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政黨政治,要有健康的在野黨

林瑋豐
299 人閱讀

圖片來源:華視新聞Youtube

立法院結束吵吵鬧鬧的七月臨時會,各黨理應是休養生息之時,但在野政黨卻連環爆,各種令人搖頭的狀況出籠,國民黨最年輕的黨主席連續輸掉罷韓和高雄補選以外,說好要改革的兩岸路線,卻被已經70歲、重視臉皮更重面子的馬前總統重拾起已是票房毒藥的「九二共識」當作至寶。

另一邊,台灣民眾黨努力舖陳高雄市長補選三腳督的假象,結果只換來4趴選票,四處招降藍軍卻不斷把保證金丟到水裡;最慘的,時代力量更是再度重演去年八月出走潮,沒了黨主席,更少了多位明星議員,搖搖欲墜。

國民黨在「史上最年輕」的黨主席江啟臣接棒後,一度被冀望能率領國民黨「真正」改革(因為每任國民黨主席上台都說要改革),當時還抛出四大改革,兩岸論述更是重點中的重點,尤其是在年輕世代已成為票房毒藥的「九二共識」,兩岸題更是國民黨不得不面對的病灶。

然而要動到「九二共識」,卸任大老馬英九、吳敦義、連戰都紛紛跳出來,維護那個已成過去、甚至連共產黨都已輕易改變定義的老骨灰罈,結果面對大老群起攻之的江啟臣,大好的改革機會在手,卻做得綁手綁腳。

此外,想挽救支持度抱鴨蛋的年輕世代支持,至今的成績,也只讓外界記得,他找來一個丑角般的「數位諸葛亮」,而這個諸葛亮卻搞出歧視風波,淪為podcast頻道茶餘飯後消遣對象,最後也只落得冷凍起來。而國民黨的臉書社群今年看似大改經營策略,以直播內容為主,盼能吸引眼球,不過直播只是方法論,內容端出來,幾乎成為目標參選台北市長的羅智強個人秀,走極端論述接收罷韓之後的韓粉群眾,怎麼看也不是個健康的方向。

江啟臣未能在上任後,短時間內立起威望,接踵而來的,就是罷韓和高雄市長補選。罷韓還能稱得上是非戰之罪,然而接著高雄市長補選推出年輕的李眉蓁,原以為能在本來就沒勝算的市長補選打出世代交替牌,但產品卻大有問題,接連的MV侵權、論文抄襲、蘭姆酒產業、海水沖馬桶等爭議,更別說一個黨中央徵召的議員,竟會在最大危機關頭成為黨秘書長口中的「已經不受控」候選人。罷韓和高雄補選,無疑是對號稱要進行社會期待改革的江啟臣,兩記致命的重拳。

選舉選到血流不止,在野黨最重要的戰場,國民黨卻也是荒腔走板,七月的臨時會面對爭議的監察院人事,重演上一屆被罵翻的水球戲碼,把執政黨最後關頭才清場當作自己長時間佔領的戰功,結果換來的只是爭議人選照樣上任,還沒經過審查檢視。然而從上一屆操作至今,早知道會造成這樣結果的國民黨,到了新國會還是樂此不疲,完全浪費坐擁在野黨最多的立委席次。

不過最慘的大概還是,江啟臣的領導危機程度,已經到了近期面對美中在南海、兩岸等諸多角力中,挑戰民進黨和蔡英文國安及外交兩岸論述,最大聲的人是個已經卸任總統馬英九辦的「國家不安全研討會」。說真的,前總統檢討現任總統的對外和兩岸作為是一回事,但悲慘的是,他主張的方法,卻是已經在近次選舉屢遭否定、連對岸習近平自己都已破壞信任基礎的「九二共識」。

對蔡英文而言,絕對樂得與馬英九繼續吵架、繼續辯「九二共識」,原因無他,無論是馬英九或「九二共識」,都已在台灣政治是個過去式,馬英九一方面沉浸在自己過去用「九二共識」創造出來看似和平的歷史畫面,一方面對於總統府的大力反擊,真以為自己又成了藍營救星。

當一個已經70歲的卸任元首,於在野黨最重要的政黨立場、國家政策喧賓奪主,高調程度已到政論節目開始討論他明年回鍋黨主席、四年後回鍋選總統的可能性,然而他手上的武器,卻是已經走入歷史、生鏽斑駁的「九二共識」。聲量和存在感完全被蓋過的48歲黨主席,只能在雙英爭論四天之後,在中常會上發表那紙「既不敢提九二共識、又不敢不聲援前總統」的怯懦聲明。

錯失改革良機的江啟臣,9月全代會也只能看是要力挽狂瀾,提出改革新論述;或者為了抵擋各界清算檢討的戲碼,而上演提案「卡朱」的劇本。但從國民黨中央一度試圖操作彰化普篩事件,用「有打到民進黨」來看待防疫,最後卻落得14個縣市長沒人敢響應普篩,江啟臣已註定在接下來的任期,繼續做一個弱勢黨主席。

國民黨本就是難以期待的政黨,但另兩個本土政黨,卻幾乎面臨同樣的問題,內外交迫、體質孱弱。

高雄市長補選對台灣民眾黨而言,原本是期待練兵兼拉攏,有意讓吳益政的合作局面,成為民眾黨對外的「2020示範區」,要向不得志或難出頭的藍營人士招手,也包括吸收謝立功、蔡炳坤等人。

但柯文哲頻頻南下助選的手段,僅有一千零一招的「罵陳菊」,只不過高雄人對民進黨長期執政累積的不滿,早已在2018年的投票宣洩完畢;而打著「台北經驗」如此天龍的口號來到高雄,只會讓高雄人一方面對於台北坐享得天獨厚的資源感到不平衡,更是時時提醒高雄人「韓國瑜就是你從台北推來的」。更不用說柯文哲在罷韓一事,對高雄民氣完全判斷錯誤,罷韓前冷嘲熱諷,罷韓後只想收割蹭聲量,讓「教訓柯文哲」的想法,確實存在高雄綠營選民心中。

高雄一戰,讓長期經營議員的吳益政只拿到難堪的4%選票,民眾黨選前膨風「黃金交叉」變成笑話一場;一週後的台中和平區長補選,藍營挖來的候選人得票率也從四成暴跌到剩下一成,都顯示出民眾黨這一波熱衷炒短線的投機策略,是徹底失敗的。

反而是更早在屏東推出的年輕素人廖國富,能拿下23%的選票,首次參選就有不錯成績。只不過可惜的是,就和吳益政敗選後被當棄子,「那個已經沒有用了」, 廖國富也在選後被其他陣營挖角,兩種情況都看不出民眾黨有要認真投資經營的企圖。

民眾黨在敗選後總有一個說法,就是柯文哲光環無法複製到其他候選人身上,以前或許說得通,前幾年一日雙塔、一日雙城的「柯P旋風」,對比如今週末到高雄辦活動還空無一人,個人聲量及滿意度暴跌,就連狂言說個「大巨蛋干我屁事」,竟然都已沒有造成什麼討論和批評,這是比眾人謾罵還要更慘的。

至於在立法院的表現,臨時會的亂象,比起國民黨空有戰術、缺乏戰略,民眾黨則是連戰術都不明;一下子又要進議場跟佔領的國民黨站在一起,一下子又要批評佔領者造成審查無法進行,投機的作風猶如民眾黨自身的政黨價值一樣,混亂不明,只可惜了用形象好的賴香伶當總召,獨攬大權的蔡壁如仍然掌握主導一切,像極了過去時力在立院以徐永明為總召,實權仍都在黨團成員黃國昌手中。

事實上,應該要比較被賦予期待的時代力量,卻是這一波在野黨的災難裡,受傷最重,目前看來也最可能先倒下的一個。

先是黨主席徐永明捲入收賄案,徐永明退黨負責,但擁徐的黨內幕僚仍繼續放話中傷「昌明敏」派系外的成員,導致台北兩議員退黨。接著在決策委員改選期間,網友「莫羽靜」所流出的音檔,黨內處理失當、鄉愿面對,再導致形象好的年輕戰將曾玟學、黃捷退黨,整個八月就離開了四位議員。

理論上,一個新興政黨,應該要盡力避免自己成為「如果少了他,剩下的什麼都不是」、「大家都靠他的光環才選上的」這種依賴一個神的政黨。但是在這些人離開之後,擁護時力的支持者,甚至是擔任名嘴的黨代表,仍然極力吹捧這場風波的核心—黃國昌,堅信這些退黨的年輕人,當年沒有黃國昌就選不上,寧願讓自己的政黨變成一神教信仰。

「莫羽靜」的音檔,無論當時的場合與情境,內容戳破的是,黃國昌卸任黨主席之後,所聲稱的退居第二線,卻是從頭到尾都仍掌握決策委員會,就連應該由黨主席提出的選對會名單,都能插手指定,甚至還必須合他意來投票組成。然而去看最後時力的提名程序,這個選對會最後也回頭在不分區立委中,提名了黃國昌。

黃國昌事後的錄影說明,強調要前主席邱顯智在開會前去找徐永明、陳惠敏,是因為黨內溝通很辛苦,他們三位在黨內扮演關鍵角色。不過就時序來看,邱顯智在2019年接任主席,3月決策會要通過選對會名單,黃國昌若要提醒主席在開會前去找黨內關鍵角色,為何沒有要他去找林昶佐、洪慈庸?

而黃國昌把錄音痛罵曾玟學一事,淡化成「情緒宣洩」,更是逃避了上面這個核心問題,就是他所掌握的權力,一句「我決策委員就不給你嘛」,道盡了他能操控的這一切。而重複最多的「所有責難到我為止」,只想讓人反問一句「不然到誰為止」,從去年至今,幾乎所有退黨者的理由都有黃國昌時,本來就是到你為止。

可惜的是,時力在一次一次年輕、有熱情的黨員要角出走後,又一次一次錯失痛定思痛的改革良機。尤其在曾玟學退黨的聲明中,痛陳自己「在評論中被消失」,更是對於同派系的邱顯智、高鈺婷等意見領袖的控訴,沒有人膽敢針對黃國昌發言,甚至連聲援錄音裡唯一被臭罵的曾玟學一句話都沒有,只能複述一年前就講到爛的「希望兩邊坐下來好好談」,這已不只是鄉愿可以形容,幾乎可謂就是幫兇。

曾玟學的退黨告白裡,被忽略的還有一件事,就是徐永明在2019年3月無法進入選對會之後,4月到8月都缺席決策委員會。但現在回頭來看,荒謬的事情是,8月邱顯智請辭後,決策委員集體技術性做掉林亮君,而迎來根本已缺席長達5個月的徐永明擔任主席,最後在今年因為醜聞而退黨。

時代力量新的決策委員能否為黨帶來改革?恐怕仍舊很悲觀,除非黃國昌個人改變態度,時力也必須意識到檢討、改革的範圍「不限對象」,否則每年八月的退黨潮只會一再重複上演,而支持者也會因為那個「黨內無法檢討的人」而越來越像信徒。林為洲都能講出「該告別韓流了」,時代力量又有誰能這樣講而不被逼退呢?

執政的民進黨之所以民調仍居高不下,除了防疫成績,更拜在野黨們,一個表現不稱職、一個找不到定位、最後一個內耗到奄奄一息之「賜」。但這顯然不是一個健康的政黨政治,在野黨的虛弱,更會招致「一黨獨大」的批評。

事實上就全國執政縣市,藍綠比高達14比6,國民黨更掌握地方議員席次以及全台絕大多數的議長寶座,民進黨恐怕不會同意自己「一黨獨大」。就算國會席次未過半,國民黨仍在七成的委員會握有召委席次,理應擁有制衡空間和手段,最後卻在爭議的議題上,直接放棄審查、辯論,而以破壞佔領和丟水球作收,以為能形塑民進黨多數暴力、強行通過的形象,但其他在野黨不跟著演戲,國民黨自己又鬧出想媽媽、摸褲檔、吵冷氣等笑話,也只能達到傷敵二百、自損一千的效果。

就連民進黨立委私下也驚嘆,監察委員提名案,確實也存在對綠營或台派而言的爭議人選,在野黨若好好操作,不無重演2014年柯建銘聯手挺王藍委刷掉馬系監委戲碼的可能,重挫蔡英文威信。但國民黨選擇走向極端對抗,換來的反而是執政黨有理由團結投票,倒頭來,若真有「一黨獨大」的現象,推波助瀾的恐怕也包括在野黨自身。

近期國民黨推出「公投綁大選」議題,卻是直接訴諸公投,明明在立法院可以提案、由自己召委排案審查,好好進行論述、斡旋,國民黨卻沒有走這一步,自己放棄可以好好善用的國會戰場。

大家都會同意,良好的民主體制需要監督制衡機制,有賴健康的在野黨,尤其蔡政府第二任一開始就發生蘇嘉全、蘇震清醜聞,監察院提名黃健庭的風暴,醫用器材自費政策轉彎,到如今台南學甲爐渣事件,在野黨也必須重整旗幟、調整體質,能在需要的時候看住執政黨不知何時會發生的失控暴衝。

作者曾任立委助理及政治記者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