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罷免案會過關嗎?

王宏恩
517 人閱讀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韓國瑜罷免案即將在二十幾天內投票,最近也看到罷韓團體各種打帶跑,而韓市長動用行政資源到處滅火的光景。依據中選會規定,要罷韓成功,需要至少同意票佔全體選民25%以上,而且贊成要比反對多,才會過關,有兩大門檻。

過去兩個比較著名的罷免案,蔡正元案是門檻還有50%,而最後投票率接近25%,沒有過關;而黃國昌案則已經門檻降到25%、同時也刪除了「不得宣傳」的規定,最後同意票佔了19%,不同意票6%,所以也沒有過關。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支持罷免案者顯然有比較高的動力出來投票,所以最終要看的門檻主要還是到底支持罷免者有沒有機會超過25%。

那麼,這次的韓國瑜罷免案呢?

假如我們拿出TVBS民調來看,高雄民眾53%同意罷免、32%不同意罷免。而這同意罷免的人中,在民調上九成的人都會去投票,所以大約佔全體選民的49.7%,遠超過門檻的25%。假如光從民調數字來看,罷免案很可能輕鬆過關。

但假如更仔細的看這個數字,會發現其中的一些危機。

第一,在TVBS的民調中,幾乎所有同意罷免的人都回答她會去投票,這群人在TVBS上宣稱的投票率為(79*0.63)/(79*0.63+8*0.37)=94.3%。但這九成五的投票率根本是不可能的。

第二,假如我們攤開過去TVBS民調中的投票率與高雄實際的投票率的話,2018年高雄市長選舉前有85%的高雄人說要去投票,但最後投票率是73.5%。2014年高雄市長選舉78%的人說要去投票,但最後投票率是66.4%,都掉了11%以上。事實上,之前的黃國昌罷免案,民調同樣做出有36%的人說要去罷免,但最後投票率僅有27%。

因此,宣稱與實際的投票率差距10%以上恐怕是預期中的事,這也代表那49.7%的支持罷免者,可能只有38%會去投票。

第三,則跟高雄縣市這選區的特性有關。在下面這張圖中,X軸是歷次高雄縣或高雄市長選舉,民進黨與國民黨之間的得票率差距。這包含了自解嚴以來中選會網站上有公告的每一次選舉,其中高雄縣有4次,之後與高雄市合併(其中,1993年的高雄縣選舉人口是指用1994年的資料去推估)。Y軸則是該次選舉的投票率。上面的標籤則是選舉年。

從圖上可以清楚看到,投票率跟民進黨獲勝的程度有顯著的負相關,相關係數為-0.63(其中,假如把2010年的楊秋興不算的話,那麼相關係數仍是-0.55,大趨勢沒變)。

為何會有這樣的負趨勢?我們當然可以猜只是因為舉行選舉的年代,古早投票率比較高,當代比較低,可是從數字來看並沒有支持這樣的猜測(年代跟投票率之間相關係數僅-0.18,低度相關)。我們也可以猜說,因為圖片沒有左半邊國民黨狂勝的紀錄,可能國民黨在高雄縣市狂勝的話,我們也會看到比較低的投票率。這是有可能的,但不影響目前我們對於這次罷免案的推論。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這張圖顯示了一個政治學研究常見的結論:當雙方候選人實力差距過大時,大家的投票意願就會比較低,因為此時去投票與否彷彿都不會改變選舉結果。「差我一票應該沒差吧!」就這次的罷韓投票來說,同意罷免跟不同意之間的差距,似乎都有一段距離。但這段距離可能就會讓一些人覺得不去投票沒差,而忘了另外一段差距:與門檻之間的差距。

我認為這也可以解釋韓國瑜現階段的策略:韓國瑜有兩種選擇,一種是把投票率衝到超高,然後讓不同意票超過同意票,等同於在高雄再次勝選一次。一種是把投票率壓到超低,希望可以讓同意票不超過25%選舉人口,使得這次罷免案跟之前蔡正元案、黃國昌案一樣靠門檻而沒過。目前韓國瑜從未跟罷韓團體正面對決,只是一直拆看板、洗地板、把所有企圖衝高投票率的宣傳都給擋掉,很顯然是在走第二條路線,壓低投票率。

現在民調上雖然顯示了接近50%的人會出來支持罷免,但如本文所說,資料上宣稱會投的比例過高、宣稱會投的跟實際會投得有一段落差、以及覺得獲勝就不去投票,三種加起來是否會讓同意票不到25%?雖然目前尚有一段差距,但這可能就是韓國瑜市長在打賭以及努力的方向。

最後,從最近的Google搜尋趨勢來看,過去三年之中,台灣人搜尋罷免次數量最多的還是黃國昌罷免案的那一周。第二多則是在總統選舉之後針對韓國瑜的搜尋。假如從同一個時間點來看,目前選前三周針對韓國瑜罷免的搜尋,是跟黃國昌罷免案前三周的搜尋量是略多但是差異不大的。

黃國昌的罷免案,最後還有黃國昌陣營的策略失誤,特別大喊要支持者都出來投票形塑對決,最後反罷免票數超低,比不動員還難看,但可能因此把網路聲量衝高。假如韓國瑜市長持續走降溫裝弱路線賭一把的話,搞不好真的可以繼續把投票率給往下降,讓同意票率掉到門檻以下。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作者為內華達大學拉斯維加斯分校政治系助理教授。在台中一中被選進數學校隊,接著考取台大電機系後想當個科學家。在椰林繞了一圈後,覺得還是人類有趣多了,於是跟著數學一起投入研究政治,成了政治科學家。

留言評論
王宏恩
Latest posts by 王宏恩 (see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