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抗暴,南韓學運與港青找到交集

楊虔豪
411 人閱讀

香港示威已持續5個月。這幾天,隨衝突持續升級,並出現死傷,南韓媒體對香港的報導,篇幅與能見度皆顯著增加,越來越多人,開始將香港示威與80年代南韓發生民主化運動相互連結。而大學校園內,因連儂牆與聲援香港大字報的出現,也引發南韓、香港與中國內地學生的爭端。

香港。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事實上,處於內戰中的香港,今天狀況也相當緊迫。特別是昨晚以後,隨著警察向作為大學生示威據點的香港理工大學包圍,進入校內的可能性被提出,甚至還有人憂慮會出現大規模流血事件。『實彈射擊』現在既成事實,學生們還先立好了遺書,持續抵抗。」

11月18日,以揭發干政案聞名的JTBC電視台,社長兼當家主播孫石熙在晚間新聞開場如是說道。他以「內戰」形容當下香港局面,而新聞開播前,JTBC更透過APP推播,預告今晚將以香港消息作為頭條,一開場後,立刻連線理大現場的記者,當晚標題是「以『遺書』對抗實彈…香港憂現大規模流血衝突」。

人在現場採訪的JTBC記者黃藝琳(音譯)在新聞直播中說道:「示威參與者在自身社群媒體上,留下『無自由,毋寧死』的文字,學生間甚至出現願意承受這場『終局之戰』的話語。見到此番光景,學生的家人們在今天下午來到此處,流淚哽咽。」接著,更播放了理大學生宣布堅守並留下求援訊息的影帶。

在棚內看完影帶後,孫石熙主播說道:「這就宛如看見光州民主化運動當時,全南道廳前的情況。」他指的是1980年,光州事件發生後,奪得武器的市民軍,佔領全羅南道道廳,誓死抗拒全斗煥新軍部,最後遭鎮壓的片段。香港民眾的對抗,讓包括孫主播在內的許多人,重新回憶起那段老舊歷史。

而南韓《中央日報》網路版的「西小門照相館」單元,也發現一件有趣卻令野人甚感哀傷的事─他們同時刊載了一張港警在昨日(11/18)進入理大追趕與持棍棒毆打示威學生的照片,與1980年5月18日,戒嚴軍進入光州後,在市中心最熱鬧的錦南路一帶,無差別毆打民眾的照片,極為相似。

誰也想不到,在南韓於1980年面臨軍事政變與強烈鎮壓反對群眾的同時,處於太平盛世的香港,在將近40年後,反倒成為處處充滿煙硝味與刺鼻催淚瓦斯的衝突戰場。兩張照片,都是為爭取民主而起身反抗的民眾,遭公權力施暴。悲慘歷史不該重演,但兩個相似場景,順利將南韓與香港人連結起來。

2019年的香港與1980年的南韓。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這幾年,許多80年代南韓民主化抗爭的場景,也紛紛被拍攝成電影,除了2006年,描寫光州事件的《華麗的假期》,還有近年的《計程車司機》(台譯:我只是個計程車司機/港譯:逆權司機)與《1987:黎明到來的那一天》,都在港台獲極大迴響,也成為不少港台民眾理解南韓現代史的「入門教材」。

近來,南韓許多大學內,接連發生港生設置的連儂牆與大字報,遭中生毀損,甚至對港生惡言相向。此番情景,過去幾月已發生在許多西方國家大學內,但不同的是,南韓學生表現出更積極的態度,不僅出面阻擋,與中生爆發口角,甚至有南韓學生與社團組織輪番巡守,維護港生設置的連儂牆和大字報。

對港生而言,當他們透過前述轉型正義系列電影,了解過往南韓擁有同樣爭取民主並遭權力打壓的經驗,除台灣外,另一個讓他們覺得最能貼近表達訴求、博得理解與同情、分享相似情感的國家,便是南韓。

而對18到30歲,出生時國家已實現民主化的南韓年輕世代來說,80年代發生在自己國家的民主化運動與街頭抗爭,他們並未親自目睹或體驗,頂多只能從長輩口語或回顧歷史重溫。

但看到大型示威週週上演、警察對示威者與平民施暴的場景,於香港重演,與這些南韓年輕世代同輩的香港人,如今正處於槍林彈雨中,中國學生的反對理由,卻只是民族主義式的「香港是中國一部分」、「反對港獨」、「反對暴力」、「勿干涉內政」等說詞,顯然無法充分說服南韓年輕世代接受。

值得注意的是,南韓學運圈,延伸到目前政界的進步派與社會上的公民團體,由於強調西方外力介入而妨礙南北韓「自主統一」,加上過往軍事獨裁政權時常扣人「紅帽子」整肅,反而激起他們另一種強烈的民族主義,而且對社會主義懷抱憧憬,長期一段時間,對北韓與中國亦持友好的態度。

但如今,南韓校園內的一些左傾、擁護進步派理念的學生或社團,越趨積極地表達聲援香港示威,甚至開始組織活動,表達願意和港人站在一塊。港韓青年世代透過80年代民主抗爭史與當下的反送中示威尋得交集,這正在下而上緩慢打破進步派對中國既有的觀感與期待。

作者為定居首爾的駐韓獨立記者,《韓半島新聞平台》創辦人,長年採訪與評論南北韓時事,希望注入具有台灣觀點和現場觀察的韓半島新聞。

留言評論
楊虔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