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國遺民處處聞

陳文瀾
907 人閱讀

圖片來源:華視新聞YouTube

在地球上,中國人應是第二矛盾的生物。他們過去極自卑,當下極自大,沒有任何值得驕傲的科學發明、文化創作,卻仍自詡為世界上最優秀的民族,視其他國家為蠻夷,並相信中國已可與世界首強美國抗衡,卻異常敏感、容易心碎,聽不得任何人對中國一言批評。

今日,中國實為地球上的平行時空,所有普世價值、進步思想,到此猶如泥牛入海,激不起任何漣漪。只是,許多中國人「口嫌體正直」,言語堅定如金剛,不斷歌頌祖國的偉大,行動滑溜如泥鰍,只要能力所及,便不斷地收購歐、美、日名牌,爭先恐後地留學、移民。

然而,中國人價值觀如此糾結、錯亂,但在「矛盾生物排行榜」上,卻僅能屈居亞席;比中國人更矛盾的生物,當屬在台灣的黨國遺民。他們居處於台灣,卻自視為中國人;因此,中國人有的矛盾,黨國遺民無一不有,但他們還有許多連中國人都難以理解的矛盾,堪稱矛盾的綜合體。

台灣已是民主國家,但他們依然黨、國不分,患有嚴重的民主不適症、過敏症;國民黨未亡,仍是最大在野黨,但他們卻彷彿亡國移民,只要民進黨在中央政府執政一天,就渾身不舒服。矛盾的是,黨國遺民樂於享受民主、言論自由的果實,卻迄今懷念、推崇兩蔣,尊之如先帝,評不得、酸不得,卻將兩人的反共「遺旨」拋之腦後,處處迎合、奉承中國共產黨。

因此,黨國遺民總樂於吹捧中國的強大,調侃台灣、日本、美國的弊病。縱使連中國經濟學者也提出警告,但黨國遺民卻相信,中國經濟發展永遠只上不下,就連世界各國經濟數據全面下修時,中國依然可一枝獨秀;至於中國日益嚴重的環保、呆帳、貧富差距、黨進民退問題,他們選擇視而不見。

於是,當中國股市創新高時,黨國遺民歡呼中國的繁榮、昌盛,已超越漢、唐,不日即可勝過美國;台灣股市創新高,他們卻譏諷是曇花一現,而持續創新高後,他們不將功勞歸於台灣企業、勞工的辛勤,卻盛讚中國大客戶願意給訂單。

當中國股市不斷下挫,就連公認慣性造假的經濟數據也腰斬時,黨國遺民繼承了中國阿Q的「精神勝利法」,認定此不過是短暫歇息,很快便可「U型反轉」;而實在無法粉飾太平時,他們仍宣稱「中國經濟表現固然不佳,但日本、美國、歐洲更差」,甚至相信,「中國將是世界經濟的救世主」。

當台灣股市疲軟,或爆發股災時,不是股市受災戶的黨國遺民幸災樂禍,宣稱台灣亡國之日不遠,身為股市受災戶的黨國遺民,除了國際因素,還會將經濟衰退,歸咎於台灣政府在政治、經濟上,致力與中國脫鉤。

中國迫害圖博人、香港人、維吾爾人,直如今日納粹,無所不用其極地打壓台灣,黨國遺民視而不見;美國一位非裔男子死於警察之手,他們卻嚴辭批評美國政府罔顧人權。國民黨製造的白色恐怖,台灣人死傷、受害者難以勝數,黨國遺民稱之為「非常時期的必要之惡」,但同道人觸犯法令,遭執法單位依法逮捕、羈押,他們卻高喊綠色恐怖。

當然,台灣的黨國遺民一如中國人,滿嘴對中國的一腔熱血,行動卻頗為務實、精明,申請綠卡、楓葉卡不落人後,竭盡所能的將子女送至美、加讀書,而人在外地抱恙,必定回台享用健保,人在外地有難,必定要求台灣政府無償來救。

隨著台灣民主化程度日深,黨國遺民人數日少;但他們看準大多數台灣人寬容、敦厚,加上執法單位怠惰,言行日益囂張。案例數不勝數,鄭惠中即是一例,先前她掌摑文化部前部長鄭麗君,鄭麗君決定不提告,故她有恃無恐,日前再前往前總統李登輝追思會場潑漆。

郭冠英更是最大惡例之一,其言行早就逾越言論自由的尺度;若在西方國家,他就因種族歧視等罪名而入獄。但在台灣,他不但逍遙、自在,行政機關甚至放水,讓他可安享超過國人平均薪資的退休金,不啻鼓勵黨國遺民「有為者亦若是」。

而在馬英九、郝龍斌、柯文哲3位台北市長的刻意縱容下,統促黨在街頭橫行霸道,但台北市警方卻像被拔掉牙的老虎,無法徹底掃蕩。曾任台灣總統的馬英九,言論已與中共同路人無異,彷彿中國武統台灣的代言人;原因在於,他認定民進黨政府色厲內荏、投鼠忌器,不會刪減他一分禮遇。

台灣是多元社會,黨國遺民本有生存空間,其他人不認同他們的主張,本應以理服人。政府應加速深化、廣化轉型正義,才能讓更多黨國遺民認識自身的矛盾,並剪斷、清理矛盾,並嚴格執行相關法規,而非一味道德勸說,才能遏止黨國遺民的違法言行。

畢竟,黨國遺民嘴上熱愛中國,實際上更愛自己的自由、資產與既得利益。殊不見,台灣修正《兩岸人民關係條例》條文後,增列罰鍰、刪減退休俸等罰則後,效果立竿見影,不再有退休將領敢赴中國,參加閱兵典禮、或聆聽習近平訓話。

當人們不齒激進的黨國遺民時,別忘記自己身上還有殘留的黨國遺毒。黨國遺毒的禍害在於,讓台灣人腦細胞受損,執著於思索、爭辯假議題,並努力給出假答案;例如,受黨國遺毒最深的媒體界、學術界,最愛探討李登輝是否「背叛」蔣經國。試問,曾是歐巴馬副手的拜登,若當選美國總統,執政後政策若與歐巴馬相左,會有美國人認為拜登「背叛」了歐巴馬嗎?

民主國家不存在「接班人」,但不久後,台灣媒體界、學術界便將奇論盡出,探討誰是蔡英文的「接班人」。可悲的是,當人們將精力聚焦於假議題,國家政策等真議題,便得不到重視,有識者應警醒!

作者學生時代,醉心科學、哲學、棒球,就業後,出版過政治、教育、體育、財經類書籍,現專事產業研究。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