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黨真正需要的兩箭:人事精簡、組織改造

羅承宗
508 人閱讀

吳敦義選後馬上被逼宮。圖片來源:吳敦義FB

上週末,北市八德路國民黨中央黨部大樓,相當不平靜。1月11日(六)隨著開票結果底定,主席吳敦義率領黨務主管宣布將於本週中常會獲得同意後請辭。只是到了隔日(1月12日),雖然還是星期天,但黨內中生代已迫不急待地將穿雲箭指向黨中央,並喊出「吳敦義下台」、「吳斯懷請辭」與「吳敦義拒絕補位吳斯懷」等所謂「人事三箭」,宣示要展開國民黨救亡圖存工程,將決策體制「打掉重練」,以加速恢復元氣云云。

在喊改革的,自己才是欠改革

翻開21世紀國民黨史,這種「檢討別人、改革他人」的戲碼,並不陌生。2000年3月18日連戰總統大選挫敗,國民黨痛失中央執政權,首度成為在野黨後,逼宮黨主席戲碼旋即上演,導致同月24日李登輝提早卸任黨主席,交棒連戰。離開之際,李登輝並留下「那些在喊改革的,自己才是欠改革的人」這句話(《聯合晚報》,國民黨李登輝主席交棒 安慰大夥看開點,2000年3月24日)。

不妨拿李登輝這句話,來檢視1月12日連署於中央黨部前召開記者會的黨內中生代們。我們愕然發現,以1月11日投票為分水嶺,在此之前,包括:葉元之、王鴻薇、李明賢、羅智強、張斯綱、游淑慧、邱于軒、徐弘庭等這些地方議員級民意代表,當國民黨錯亂地推派出韓國瑜參選後,那位不是服膺黨的領導、幫黨所推派的正副總統候選人賣力推銷輔選?

而在「無色覺醒」系列頻道螢幕寫明「無黨籍」的名嘴羅友志,何時又搖身一變成了黨內青壯派?選舉結果出來後,不去檢討責問自己瞎挺韓國瑜之責,反而把責任往八德路總部推。這種號稱中生代卻怯於負責自省的行為,令人浩嘆。

相較2016總統大選,從數據來看,如論者指出,除在總統票數上拿下超過500萬張票外,不分區立委也比上次多了150萬票,分別成長了45%與44%。雖然主席吳敦義在不分區名單裡犯了太多過錯,但整體而言國民黨這次成績並沒有比較糟。若國民黨還是要把這次選舉結果定位為「失敗」,則首要的核心責任者,當推「史上最不適格」的國民黨總統候選人韓國瑜;其次第二責任圈,難道不是這些親近韓國瑜的周邊青壯輔選人士?縱令黨中央難辭其咎,但恐怕已是第三責任圈了。

然而遺憾的是,世人所看到展開劇情卻是:第二責任圈的人要求第三圈黨中央承擔完全的敗選責任,黨主席吳敦義下台負責;至於最大敗選原因的責任者韓國瑜,完全免於責任追究,敗選當天晚上就放國內外記者鴿子,開心地享用汕頭火鍋去了。國民黨人可否嘗試著捫心自問,這種行徑不荒謬嗎?

「各位,我要去吃汕頭火鍋了!」(設計對白)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國民黨最大問題:吃黨飯者眾

俗諺有云,「當家才知持家難」。居於第二責任圈的國民黨青壯派,難道不能體諒這幾年黨中央的狀況?打開國民黨2018年的收支餘絀表(詳內政部民政司「政黨資訊網」),作為台灣第二大政黨,國民黨2018年在收入面上有近1億7000萬元的政黨補助金、1億5000萬元的政治獻金及9000萬元的黨費收入,合計約4億3000萬元進帳,這些數億鉅款,都屬黨中央可自由支配運用的合法取得財產。所謂「黨產都被凍結」之說,明顯與事實不符。

如所周知,國民黨財務上最大的問題關鍵,在於支出。在黨費、政治獻金、選舉補助款等的合法取得財產有4億3000萬元規模下,依循「量入為出」家計法則,支出理論上要抑制在4億元以內,黨的財政才能永續營運。

只是2018年國民黨收支餘絀表,光是人事費就編列高達17億5000萬元之譜。換句話說,1億7000萬元的政黨補助金,1個多月就被人事費侵蝕殆盡了。黨主席吳敦義自入主黨中央後,為何每月仍須辛苦地籌借2500萬元人事、庶務費?背後癥結由此可一目了然。另外,國民黨17億5000萬元的人事費合理正常嗎?一個參考數據是執政的民進黨。

同年該黨收支決算表上的人事費為:1億3600萬元。 讓我們回過頭來看國民黨17億5000萬元的龐大人事費。17億5000萬元中,有15億9000萬元是支付「已退休員工」的「退職金」,現職員工薪資,實際上僅佔1億4000萬元。也就是說,過往已退休黨員工退休金,高達國民黨人事費90%,現職員工薪資實際上僅佔不到1成比例。

這個弔詭現象意味著:國民黨絕大部分龐大的人事支出,事實上是流向那些已退休者;而在黨內辛勤工作養家餬口的大部分現職黨工,拿的只是維繫基本生活水準的微薄薪資而已。為何退職金吃掉大部分的人事費?國民黨層峰自己最是心知肚明。

對國民黨來說,這是個很古老卻始終不願意坦然面對的問題。1993年8月21日國民黨14全大會裡,時任黨營事業管理委員會主委劉泰英一方面揭露國民黨經常開支當時每年約49億元,黨費卻只收6,800萬元、需要由黨營事業負擔40億元的奇異現象,另一方面則痛批「很多黨員卻存著『吃黨』的心態,實在要不得」。國民黨經歷了20多年的起伏,從人數來看,黨工數量確實是逐漸縮減,但是跟其他政黨相比,國民黨「吃黨飯」的員工數量仍是多到離譜。

《黨產條例》通過施行後,2016年9月8日《聯合報》「國民黨轉型的腳步必須加快」社論有段話寫的極好:「……黨產已成為國民黨一大政治包袱,趁此機會作一總結,同時對黨的經營和人員重新進行總盤點,其實有益加速黨的瘦身和轉型,不妨視之為『焉知非福』的因素。試想,一個坐困愁城的政黨,卻養著七、八百名黨工和數千退休黨工,除了坐吃山空,前景何在?……」。

只是這類型倡議自我反省、進行組織改造的逆耳忠言,這三年來,並不是國民黨人所偏好的改革路線。殆於改革的顢頇心態,可忠實反映在2018年收支餘絀表上高掛的17億元人事費,數字說明了一切。從財報數字我們可以看出,這幾年嘴上疾呼「反年改」口號的國民黨,其實心裡最能體會蔡英文政府推動年金改革的必要性與急迫性。

第二責任圈的國民黨青壯派目前的舉動,說穿了就是讓其他人背黑鍋,然後藉勢上位。由於第三責任圈的黨中央已無力抵禦;而主席吳敦義經此一役,也只有老將解甲歸田、回家含飴弄孫的份。然而經由以上分析,想打著改革大旗、進駐八德路掌權的青壯派,務必要瞭解的是,國民黨最大的結構性問題絕非那些理念、論述、路線乃至於世代落差等問題,人事精簡、組織改造才是重中之重。

國民黨人原本期待韓國瑜成為解套的救世主。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最後,無可諱言地,2020年找個救世主奪回政權、拿回國會,廢除《黨產條例》,繼續坐享不當黨產產生的信託收益,可以說是國民黨人這3年多來盤算的最短解套捷徑。只是這個盤算在1月11日已正式宣告破碎後,新入主的國民黨層峰不管是誰,該面對的人事精簡與組織改造,已無逃避的空間。

作者1973年台北市生。台大法律學士、碩士,輔大法律博士。現為南臺科大財法所教授兼所長。主要關心學術領域為財政法、行政法、地方自治與娛樂法。著有《新世紀財稅與預算法理論與課題》(2011)、《財稅法制的新視野》(2016)等學術專書。同時亦為 ACG、GUNPLA與 Big Scooter 愛好者。

留言評論
羅承宗
Latest posts by 羅承宗 (see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