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高雄市長補選:國民黨打貪攻勢再起,力保李眉蓁333防線不失?

【鳴人堂】
161 人閱讀

國民黨籍參選人李眉蓁在歷經論文抄襲風暴後,試圖提出政見力挽狂瀾。圖片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歷經了慘烈的論文抄襲爭議與空洞的電視政見發表會後,高雄市長補選參選人李眉蓁的選情實在沒有什麼令人值得期待的地方。

從實際表現來看,她是在江啟臣主導下被臨時推派出來的候選人,除了有家族在地實力外,全無政治素養與政策論述能力;即便她陸續提出蘭姆酒產業以及海水沖馬桶這類「啟發式」的政策,試圖挽回形象,但在欠缺實際可行性與損益評估下,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這是一種複製韓國瑜選戰模式的策略,其目的只是在強化同溫層的認知下,保住國民黨的基本盤。

國民黨打貪攻勢再起

正當朝野立委深陷行賄風暴時,國民黨中央與李眉蓁陣營同步發動「貪腐攻勢」,試圖延續韓國瑜先前高雄「又老又窮」以及民進黨「又貪又腐」的群眾動員方式,再搭著新聞議題的便車,試圖以所謂「結構性貪腐」的概念,將攻擊矛頭指向陳其邁陣營。

平心而論,國民黨這波負面攻勢要能奏效,必須建立在幾個前提上。首先就是雙方的勝負呈現拉鋸纏鬥僵局,才足以讓道德毀滅的攻擊達到吸收中間游離票的作用。然而目前雙方差距有段距離,且社會輿論認知已有如球賽中「進入垃圾時間」的定見,這種操作大抵只有吹口哨壯膽的心理作用。

此外,這種潑糞戰術要達到效果,也需建立在政黨長期以來給予選民的「品牌形象」上。諷刺的是,所謂「結構性貪腐」恰是國民黨撕不掉的標籤,當下卻想將這個帽子一併扣在他人頭上,豈不是搞錯對象?

在威權時期,國民黨為了控制整合地方派系,因而建立了一套「由上而下」的扈從體系,這也是當下各地家族政治的制度條件,等到兩岸開放民間交流後,昔日黨國時期綿密的政商關係再度轉化為買辦模式。

在韓國瑜崛起的前後,正是藍營「扈從」與「買辦」兩股勢力的匯集與大串連,如今看看江啟臣與李眉蓁身旁站台的黨內人士們,絕大多數皆為此制度下的既得利益者,且難以擺脫民眾的質疑。如此操作,回力鏢馬上打回自己身上。

其次,國民黨似乎也忘了同黨立委陳超明與廖國棟,正因為涉及SOGO經營權行賄爭議正羈押看守所中,此時江啟臣視若無睹將槍口對準陳其邁,可能忘了自己也曾幫陳超明站台稱呼他是「大哥」。更嚴重的是,2018年廖國棟提案修改公司法第9條的「迴溯條款」,國民黨黨團總召就是江啟臣,搞了半天每一拳未但沒傷到陳其邁,還打得自己遍地鱗傷。

李眉蓁333防線

雖然此種傷人三百自損七百的操作徒勞無功,但仔細思考後可發現這是江啟臣尋求自保的策略,本質上就是一種「理性下的不理性的行為」。對江啟臣來說,李眉蓁是他獨排眾議一手催生的候選人,當下如果選到崩盤,不僅賠上國民黨未來在高雄重建的基礎、直接影響2022大選的結果,江恐怕也要為此提早下台,特別是已有黨內人士盤算在9月全代會提案提早進行主席改選。

面對當下的困境,國民黨中央早以設下「李眉蓁333防線」,亦即開票結果維持支持度三成,拿下三十萬選票,輸給陳其邁選票三十萬以內就可定調李眉蓁「完成階段性任務」。

為了達成這個政治目標,降低投票率就成了當務之急,打貪就成最廉價的執行手段。一方面可以延續韓國瑜過去仇視民進黨的策略鞏固韓粉選票,二來也可讓中間選民與青年世代在一年投三次的疲乏下感到反感,最後就算敗選,還可以宣稱陳其邁在少數支持下當選「正當性不足」,宣稱沒出來投票的都是反貪的,可謂一魚三吃,給足了理由與藉口。

江啟臣與國民黨必須思考這種毀滅性選舉策略,對國民黨究竟有什麼實質意義,一個百年政黨卻走不出韓國瑜式的負面與另類蓋牌選風,而毫無政策論述以及通篇抹黑的選戰模式,如果奏效也是建立在使理性選民不願投票,造成降低政治參與效能的結果,而此對台灣民主政治的傷害不言而喻。

政大東亞所碩博士。現任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媒體專欄作家,復興電台兩岸櫥窗節目主持人與政治評論員。


推薦閱讀:​

留言評論
【鳴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