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請神容易送神難?後韓國瑜時期國民黨的三大變數

【鳴人堂】
239 人閱讀

在暴起暴落之間,韓國瑜的未來其實存有許多不確定性。圖片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隨著罷免案塵埃落定,韓國瑜也結束了500多天高雄市長的「驚奇之旅」。他在告別音樂會上一番慷慨激昂的談話,頗有「我將再起,拔刀再戰」的氣魄,鋼鐵韓粉也展現了不離不棄的態度。雖然韓國瑜及其從眾有強烈的主觀意志,但政治畢竟是客觀實力原則的展現,在暴起暴落之間,韓國瑜的未來其實存有許多不確定性。

過去我曾指出韓流必然消退,卻必然在泡沫化後遺留嚴重的問題:國民黨高層已經發現自己將成為這齣「請神容易送神難」的冤大頭,然而死忠信徒猶未發覺箇中的奧妙與問題,有天猛驚醒之後才會陷入宿醉後的空虛。

或許江啟臣早已察覺「後韓國瑜時期」這種尾大不掉難以切割的政治難題,因為韓國瑜現象是國民黨內部「黨國體制」、「地方派系」與「兩岸買辦」制度遺緒下的產物。要針對韓國瑜背後的制度條件進行改革,猶如登天之難。

更何況,韓國瑜自恃2018年曾經替國民黨選情立下汗馬功勞,不僅奪回綠營長期執政的高雄,韓流的外溢效果也衝擊了民進黨的執政基礎與權力板塊,若不是最後「國家機器動很大」、「貪腐政權全面打壓」,否則問鼎總統府似乎只差那幾步路而已。

韓粉與潘朵拉盒子

深入觀察,韓國瑜的群眾基礎本質就是最深藍的那一塊,其所信仰的就是威權體制下「那個美好年代」的政經秩序:亦即在一黨獨大之下,政治文化是保守的父權體制,不僅擁有強人政治的迷思,且認為多元文化、公民團體或進步價值都是製造或裂解正統秩序的亂源;在國家認同上,始終以「中國中心」的民族主義為前提,本土化與主體性的論述恰是這些人眼中的「台獨論述」與「三合一敵人」。

在政經典範中,他們熟悉由上而下的「國家統合主義」分配體系,沉醉在經濟成長居亞洲四小龍之首的神話中,絕不提自己的特權身分與階級利益,因此面對轉型正義下的各類改革自然具備濃厚的敵意,擁有強烈的被害人心理。

韓國瑜透過階級鬥爭的模式,喚起這群人對「舊秩序」的復辟情節,然後匯集整個社會反民進黨的力量,這包括長期累積的省籍矛盾、軍公教年改的相對剝奪感、北漂青年的「伊底帕斯弒父情節」、青年族群的虛無主義與偶像投射、根深蒂固的反綠意識等等。

直言之,韓國瑜一個人幹了藍營菁英幾輩子都做不來的事,對此,國民黨高層彼時樂在其中甚至百般縱容,面對當下韓國瑜罷免後的走勢,自然要吞下打開潘多拉盒子的苦果——這群人赫然發現,自己似乎也將成為韓國瑜革命造反的對象。

恩庇扈從的派系關係

此外,「恩庇扈從」體制向來是台灣地方派系賴以維生的基本教條,過去在黨中央外省菁英的默許下,地方家族透過政治忠誠換取在地方經營事業的「特許執照」,主要的活動平台涉及農田水利會、各類人民團體組織與包羅萬象的地下經濟。

這種政經互賴體系的前提,在於黨中央擁有「輿論話語權」、「政治提名權」與「司法審判權」的權力條件;言下之意,地方派系在政治立場若有二心,高層隨即發動輿論抹黑、取消提名或一清掃黑的方式進行清洗逼其就範。

諷刺的是,韓國瑜的崛起也讓「奧援」他的地方派系有了新的政治動機,如果成為其政治合夥人直接入主總統府與黨中央,身分從過去的代理商一躍成為董事會成員,可以一改過去被操控、打壓的遊戲規則,何樂不為?這是地方派系何以在兩次大選中力挺韓國瑜的政治動機與經濟誘因。

平心而論,這種綿密的派系關係在後韓國瑜時期依舊存在,也是維繫韓在藍營內部呼風喚雨的條件,直接為國民黨未來的政治發展埋下了伏筆。江啟臣是否有能力回應這種利益結構,難度不言而喻。

兩岸買辦的未來變數

最後則是兩岸之間的委託代理人模式,這種買辦關係其實就是「恩庇扈從」關係的放大罷了,因為身分對象轉換為國共合作的政經架構,政治表忠以「一中原則」為前提,利益分配則從過去的兩岸紅利轉換為中共單方面的各項「惠台措施」,目的在於弱化民進黨政府的各項治理能力。

這種兩岸買辦模式起於2005年國共第三次合作下的「國共論壇」,走過馬英九執政兩會協商下的「寄希望台灣人民」,後來又以韓國瑜的「人進貨出發大財」搭配其他介選手法捲土重來,並在2018年大選造成重大政治效應。在罷韓之後北京對其「統一產業鏈」仍處於盤整狀態,是否尋求新的代理人或是多角化經營仍須觀察。

作者為政大東亞所碩博士。現任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媒體專欄作家,復興電台兩岸櫥窗節目主持人與政治評論員


推薦閱讀:​

留言評論
【鳴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