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瑜及國民黨的隱藏敗因──社會典範已悄悄轉移

江昺崙
832 人閱讀

關於韓國瑜這幾年的政治旋風,起起落落,或許大家在媒體上已經看得很多了——簡單說,無非就是因為一開始,他抓到人民對執政黨失望的民氣,以敏銳的語言拉攏人心,扶搖直上市長寶座。最後因為過度急躁,剛上任就想展現「歷史定位」,到香港拜會中聯辦,踩上一國兩制底線;不久更圖謀總統大位,失信於原本力挺他的高雄市民,結果落得被罷免的下場。

簡單一百多字描述的過程中,其實背後有著複雜的社會文化因素。就是因為韓國瑜、以及熱切希望他帶來新氣象的國民黨,沒有注意到社會文化的「典範轉移」的現象,所以一直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不受年輕人歡迎,還一直認為有一條「黑韓產業鍊」,自己是受害者。這可能才是韓國瑜及其支持者真正的問題所在。(所謂典範轉移,就是社會的氣氛、主流的價值觀不斷更替,舊的觀念會被新陳代謝,被新觀念所取代。)

可惜韓國瑜一直用同樣的一招半式打天下,把自己當成是劉邦或朱元璋那樣的草莽英雄。雖然一開局技驚四座,被評為「百年難得一見政治奇才」,但很快就被發現拳腳破綻。而且雖然破綻越開越大,但從當事人、全黨上下到支持者,沒有人願意檢討與修正,甚至最後臨別記者會從一而終,不忘控訴「被抹黑得很慘」,所以最終被如同洪水一般的民意推翻,也是意料之內的事。

沒有注意到典範轉移,很容易被時代潮流所淹沒。

韓粉帶起的中華民國美學,在網路上屢屢被做成 Meme(迷因,又叫做梗圖)。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學是最明顯的例子,韓粉帶起的中華民國美學,在網路上屢屢被做成 Meme(迷因,又叫做梗圖。其實是動物學家 Richard Dawkins 用來解釋文化傳承的基因複製形式),就是因為美學的典範已經改變,過去台灣政治高壓及經濟困苦的年代,人們喜歡彩度很高的顏色、喜歡複雜度很高的圖案(畫面看起來比較豐盈)、喜歡能強調自身地位形象的符號等等,這些元素就會組合成網路上所謂「長輩圖」或「華國」的美學。

美學的典範轉移,是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當經濟發展越來越穩定,中產階級的美學就會趨向低調內斂。例如我們觀察到,以往服飾品牌都會在衣服上印一個大大的Logo ,可能消費者希望穿上去之後每個人都知道他買的是什麼品牌。

但是最近像是Uniqlo、H&M及無印良品等等一些跨國品牌,Logo都低調到不行,甚至沒有印在衣服上面,穿出去並不會有人知道你這件衣服是哪一個牌子的——當然背後中產階級想凸顯的「秀異」品味又是另外一個題目了。

就像聶永真的簡約設計,色調都會比較中性,色塊也簡潔俐落,雖然美學是一種很主觀的事情,但是整體給人的和諧感,就還是跟大紅大紫標楷體的華國美學很不一樣。

也因此韓國瑜支持者製作的一些宣傳物品,總是被年輕一輩的網友拿出來嘲諷,因為他們沒有注意到美學典範已經悄悄轉移,過度「豐富且鮮艷」的視覺效果,反而容易使人反感。

還有一個例子,就是本土與國際觀念的典範轉移:韓國瑜其實一直以來都在提倡「講英語」是很重要的事情,甚至連文化局長都說要找英語很好的人。這就是一種比較過時的觀點。

過去是因為美援的關係——蔣介石政權是被美國支撐起來的,所以中華民國的教育都很強調跟美國的連結,從幼稚園開始就要去上雙語學校,國高中就要要聽空中英語教室,厲害一點的聽ICRT,唸到大學就要設法去美國留學,不然暑假遊學也好。雖然實際上大家唱著愛國歌曲、龍的傳人,但有機會還是會想拿綠卡移居美國。

美國的語言、美國人的世界觀,就是台灣過去戒嚴時期的(不能明說的)的文化典範。再者,威權的時代,臺灣人沒辦法用自由的角度看世界,都只能看到國民黨願意給我們看到的美國文化,所以那種國際觀,都是一種「國民黨給的美國的國際觀」。

所以洪蘭、李家同及龍應台等等戰後嬰兒潮世代的「公共ㄟ知識分子」,不時都會嘴一下「現在年輕人沒有世界觀」、「眼界太狹隘」或「只想開咖啡廳」等等。大概就是想把他們以前威權時代的「典範」套用在年輕人身上。

但是台灣社會到了當代,因為經濟、科技與文化發展到一定程度,台灣不再需要如此依賴美國,也能比較齊頭地觀看世界上其他國家。我們發現不對啊,我們對自身文化的理解如此薄弱,卻一直用一種後進國的心態,去模仿歐美文化做什麼?

啊我們自己都不瞭解自己的文化啊?這樣怎麼跟別人進行國際交流?

比方2013年時曾有個案例,當時有些台灣年輕人到了國際外交場合,要跟其他國家學生交流「傳統服飾」,但大家也不知道什麼是台灣的傳統服裝,就混搭了原住民的傳統服裝,牽起手跳跳舞,就當作自己的傳統了。但我們現在都知道,這是一種「文化挪用」的行為,更可能因為自創的舞蹈,傷害到了原住民各部落的非常嚴肅且神聖的傳統。

這其實不能怪這些年輕人,因為過去黨國教育根本不尊重多元差異,台灣社會等於是在解嚴之後才重新理解,才從零開始學習成長。所以當這種案例在網路上廣泛被討論之後,整個社會也是同時不斷在錯誤中修正檢討的。

現代我們臺灣人到觀光景點,比如說阿里山、日月潭或花東海岸,已經比較不會一直想要套上原住民服裝拍紀念照、不會要求原住民圍一圈唱歌跳舞給小費(但之前中國遊客多的地方還是會有類似現象),我們開始尊重每個部落文化的自主性,這就是一種社會逐步成長、逐步修正的過程。

所以當韓國瑜不斷強調英語的重要性,而當代的年輕人可能想的是說:「我知道英語很重要啊但有必要這樣強調嗎?英語好so what?」而卻又看到韓國瑜在美國商會前用不完整的英語進行speech的時候,那種 Are you serious?WTF?的感覺就油然而生了。另外,當韓國瑜說出「鳳凰飛走了,來了一堆雞」、「瑪利亞怎麼也當老師了」這樣明顯帶有歧視的言語,也與「要多學英語」的國際觀產生了嚴重衝突。

我們並不是要要求韓國瑜的英文如何、國際觀如何,而是要說韓國瑜所代表的那套價值體系已經過於陳舊,需要更新了。在台灣新一輩的年輕人當中,美國再也不是唯一的選項,他們肯認自身,追尋母語文化,並且真正認同且接受多元的價值觀。當台灣社會的自我信心建立起來之後,看世界的窗口再也不是單一的透過國民黨跟美國人的時候,臺灣人就很難被「英語不好會被國際社會淘汰喔」這樣的言論所影響。

所以戰後嬰兒潮世代精英知識分子,經常用他們成長年代的觀念來「訓勉」晚輩,反而經常成為了負面的社會學教材。

最後,也是因為台灣社會進入今天這個階段,大概是一個已開發的中等國家,我們許多產業技術逐漸成熟,已經慢慢要脫離1970年代國際代工的地位,而要發展出自己的品牌。所以中堅階級逐漸從「愛拼才會贏」的黑手頭家思維,轉移到重視專業技術領域的思維。

當代社會的競爭力來源是說:一件工作要做好,一定是要集結各個專業領域上的人才來進行,比方說產品經營,就是要有設計師的來設計形象、要有網路媒體專員來開發線上客戶。所以尊重、並且給予專業人才良好的待遇,整個市場才會打開。

我們可以比較歷年國慶典禮的設計,大概就能窺見一二。

承上,設計人才而言,過去代工思維就是為了節省成本,把每個人都當成生產線上的勞動者,負責低技術的組裝。很多老闆認為只要找「美工」人才簡單畫一下就好,這部份的經費能省則省,有時候甚至叫影印店幫忙排版而已,所以做出來的形象都粗陋,反正就是認為消費者不會在意形象。但典範轉移之後,現在的消費者是非常在意品牌形象的,你今天商品再怎麼廉價,只要質感太差,消費者就是不想買單。

另外,以前「挪用」他人創意可能會有市場,但現在已經變成了非常糟糕的事情。從江孟芝畫臺鐵列車的石虎事件,一直到Lo-Fi的抄襲事件,都代表了這個社會對於專業及原創越來越重視,再也不是靠仿冒就能發大財的時代了。

關於尊重專業的案例,記得國民黨青年部在2018年,舉辦了吉祥物設計比賽,結果由一隻「進擊的雞人」奪冠,當時網路輿論覺得這隻雞很難看,被批評成「虧雞」及「蛆蛆」等,卻不失為一種惡趣味(其實後來看到韓國瑜娃娃,會發現當時那隻雞根本讚爆)。

不過時任黨主席吳敦義看了冠軍作品之後,「覺得不好看」,從此當作沒有這個吉祥物了。這其實對於得獎設計師來說,並不是一件很被尊重的事情。你們自己辦了公開比賽,說好要拿來當吉祥物,卻對超級奇葩的創意丟到一旁,就失去了一次跟異溫層互動的機會,也是一種非常家父長威權、且非常不尊重創意的展現。

我們很難在國民黨的團隊裡面找到相關的專業技術人才,就算偶然有高手加入,後來幾乎也不太被重視,所以才會一再去尋找好幾位的諸葛亮,事實上很久以前朱學恆就曾經幫國民黨訓練網軍了,以前也曾經有楊偉中、殷偉等青年進來操盤,但是總會遇到因人設事的政治問題,所以一直沒有辦法在文宣上有所突破,甚至是節節敗退。

未來是專業人才的未來。當代歐美國家,對「Geek」(極客)的思維越來越重視,過去Geek被稱作「怪咖」,就是一群在專業領域上非常專精、能發展出獨特技術系統的人,這些人過去可能經常在社會群體裡面被孤立,但是到了資訊時代,他們的技術及熱情,卻是推動世界進步的引擎,例如創辦微軟的Bill Gates,以及特斯拉的Elon Musk,都是類似的例子。

而行政院政務委員唐鳳也是一個有名的Geek,他是跨性別者,從小自學長大,如果是以過去比較保守的觀念,唐鳳根本上是一個社會邊緣人,但今天國家願意重用他這個人才,確實也做出很多令人刮目相看的政績——唐政委光是懂得怎麼跟資訊工程師社群溝通,就是目前數位時代最珍貴的技術。

總而言之,從美學、文化認同到技術專業,台灣社會的典範轉移是不斷默默在發生。過去臺灣人覺得很難想像的事情,例如婚姻平權的時候很多長輩會疑惑,同志要怎麼組成家庭?但這在當代年輕人眼中,卻是再平凡不過的多元實踐,他們簡單而直白的語言——「別人結婚,關你屁事」,反映了當下典範轉移的趨勢。

但不知道為什麼,韓國瑜跟支持者們,總是喜歡召喚已成昨日黃花的典範,想要力抗時代的洪流,所以並不是韓國瑜的個人有什麼問題(其實他可能是蠻幽默風趣的人),而是拒絕接受典範持續不斷在轉移的這個事實。

就像年輕人對於高雄的代言人瓊瑤跟白冰冰本身沒有意見(像大港開唱也會找資深藝人例如賀一航來參加),但瓊瑤跟白冰冰拿出來的卻是很「復古」的那一套,內容都是舊的,質感卻沒有深化,所以後來才又變成網路上被人嘲諷的meme。

當然民進黨裡面也有思想比較保守的成員及支持者,但民進黨所以能在2008年及2018年重挫之後爬上來,就是因為有去思考典範轉移的趨勢,願意順應新的典範去做出改變,例如民進黨在2019年力挺的婚姻平權法案,暫時說服了黨內的保守派,最終獲得了一般年輕人的支持。

簡單地說,不是因為民進黨都在迫害韓國瑜跟他的支持者,而是因為韓營的戰略戰術始終沒有改變,不斷在緬懷過去、召喚黨國榮光,而且凡事遇到問題,就只想躲回威權時代,用以前的思維來做事。凡是他人對國民黨有所質疑,就用國家體統來回應,這樣子只是會被歷史所以淘汰而已。

作者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