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有李眉蓁論文抄襲,南韓有偽造學碩博經歷的「假教授」

楊虔豪
514 人閱讀

2007年,遭揭發從學士到博士學位皆為捏造的東國大學教授申貞娥,遭法院批准收押,後被判刑1年半。圖片來源:KBS電視台截圖/作者提供

近來,兩岸相繼爆發「假學歷」爭議─中國山東出現有原本合格錄取大學的考生,被不法操縱後落榜,最後被他人冒名頂替入學就讀,而求援無門;台灣也爆發國民黨高雄市長候選人李眉蓁的碩士論文大篇幅抄襲風波,指導教授與口委都被指涉為同一個包庇集團,授予學位的中山大學聲譽更因此重創。

論文抄襲或學位授予爭議,在南韓也時有所聞。政務官、地方首長與國會議員候選人,在被任命或競選時,通常都會被拿出來檢驗與討論。而南韓史上最大的學歷醜聞,莫過於爆發於2000年代中後半的「申貞娥學歷造假事件」。

事件要從1997年7月說起,一名自稱擁有美國堪薩斯大學版畫與西畫學系畢業,並拿有MBA的25歲女子申貞娥,來到位於漢城(今首爾)三清洞的錦湖美術館,提交履歷後,成功應徵英語導覽的打工職缺。

作為韓亞航空母公司─錦湖集團旗下的美術館,當時發生嚴重人事矛盾─當時大企業時常想利用美術館,舉辦具商業或為公司宣傳的展示會,館內幾位受過高等專業藝術教育與訓練的策展人,因此和經營者發生理念衝突,最後辭職。

在策展人出走,經營者又對美術毫無所悉的情況下,隨意提拔毫無創作經驗與歷練的工讀生申貞娥,成為錦湖集團的策展人。2001年,申貞娥有意跳槽並準備向錦湖集團請辭,她向館方聲稱自己正在修讀耶魯大學「線上博士課程」,只剩1學期就可畢業。

但同樣出身耶魯大學的錦湖集團名譽會長朴晟容聽聞後,知道母校根本沒這樣的課程,查覺到申貞娥有問題,要求館方盡速受理辭呈,但她最後又順利跳槽到鄰近的社稷洞省谷美術館,擔任學藝企劃室長。

至2005年,申貞娥繼續憑藉著兩大知名美術館的經歷,還有新取得的耶魯大學美術史博士學位,成功進入南韓佛教界興辦的東國大學,於教養教育院(即通識中心)擔任教授。

但問題來了,藝術圈很小,旗下各研究領域的學者,多從大學時期就認識,就算申貞娥沒在南韓唸過大學,也應該很早就融入這圈子,而為人熟知,但包括東國大學在內,藝術相關領域的教授,完全未聽過申貞娥這名字,而其學術背景開始受質疑。

擔任教職2年後,東國大學理事章允和尚於2007年2月,親自揭發申貞娥的學歷造假,章允和尚卻在2個月後被解任理事職務,也有批判申貞娥的教授被校方送懲,引發更多人質疑「內情不單純」。

申貞娥在學期結束後請辭,校方亦不願受理。不久,35歲的她,又獲選為南韓最具代表性的「光州雙年展」最年輕的共同藝術總監,風光一時。

但接下來又爆出更大疑惑─雙年展總監的候選人中,有外國碩博士學歷與策展經驗的教授級人物,接連被以「無國際性大型策展經驗」、「英語實力欠佳」為由被淘汰,同樣無國際策展經驗,英語應對能力也屢次被批評根本無法對答的申貞娥,最後卻成功出線。

風波越演越烈後,東國大學重新展開調查才發現,申貞娥從學士、碩士到博士學位,全為造假,實際上只有高中畢業。

東國大學因而立刻撤職,並向檢方控告;媒體查證後也發現,她的博士論文也是找人代筆與假冒。光州雙年展也宣布扯回對申貞娥的總監任命,申貞娥被以偽造學歷與盜領美術館資金為由收押,最後判刑1年半定讞。

從美術館工讀生到南韓最大規模的美術展總監,華麗變身的經歷,讓申貞娥被稱作「藝術界的灰姑娘」,但隱瞞10年的謊言遭揭穿,讓她被打回原形。

「灰姑娘」的荒唐戲碼能撐這麼久,關鍵在看重經歷資格的南韓社會,實際上人事檢證卻是亂來一通,讓人單憑偽造學歷和偽裝出頭頭是道的口語能力,就能哄騙四方。

錦湖集團名譽會長朴晟容和美術館方面,察覺到聘用多年的策展人說謊後,就連申貞娥本人跳槽,也不敢親自公開揭發,怕的就是會搞壞集團與美術館的名聲。

更荒唐的是東國大學。早在2005年聘任申貞娥,引發質疑時,校方就曾去函耶魯大學,耶大還由研究所副所長簽名、副校長署名親自發送信函「證實」申貞娥學歷為真,而收到信函的東國大學也只單單採信這封信件,不再追查申的問題。

直到2年後,學位問題越演越烈,耶魯大學重新確認,才發現當時人手作業疏失而誤簽寄出,東國大學因而把過錯推到耶大身上,強調自己「受騙上當」。

但實際上,申有無學歷,只要花幾天時間派人聯絡或去調閱修課紀錄、畢業論文、詢問指導教授與口委,就能證實真假。

東國大學卻只在意「證書」,而不去細部追蹤。等到媒體記者越洋詢問論文的指導教授,發現連教授都「不知此人」,才揭發問題所在,凸顯出學校用人失當,校方當初積極要讓批判申貞娥的人封口,最後申貞娥證實造假,卻無人為此負責,還讓學生成為受害者。

兩年下來,上過申貞娥通識課的東國大學生,紛紛要求學校註銷修習申貞娥課程的紀錄,就是害怕巨大風波後,以後求職面試時,被看到修課紀錄上出現申貞娥,會引發負面效應,影響錄取。而案發不久,南韓國防部也展開徹查,發現旗下士官與教育生中,共有23人偽造學歷。

申貞娥學歷造假事件,不僅是她一手造成,周遭多個環節,疏忽人士檢證甚至予以包庇的人,皆成幫兇,顯示此非單一個案,而是結構問題。

學歷不代表工作能力,但在過分重視文憑的當代東亞社會,許多人或企業只單單要那一張紙,而非檢驗與探究擁有學歷者,在求學過程中的收穫、發想或研究成果,導致有心人靠不實學位來「貼金」、增加虛假的正面形象,甚至謀取政治利益。

但在此同時,有更多人埋頭苦幹研究、奔波各地兼課、尋找教職缺、拚升等,他們的努力未受重視,還可能被掩蓋在層層黑箱作業與互相包庇的特權結構中。這些問題,台韓的你我,都該警覺與重視。

作者為定居首爾的駐韓獨立記者,《韓半島新聞平台》創辦人,長年採訪與評論南北韓時事,希望注入具有台灣觀點和現場觀察的韓半島新聞。


留言評論
楊虔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