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帶頭防疫的穩定民心效果

王宏恩
170 人閱讀

圖片來源:截圖自指揮中心說明記者會

自從疫情爆發以來,台灣衛福部每日開記者會,至今已經開了滿一百場,更別提背後無限加班的眾多醫護,無疑地是這次防疫的最大英雄。現在每天開的記者會,更被人說是台灣收視率最高的帶狀節目。除了各種政府政策以及民眾改變生活配合防疫之外,到底這樣每天開記者會,對於防疫是否有幫助?

筆者在最近兩個月,參與了由丹麥Aarhus University大學發起的跨國研究計畫,一個月以來已經在全世界五十幾個國家進行問卷,回收十四萬份,整份計畫都已經有註冊公開。

在這份台灣有參與的問卷中,有用心理學標準題型詢問全世界民眾的心理壓力程度。同時,也有問民眾「對於政府提供的防疫資訊,是否可以減低自己的心理壓力」的相關題目。雖然說這是網路問卷,因此一定會有代表性的問題,但我們或許可以透過跨國比較來一瞥政府防疫跟人民心理健康之間的關係。

假如我們把各個國家的民眾「覺得政府的資訊可以降低壓力」的比例作為X軸,把各個國家民眾的平均壓力指數當作Y軸,那結果可以畫出下面這張圖。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即使各國的資料都可能有各自的偏差,但假如從國家的層次來看,平均而言,一個國家裡假如有越多人認為國家提供的防疫資訊是有用的、可以舒緩自己面對疫情的壓力的話,那整體而言,國民的平均心理壓力指數也會比較低。整體的分布是負相關的。

圖中當然也可以看到一些文化差異,例如北歐各國平均而言的民眾心理壓力都比較低,而亞洲樣本數夠高的各國(台、日、南韓、菲律賓、孟加拉、印尼),全部都在回歸線以上,代表亞洲國家平均而言在填問卷時回報自己壓力比較大。但即使只比較亞洲各國,我們仍可以觀察到負相關的關係。換言之,假如政府持續提供防疫資訊,且防疫資訊讓多數民眾覺得有用,那這些穩定的資訊提供就可以降低人們的心理壓力,繼續好好過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份資料中,可以看到台灣位於各國分布的最右側。最右側的意思,代表台灣民眾有填問卷的兩千多人中,平均而言覺得政府提供防疫資訊有用的比例,是全世界各國填答民眾之中最高的。

這個比例可能是來自於各國填答人的背景不同,所以我還有其他的證據。在這份問卷中,有問全世界填答人對於十六種紓壓方式是否對自己有效。對全世界大多數國家的民眾來說,最多人選擇的前三名紓壓方式包括了培養興趣、看電視、或者與家人通話。但對於填答的台灣民眾來說,前三名紓壓方式為廳政府資訊、照政府指示防疫、以及培養興趣。為了避免偏差,我使用配對模型來取出背景相同的海外台灣人跟住在台灣的台灣人相比,結果海外台灣人的紓壓方式跟前面外國人大致相同,住在台灣的台灣人絕大多數仍覺得最舒壓的管道就是聽政府的防疫資訊。

換言之,衛福部這樣每天開記者會說明疫情,我認為就上面的資料來看,確實可以穩定台灣民眾的軍心,讓台灣民眾有較小的心理壓力。心理壓力跟人的決策以及其他生活品質息息相關,心理壓力大時更可能做出風險較高、短視近利的選擇。而心理壓力較低時,更可以做出全面、長遠的規劃。這樣每日開的記者會,不僅能直接提醒民眾防疫事項,更能間接減低民眾的心理壓力、讓民眾更能照政府的政策執行,達到長久以來大家期待的低度感染。這些都是相輔相成的。

最後,或許也是值得一提的是,在這份問卷中的各個國家填答者中,台灣民眾對於世界衛生組織WHO的信任程度是全世界各國裡最低的,各國分布如下圖。台灣民眾給WHO不到2分的分數(滿分是10分),而世界各國的填答者大多仍然給了6分以上。

有趣的是,台灣民眾給WHO低分是不分居住地的,無論住在國內或住在海外的填答者,都給了WHO不到2分的低分。這也意謂著在這次的疫情中,住海外的台灣民眾也仰賴台灣這邊的資訊情報,因此當台灣跟WHO之間發生衝突時也能及時跟上並改變對於WHO的看法。

再次提醒,這裡各國的資料可能都因為填答人背景的不同而有偏差,但是台灣跟世界各國之間的巨大差距,我想還是可以用近期台灣與WHO之間的交手來解釋的。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作者為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在台中一中被選進數學校隊,接著考取台大電機系後想當個科學家。在椰林繞了一圈後,覺得還是人類有趣多了,於是跟著數學一起投入研究政治,成了政治科學家。

留言評論
王宏恩
Latest posts by 王宏恩 (see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