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江啟臣粉專
江啟臣當選了,上任了;沒什麼人在意,也沒什麼人注意,不過有立委受訪說自己沒有恭喜,只有祝福;還有人說他沒有代表性,這說法直白地代表了中共的態度:國台辦沒發賀電。 外媒報導江的勝選時還特別寫了一段「江啟臣是誰?」怕讀者不認識他。其實別說外國讀者,就算是台灣人,被問到「江啟臣是誰?」八成也答不出來。台中選民也許知道他是連任立委,但除了立委,就沒什麼豐功偉績了;江在馬政府時期當過一年多新聞局長,但那已經是十年前的事情,年輕人恐怕都毫無印象,而且新聞局長雖然算是閣員,但其實只是個花瓶發言人。 這三屆立委,江當得並不特別出色,就算加上新聞局長資歷,也還只是政壇新手,他能選上黨主席的唯一理由恐怕只是因為年輕,這實在讓人覺得悲哀,難道國民黨全黨上下沒有一個真正做出過什麼實績的年輕人?這到底是年輕人的問題還是大老們的責任? 許多媒體行禮如儀地報導「黨內年輕世代期待江重振黨魂」,這樣的新聞毫無價值,只能說是八股應差。就我的觀察,國民黨內僅存的年輕世代,如果對「本黨」還有什麼期待,想的也是「要是沒有黨產可以繼承怎麼辦?」,並沒有為黨奉獻的念頭,只想要繼承祖產而已。年輕世代心態如此,國民黨如何能救? 這個黨從 2018 年底的大勝再到 2020 年初的大敗,只不過短短一年而已。對此,支持者不免搥胸問天「何以糜爛至此?」有人歸咎吳敦義,有人歸咎韓國瑜,有人歸咎馬英九,更有人歸咎「年輕人」;但事實是:國民黨現在在台灣政壇的角色,既不能監督,更不能輔佐,說不上清流,也沒有活力,說到底恐怕只剩下「中共在台代理人」而已。最近這一年來中國風雨飄搖,內外經濟危在旦夕,總公司經營困難,總代理當然跟著倒楣。台灣人不是不愛國民黨的「拼經濟」路線,而是世界局勢走到「堵中」這一局棋,誰還願意站在中國共產黨那一邊?跟著「敗經濟」? 國民黨要丟掉「中共在台代理人」的包袱,也不是不行,畢竟這也是馬英九黨主席任內才開始攬在自己身上增光用的。但要丟掉這昔日的光環、今日的敝屣,國民黨還要好好思考自己除了總代理的招牌還剩下什麼?擺在眼前的「審傅(崐萁)」「罷韓」「改黨」「脫(黨)產」…等等問題,一個比一個大,幾個月內要一一面對,江能做得到嗎?我是不太期待,這些問題中他只要能應付一兩個不出錯不反彈就算萬幸了,其他問題,不是他這個只有 14 個月任期的臨時黨主席能夠解決的。 江的任期只有 14 個月,比柱柱姊還短。任內沒有選舉,也就是說沒有提名和資源分配的問題。這大概就是黨內實力派人士願意禮讓他上位的真正原因。看清楚這點,就能理解到他的弱勢,他的無所能為,也就不會對他有太大期待了。 江啟臣這個黨主席的啟程可說是冷冷清清,看似毫無未來,但若真要說,也還有那一絲絲的希望,就是丟掉黨產。 說到黨產,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幾百億幾千億的數字。但國民黨的黨產中最有價值的部分並不是房地產和股票等等有形資產,而是思想體系的精神資產。這套思想的核心是東亞文化圈賴以建構的儒官政治,在戰後五十年的威權統治時期裡,國民黨藉由清洗日籍台裔菁英、白色恐怖統治、戒嚴軍事教育…等手段,結合本土漢族社會中固有的中華文化傳統思想,鋪建了一套綿密緊箍深入庶民底層心理結構的「集體意識」,這個集體意識給國民黨的統治帶來極大的利益,直到本土民主運動興起,才逐漸撼動。 大多數國民黨人,享受著這一套思想黨產帶來的種種好處,藉由意識形態站隊,嵌入了社會資源分配的節點位置。世代都能用更少的努力,取得相對更多的好處。對這群人來說,思想上的認同更甚於價值利益上的趨逐。這也是文化社會學所說「統治集團」的真意:一群具有相同價值觀、相同目標的散佈於社會各處的離散成員,藉由相同的認同建構起的,對社會上其他人的宰制。 台灣社會和世界其他社會一樣,在資訊革命後進入全新的運作模式,價值體系認同已經裂解,維繫社會的主要力量已經不再是政治意識形態,甚至不是經濟意識形態,而是鬆散的、不明確的、摩擦競合的、尚在成形中的「想像的共同體」。國民黨的「最有價值的黨產」正在快速貶值中。要在這個新的社會中存活甚至壯大,國民黨必須拋棄舊的思想,拋棄不斷貶值的黨產,重新建構一套適用於未來世界的核心思想。 但這事本就是說來容易做起來難,千難萬難。不要說國民黨了,其他政黨也不見得有此覺悟。目前台灣各政黨都只是在競逐民粹,把民粹當作指標,只是程度的差別而已吧?
作者為非文字工作者,只是好奇於世間事物的各種變化而進行著各種觀察的一個身在邊緣狀態的閒散之人。
- 朱銘──璀璨有界 - 2023 年 4 月 27 日
- 凜冬將至,虛無襲來──2022選後觀影 - 2022 年 12 月 2 日
- 江啟臣的啟程,Who cares! - 2020 年 3 月 15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