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Image by alohamalakhov from Pixabay
稍早,行政院公告《國土計畫法》修正草案(下稱院版草案)時,已遭強烈質疑;日前,執政黨藉人數過半,在立法院動用表決強勢將行政院版草案付委審查,自然引發在野黨與社會更大的反彈。黨團總召老柯不得不出面緩頰,說黨團版本會與公民團體做更多溝通。
其實,民進黨做為深受期待的本土政黨,理應趁擬定全國與地方國土計畫的大好時機,進一步深耕台灣,擘畫、凝聚國家未來遠景共識。柯總召願意再多溝通,值得稱許,但有效與否的關鍵,在於用甚麼角度看待《國土計畫法》與「國土計畫」?
內政委員會召委管碧玲要大家相信陳時中部長所領導防疫成效極佳的政府,與提院版草案的政府是同一個,沒有變壞,正好也點出問題之所在:為什麼所有反對院版草案的人,都知道地方政府的國土計畫擬定與圖資製作確實來不及在今年4月30日完成,大多支持可以延期,但卻一致地反對沒有明確期限地授權行政部門另外公告生效日期?
答案很簡單,就是沒信心,而沒信心的原因,可以從這次總統立委選舉的投票結果,蔡總統與民進黨不分區立委的高差距得票數找到答案:人民並不滿意執政黨的內政施政表現。此一現象,並未隨著獲得國內外高度肯定的蔡政府防疫表現而有大幅改變。
尤其,行政院記者公布院版草案後,督導此事的張景森政委,先是貼文指稱原本的《國土計畫法》是國家發展的災難,接著又更政治化地謾罵國民黨明知政權輪替在即而通過此法是「心懷不軌,老妓從良」,根本是在傷口撒鹽。公民團體與在野黨正是見識到負責督導的大政委如此積極好戰,才對院版草案更不放心。
其實,《國土計畫法》是在2015年12月18日三讀通過,縱使趨勢明顯,但離該次總統、立委大選仍有一個多月。當時的國內外脈絡,是要積極因應氣候變遷與實踐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所以,才在朝野立委、政府與公民團體的無私協力下,陸續完成號稱國土新三法的《濕地保育法》(2013年6月)、《海岸管理法》(2015年1月)與《國土計畫法》立法工作(筆者有幸幾乎全程列席參與了此三法的委員會審查過程)。其中《國土計畫法》之所以能在立法院審查通過,是來自當時國民黨、民進黨與台聯黨等三黨黨團與大部分立委的支持,堂堂政委用「老妓從良」羞辱立委,會不會太失格?
這次院版草案主要的兩點爭議:取消明定公告生效時程與增訂經行政院核定之國家重大建設計畫得隨時檢討變更國土計畫規定。前者,因作業不及而需展延,修法只要明確訂定期限就可以,內政部曾表示地方政府的國土計畫大約還需一年的作業時間,為了避免一延再延,直接明定展延兩年,也無不可,讓外界不解的是不定期限另外授權公告,擔心已經等了20幾年好不容易盼到曙光的國土計畫,又將不知何時才會日出?
而後者,則涉及國人與號稱本土政黨的民進黨要用甚麼角度看待《國土計畫法》與「國土計畫」。張景森政委只是沿襲《區域計畫法》的開發許可制邏輯,將之以低階的單純土地利用管理工具看待,因為會妨礙到四處竄生的開發建設,所以,視之為災難。其實,《國土計畫法》只是法源依據,「國土計畫」才是政策工具。如何看待法源與運用政策工具,涉及執政黨或掌權者的胸襟與眼光。
在1974年制定《區域計畫法》前後的時空背景,台灣,不過是國民黨政府眼中反攻大陸的跳板或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復興基地,也就是「一個中國」下的台澎金馬「地區」。過去20幾年,之所以要推動《國土計畫法》取代《區域計畫法》,有一層更重要的高階意涵,就是要象徵台灣是一個獨立的主權國家。
因此,完成立法之後,在全國國土計畫擬定過程,其實應該用行政院或至少國發會的層級,建構廣域的溝通平台,藉機用以促進國人、培育子女對自己安身立命的土地、周邊海洋進行完整深刻了解,凝聚更多足以調適氣候變遷的永續發展共識,擘畫國家未來遠景與走向;地方政府的國土計畫,再依循此一有完整土地資訊、有願景共識的全國國土計畫而適地規劃功能分區與適性地發展。
令人惋惜的是,本土派民進黨發展主義至上的開發思維,與統派的國民黨並無太明顯差異,平白喪失了大好機會。如果柯總召與公民團體的更多溝通能實現,希望在討論上述兩大爭議如何調整修法時,能改以用上述更高階意涵、更宏觀的視角來對話。
其實,在原本的《國土計畫法》第15條第3項規定,就已經保留了為因應已發生的戰爭或地震水災等重大事變、為加強資源保育或避免重大災害發生、政府興辦國防(如潛艦國造計畫)、重大公共設施(如前瞻計畫中的交通建設)或公用事業計畫(電廠、天然氣接收站)、配合全國國土計畫指示事項等,可以適時檢討變更。扣除前述具有高度公共利益的項目後,剩下可能的國家重大建設計畫,說穿了就只是名目不一的園區開發而已。而這種園區開發,即使後來民進黨團所喊出將限縮在新能源(農地魚塭埤塘種電?)、文化(如魏德聖導演將台糖50公頃農地蓋成台灣三部曲電影所需場景)與農業(較難想像)所需,染指的還不都是台糖優良農地或經常伴隨徵收迫遷的農地,它們的正當性與公益性恐仍禁不起檢驗的。加一個「經行政院核定」,也改變不了其噬地本質,衷心盼望蔡政府能從善如流改弦易轍。
作者為律師
- 誰讓「法學博士」淪為笑柄? - 2024 年 11 月 20 日
- 風與電的二、三事 - 2024 年 11 月 6 日
- 美麗灣可以借屍還魂,帶頭反對者住家卻遭拆 - 2024 年 10 月 23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