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諸葛亮的結構困境

王宏恩
248 人閱讀

圖片來源:pixabay

上週,國民黨選出了新的數位行銷科技長,DCard創辦人簡勤佑。從當選者的年齡、背景與訪談來看,這位數位諸葛亮的確給國民黨踏出了轉型的第一步。然而,如同剛被劉備請出茅蘆的諸葛亮面對不服氣的關張二人一樣,這位國民黨的數位諸葛亮想一展長才,得先面對國民黨與大環境的結構困境。

第一,值得注意的是,DCard是現階段台灣18─30歲年輕人主要的公共討論平台。根據去年底刊出的2019年台灣網路報告,上大學後就能憑學生資料註冊的DCard是20─24 歲年輕人較常使用的社群軟體之一。

雖然從數字上看來比例不高,但這平台相較於臉書、Instagram、Twitter、Youtube來說,更具有哈伯瑪斯所云的公共性,也就是這平台讓年輕人較可能討論、形成公共輿論與共識。這在PTT近年來停止註冊而老人化後、深藍論壇消失後、Youtube與IG又因為其結構而無法促進討論的狀況下,DCard這一點無疑是成功的。

DCard在草創之初,本來只是給台灣的大學生匿名交友的網站,一開始成立一些主題留言板時門可羅雀。到現在成為年輕世代最主要的論壇,不只有成功的業配,更出現次文化以及中港澳交流的版面,這些經驗對於創辦人簡勤佑來說一定有所幫助。

第二,政黨的媒體如何轉型成功?打選戰。民進黨在2008至2016年的媒體創意中心、網路部門與文宣部門之間的競合改革,都是從蔡英文2009年一個個補選、縣市長選舉給邊打邊改出來的。對於政黨來說,無論網路人氣再高、無論搞笑短片點閱率有多少,最後唯一的KPI就是要能轉換成選票,否則都是空談。

民進黨在2010年的選舉中就已經透過一次次實驗來測試網路動員的實體轉換率。也正因為這樣,諸葛亮要能讓關羽張飛服氣,唯有一場場勝仗來說話。

然而,國民黨的數位諸葛亮是否有這樣的機會建立功績呢?恐怕很難。聘他的江啟臣目前只能當到2021年5月。在這個日期之前,少數的選舉機會,包括了4月18日花蓮縣壽豐鄉長補選、5月16日苗栗縣銅鑼鄉長補選、6月中的高雄市長罷免案投票、以及假如罷免通過後的高雄市長補選。這少少四次機會,甚至還沒有包括到2021年8月的核四公投案。

這四個選舉當中,花蓮壽豐跟苗栗銅鑼都屬於小規模的地方選舉,網路恐怕很難在這兩場靠基層人脈的選舉中起到作用。高雄市長的罷免投票,大概會是觀察表現的第一仗。這場罷免勢必全國關注,而事實上許多韓國瑜支持者的YouTube也已經在沉寂兩個月後,在今年三月重新開始運作了,開始系統性的轉貼蔡英文作票、蔡英文學歷無效、美國無法對抗病毒、美國散播病毒等假消息。

而罷免案通過門檻之後,一些韓粉YouTuber也被激起來重新進入了選舉模式,包括街訪、討論等也有都動起來。但這些已經打過勝仗、也打過敗仗的地方勢力,要如何透過這位數位諸葛亮的垂直整合成為完整的戰力,需要中央的授權以及整體的營造,而不能再各自為政。

話雖如此,但過去台灣的罷免案投票率都不高,上次罷免黃國昌的投票案也僅有24%投票率而未通過。雖然說後來已經刪除罷免案不得宣傳的規定,因此這次罷免案會更為熱鬧,但就算投票率到了三成,還是遠低於大選。當投票率低時,意謂大部分投票者都是在地人而非北漂族。

在這種情況下,網路選戰的重要性也會減低。黃國昌罷免案時,出來投票的人,根據我的統計,跟當時他們追垃圾車拜票有一定程度的相關性。換言之,還是要靠地方動員才行。

假如數位諸葛亮真的要靠這場罷免案建立起功績以及在國民黨的地位,那他所掌控的將不能只是網路,而必須參與整體的選戰規畫設計,甚至必須要有避免其他黨內高層暴衝、自行亂發言的權力。只是罷免案終究是一個敵暗我明的選戰,跟有敵人的正式選舉不同,因此打起來將會格外辛苦。

除了罷免案之外,另外可以參考的指標大概就是國民黨的兩岸政見支持度了。筆者雖然在上一篇專欄文〈九二共識還救得回來嗎?〉認為九二共識大概是救不起來了,但是做為仍想挑戰執政大位的國民黨,勢必得提出一個兩岸主張,而這兩岸主張要希望可以有過半的選民支持。兩岸態度沒有那麼容易改變,靠的是一個個事件的潛移默化,而這網路操作可以派上忙,雖然也很靠機遇。

假如國民黨在明年五月之前能提出一個新的兩岸政策,並且透過網路操作而在民調上獲得足夠支持度的話,那也許也算是一種KPI達標。當然,這個的前提也是要能真的提出一個新的兩岸政策。

假如上述的這些狀況都難以達到的話,可以想見的是,這位數位諸葛亮最後能做的就是幫忙處裡一場場的國民黨公關危機。如同四叉貓的提問,如何處裡被民進黨當作提款機的吳斯懷或者葉毓蘭,這種只能挨打的結果恐怕不只當不了諸葛亮,而只能當蜀國滅亡前的姜維了。

作者為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在台中一中被選進數學校隊,接著考取台大電機系後想當個科學家。在椰林繞了一圈後,覺得還是人類有趣多了,於是跟著數學一起投入研究政治,成了政治科學家。

留言評論
王宏恩
Latest posts by 王宏恩 (see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