台語讀書會——念冊會。

留言評論
夏途島
Latest posts by 夏途島 (see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