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汴京之圍──北宋末年的外交、戰爭和人》

431 人閱讀

海上之盟

阿骨打不知道的是,在北宋,主戰派與主和派也在進行著激烈的交鋒,到底誰占上風還不一定。幾乎在同一時間,女真東面的高麗國派人來求醫,宋徽宗派了兩名醫生去提供幫助。醫生帶回來的消息卻是:高麗全國都在為戰爭做準備,他們認為女真是虎狼之國,必須趕快做準備。他們建議北宋皇帝千萬不要和女真交往。

與此同時,官員安堯臣(他是前工部侍郎、兵部尚書、同知樞密院安惇的族子)上書表示反對與女真聯合進攻遼國。他認為,一個國家的禍端,往往是從和平走向戰爭的那一刹那。北宋之所以不和契丹爭燕雲十六州,也是考慮用土地換和平。既然已經維持了上百年和平,一旦重啟戰端,往往會得不償失,讓原本已經疲憊的民間更加無法承受。

另外,遼國已經是一個開化、愛好和平的國家,與北宋是唇亡齒寒的關係,一旦遼國沒有了,換成更加野蠻和勇猛的女真,那麼北方就再也沒有和平可言了。

宋徽宗最初同意了安堯臣的看法,還封了他一個承務郎的小官。但隨後,在蔡京、童貫等人的主導下,皇帝再次偏向了戰爭。

宣和元年(一一一九年)十二月二十六,呼慶離開了阿骨打營地,日夜兼程趕回宋境,從行之人甚至有凍掉手指的。第二年正月,呼慶趕回了京師,將阿骨打的書信傳到。

宣和二年(一一二○年)二月初四,宋徽宗再次向女真派去了使節。這次派出的,就是當年童貫從遼國帶回來的趙良嗣。趙良嗣的職務是中奉大夫、右文殿修撰,在宋朝已經待了快十年,當選擇出使人選時,童貫再次想到了他。他的副使還是忠訓郎王瑰。趙良嗣沒有帶任何皇帝的文書,但皇帝讓他便宜行事,一定要簽訂有效力的和約。

馬政的第一次出使主要是為了建立聯繫,趙良嗣出使的目的卻更加明確,他顯然更瞭解女真需要什麼,事情的關鍵在哪裡,他的出使也成了整個事件的轉捩點,也是宋金夾攻遼國的起始點。

三月二十六,趙良嗣從登州出海,經過了幾個小島,在四月十四到達蘇州關下。他去的時候,恰好是女真兵分三路進攻遼國上京之時。趙良嗣從咸州出發,和阿骨打於上京城外的青牛山,與女真大部隊一起觀看了進攻上京的經過。同他們在一起的還有遼國使臣蕭習泥烈。

遼國天祚帝正在北方的胡圖白山狩獵,聽說後,派遣耶律白斯不等人率領三千兵馬馳援。但阿骨打並沒有把這當作大事,他對兩位使臣說:「你們先看我怎麼打仗,再決定該做什麼。」

五月十三,女真的進攻從黎明開始,到了巳時(上午九點到十一點之間)就已經結束了,大將闍母首先攻克了外城,內城守將撻不野一看大事不好,立刻投降了。

女真的強悍給趙良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雙方再次在龍崗相見時,趙良嗣立刻和阿骨打談起了聯合出兵的問題。

根據趙良嗣本人的回憶,他首先提出雙方夾攻遼國,由於燕雲等地是漢人的舊地,滅遼之後,雙方分配遼國土地時,應當遵循的原則是:遼國的上京、中京和東京這些在燕山以外的土地都歸金國,而南京析津府和西京大同府,以及附屬的州縣,應當歸屬於北宋。

阿骨打同意了趙良嗣的要求。但他仍然擺了個架子,表示遼國已經被金國擊敗,原則上,遼國的土地都是金國的,但為了感謝南朝皇帝的好意,且燕州又本是漢地,所以同意把燕雲交給宋朝。

不過,由於攻打城池時不免首先要佔領,對於應該交割給南朝的土地,金國可能會先佔領一段時間,一旦完成滅遼任務,就引兵離去。

雙方進一步確認,在聯合滅遼時,北宋的兵馬先攻打南京析津府,而金國則從北方繞道去攻打西京大同府。

由於上次宋徽宗聽說女真要和遼國議和,就把馬政召回去了。為了防止類似事件再次發生,趙良嗣專門要求,金國和北宋都不得單獨與遼國議和。他這樣做,實際上是防備金國的做法,但到後來,卻由於宋徽宗試圖聯合遼國殘部,反而成了金國進攻北宋的藉口之一。

在談判的空隙,雙方吃過飯一起遊覽了上京府,參觀了遼國的宮殿。阿骨打與宋使騎馬並肩從西偏門入,經過各大殿,最後在延河樓飲酒作樂。心潮澎湃的趙良嗣感到上百年的恥辱正在自己的手中消解,他寫了一首詩來紀念這次議和:「建國舊碑胡日暗,興王故地(契丹起家之地)野風乾。回頭笑謂王公子(指他的副手王瑰),騎馬隨軍上五鑾。」(〈宴延和樓即事〉)

作完詩,雙方繼續談判,這就遇到了一個關鍵點:北宋到底要出多少錢,才能獲得這個合作夥伴?

趙良嗣最早提出,給金國三十萬歲幣,換取與金國的和平共處。阿骨打卻說:遼國沒有割讓燕雲之地,北宋每年還要支付五十萬給他們;金國把燕雲還給北宋,只能獲得三十萬,這很不公平。經過討價還價,最終決定每年也給女真五十萬(其中銀二十萬兩,絹三十萬匹),相當於把給遼國的歲幣轉給金國。

談判快結束時,趙良嗣特意強調了幾個問題:第一,西京雲州(大同)也是漢地,必須和燕州一起交付給北宋。阿骨打同意了,表示金國出兵西京,只是為了擒獲遼國皇帝,只要擒拿了阿適(遼帝小名),就把西京給宋朝。

接下來趙良嗣要爭取的是一塊土地。在現在北京以東的河北地區,有三個州,分別叫作營州、平州、灤州,這三個州和其他州不同,不是在後晉時期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而是在更早期就已經歸屬了契丹。趙良嗣想把這三個州也爭取過來。但這一次,他失敗了。女真大臣高慶裔告訴他,他們討論的是燕地,這幾個州都自成一路,不在討論範圍內。

即便沒有爭取到營、平、灤三州,但作為一個使臣,趙良嗣已經做得非常完美。在他離開之前,與阿骨打約定:女真軍隊在當年八月初九開始進攻西京,北宋也同時進攻南京;如果北宋需要金國說明夾攻南京,那麼金國應該選擇從平州松林前往南京東北的古北口的路線,而北宋選擇從宋遼邊界附近的雄州前往白溝的進攻路線。

雙方還約定:只有宋軍按時抵達,並配合夾攻,和約才成立,否則和約就作廢。這一點,也成了日後金國在交割中刁難宋朝的藉口之一。

阿骨打派遣二百騎兵護送宋使離開,但當趙良嗣過了鐵州,阿骨打突然又派兵把他們追了回去。原來金國內部發生了牛瘟,影響到了軍事規劃,很難按照約定在八月初九發起進攻,因此改到第二年再發動進攻。從阿骨打如此周折地改期,也可以看出他們對於此次約定是非常重視的。這一點與之後宋朝屢次玩弄協定內容形成鮮明的對比。

第二次離開時,趙良嗣再次強調了幾點:第一,南北夾攻時,金軍主要進攻西京,在南京方面,為了避免兩軍誤傷,北兵先不要過松亭、古北、榆關(也就是燕山山脈)之南;第二,這個界限到時也可調整,但必須雙方同意之後再調;第三,不准單獨與契丹講和;第四,西京主要由女真負責進攻,但距離北宋更近的蔚州、應州、朔州,北宋可以進攻(女真並沒有答應這一條,只說有待討論);第五,交割城池時不得收取贖地費;第六,完成交割後,在榆關以東設立市場,滿足雙方的商品交流。

在送宋使回去之前,女真還專門把俘虜的一位遼國官員(鹽鐵使蘇壽吉)交給了趙良嗣,因為蘇壽吉是燕地人,既然燕地要交還給宋朝,蘇壽吉就應該送給宋朝處理。馬政出使時留下的六個人質也被准許回去。

歷史甚至留下了兩國往來的文字。阿骨打讓使臣帶給宋徽宗的信件,經過簡化,大意為:

大金皇帝謹致書於大宋皇帝闕下:蓋緣素昧,未致禮容,酌以權宜,交馳使傳。趙良嗣等言,燕京(注意,國書上只寫了燕京,沒有寫西京)本是漢地,若許復舊,將自來與契丹銀絹轉交。雖無國信,諒不妄言。若將來貴朝不為夾攻,即不依得已許為定,具形弊幅,冀諒鄙悰。

另外,阿骨打還特意提出,雖然轉交燕地,但如果是因為最近打仗從其他地區跑到燕地避難的人民,並不能歸屬北宋,必須送還給金國。

女真由於人口稀少,一直對人口問題給予最高級別的重視,打仗的目的除了掠奪財物之外,就是掠奪人口。他們很明白,只有人口迅速增加,才能帶來更強的國力。

宋朝皇帝後來的回信大略是:

大宋皇帝謹致書於大金皇帝:遠承信介,特示函書,致討契丹,逖聞為慰。確示同心之好,共圖問罪之師。誠意不渝,義當如約。已差童貫勒兵相應,彼此兵不得過關。歲幣依與契丹舊數,仍約毋聽契丹講和。

另外,宋徽宗也確認了女真擁有索回逃亡人民的權力。

趙良嗣此次任務完成得非常圓滿,但隨著時間的遷移,許多形勢已經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個和約也成了北宋的緊箍咒和女真人不斷指責北宋違約的依據。

另外,雙方對於和約的關注焦點也是不同的。阿骨打關注的焦點有兩個:第一,北宋給遼國的歲幣必須轉移給金國;第二,雙方約定夾攻遼國,但如果北宋沒有按照約定完成夾攻,那麼所有的協議都作廢。

北宋關注的焦點卻是另外兩點:第一,金國不得與遼國講和;第二,金國在夾攻遼國燕京時,不得越界,以免搶了北宋的果實。

兩者關注的焦點又是有矛盾的。比如,如果在攻打燕京時,金國兵馬先到了,按照北宋的觀點,金國必須等待在邊界之外,不能單獨進攻燕京。等北宋的兵馬從南面逼近之後,才能相約夾攻。可是按照女真的觀點,一旦北宋兵馬沒有趕到,就是沒有按照約定完成夾攻,那麼所有的條約作廢,女真可以單獨進攻燕京,也不用將戰果移交給北宋。

這樣的理解在另一份檔中看得更加清楚。在以金朝觀點記錄的文獻集《大金弔伐錄》裡,第一篇文字就載明瞭阿骨打當初談判合約時的看法。其中寫到,按照金人的理解,雙方的和約意思是:夾攻燕西二京(現在的北京和大同,當時的燕雲地區),隨得者取地。意思就是,只要有實力,就一起夾攻,如果沒有實力攻克,也就沒有資格獲得土地。

女真人的看法更符合人之常情,相約夾攻並不保證北宋獲得土地,只有能夠打勝仗才可以。日後,雙方的焦點就放在了誰更有資格獲得土地,以及北宋要出多少補償上。

趙良嗣離開時,金人還專門叮囑他,這一次不要再耍花招,不要搞小動作,雙方都必須遵守約定,回去後請北宋皇帝早日批准和約。

宣和二年(一一二○年)七月初六,趙良嗣返程。與他一同的還有金國大使錫剌曷魯勃堇,以及副使大迪烏高隨。兩位使者帶著國書,與趙良嗣於九月初四來到了北宋首都的國門。皇帝將他們當作新羅人接見,以掩人耳目。

九月十八,皇帝寫好了回信,請金國使者啟程,與金使同行的是北宋使者馬政和他的兒子馬擴。

皇帝給阿骨打的信比較簡單,其大意在上面已經引用。但由於雙方的信件都過於簡單,有許多細節沒有說清楚,宋徽宗又專門寫了一個事目(備忘錄)交給馬政,在事目中,他列舉了一些沒有在雙方國書上寫明,卻必須弄清的事。比如,趙良嗣雖然與阿骨打口頭約定,所謂的燕地也包括了西京的大同一帶,但國書上寫的只是燕地,是否包括西京,需要再次找阿骨打確認。

日後來看,這個事目的重要性遠遠高於國書,將雙方關注的焦點都擺了出來。宋徽宗的事目一共列舉了三件事,如下:

第一,燕京一帶必須包括西京在內。因為阿骨打曾經口頭上告訴趙良嗣,他對西京不感興趣,攻打西京只是為了抓住遼國皇帝。一旦抓到了,西京就沒用了,到時北宋願意拿去就拿去吧。

北宋所謂的燕雲十六州從地理上說,包含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燕京及其從屬的州,這些州都位於燕山以南和太行山以東,是和北宋聯繫最緊密的州,也稱山前諸州。阿骨打在國書裡已經毫無疑義地許諾,只要北宋夾攻,女真不會與北宋爭奪山前諸州。山前諸州包括燕州、涿州、易州、檀州、順州。

第二部分是西京以及從屬的州,這些州位於燕山以北或者太行山以西,也稱山後諸州。包括雲州、寰州、應州、朔州、蔚州、媯州、儒州、新州、武州。這些州是由金人負責進攻。按照趙良嗣的說法,阿骨打已經在口頭上許諾給北宋了,只要拿到了遼國皇帝,就還給北宋。這些州中又有三個州距離北宋更近,分別是蔚州、應州、朔州。趙良嗣希望由北宋來進攻三州,金人沒有表示可否,只說可以進一步討論。宋徽宗希望馬政能夠和女真落實這三個州由北宋攻打。

第三部分是單獨的,早期丟掉的營州、平州、灤州三個州。這三個州女真從頭到尾都沒有答應。宋徽宗也忘了談三州的事,或者想當然地認為它們應該包括在燕地這個概念裡。這一點,也成了後來雙方爭論的焦點之一。

宋徽宗備忘錄裡的第二條,是聲明一下,之所以同意給金國這麼多歲幣(與遼國等價),必然是將西京及從屬州包括在內,才能給到這麼高。如果不包括,自然也不會給這麼多。

第三條,宋徽宗怕女真人耍滑,專門提到所謂夾攻,必須是北宋出兵燕京和蔚州、應州和朔州的同時,金軍也攻打西京。如果金軍耍賴沒有攻打,或者沒有趕到,北宋沒有義務遵守條約。他要求馬政此行帶回雙方夾攻的確切日期,雙方好做準備。

皇帝的備忘錄已經將所有的模糊點都一一列出(除了忘列營、平、灤三州),如果馬政此去能夠將所有這些細節敲定,雙方就可以放心大膽地夾攻遼國了。

但在這時,事情起了變化。這不是一方出了問題,而是雙方都感覺無法守約了……

作者為社科歷史類暢銷作家,擅長從豐富歷史資料中,挖掘探索歷史背後的深刻含意。

著有「帝國密碼三部曲」:《中央帝國的財政密碼》《中央帝國的哲學密碼》《中央帝國的軍事密碼》。另有歷史遊記《穿越百年中東》;小說《告別香巴拉》;文化遊記「亞洲三部曲」《印度,漂浮的次大陸》《三千佛塔煙雲下》《騎車去元朝》;人物傳記《一以貫之》;商業傳記《勢在人為》。


書名:《汴京之圍──北宋末年的外交、戰爭和人》

作者:郭建龍

出版社:啟動文化

出版時間:2020年2月

讀冊博客來金石堂誠品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