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韶/「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是中共陳兵東沙海域的政治考量

【鳴人堂】
204 人閱讀

中共近日在東沙島附近進行大規模軍演,圖為東沙島守軍海巡隊員。圖片來源:海洋委員會海巡署東南沙分署粉專

中共近日在東沙島附近進行大規模軍演,由於演習區域介於台灣與東沙之間的運補路線,距離台灣最近僅約90浬(約166公里),其軍事威懾與心理恫嚇的意義不言而喻。

習近平之所以選擇這個時間出手,固然符合威權政體傳統的戰爭邊緣策略,但仔細觀察中國當下內部險峻的政經情勢,還是得以勾勒出大致輪廓。

以立威凸顯習近平言出必行

「立威」應為習近平主要的目標。為了呼應習近平先前「五個絕不」與三十一次「鬥爭」的強硬講話立場,作出言出必行的軍事姿態才能達到有效的維穩效果,中共向來強調「黨指揮槍」以及「槍桿子出政權」的權力邏輯,習作為中共中央軍委會主席也必須以「亮劍」之姿秀出強硬一手。

深入觀察,正當中國在西線與印度衝突一觸即發時,在東線南海製造新的狀況有助於轉移壓力。一來中共擁有內線作戰的優勢,巴基斯坦有足以牽制印度的軍事行動,在南海動手更作收預期值更高的政治利益,特別是在建構新型態的戰略嚇阻與「反介入」策略。

解放軍選擇在東沙島進行軍演其實有「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的雙重意涵,表面上教訓台灣達到「宣示主權」的能力,但實際上巴士海峽更是中共眼中穿透第一島鏈的潛艇通道,其戰略潛艇進入巴士海峽後,即擁有對美國本土發射洲際導彈或對關島進行戰術攻擊的「戰鬥位置」,使其產生局部的戰略嚇阻效果。

而中共此類「反介入」作為,導致亞太地區權力傾斜也是美國必須出手平衡的原因,在演習周邊部署大量偵察機進行偵監就是積極的反制,印太戰略下的美日澳印四方安全會談更視為多邊軍事結盟的象徵。

轉移內部壓力的集權邏輯

「轉移內部壓力」則是第二個考量。習近平之所以轉移內部的矛盾,關鍵在於中國經濟情勢十分嚴峻,李克強多次站在習的對立面,之前不公布今年經濟成長數字、說明中國有一半人口月收入不足1,000人民幣、強調地攤經濟救中國等說法,都屬於李「高級黑」的說詞,因為他深知自己當下若替中國未來經濟背書,日後若有閃失習近平恐要他來揹黑鍋,在各方數據皆不樂觀下,李克強反而選擇甩鍋。

諷刺的是,正值中共將在年底五中全會提出十四五規劃的「內循環經濟」的方向,李克強日前自己建構了「消費堵點」這個概念打臉中共自己的大內宣。本來官方敲鑼打鼓拚命宣傳中國經濟已經股跌谷底反彈,未來靠內需經濟與中國龐大的消費潛力,就可擺脫對外出口的巨大依賴,一圓習近平先前高舉的「自立更生」的口號。

然而李克強卻直接指出在疫情衝擊下,許多企業工廠倒閉,造成龐大的失業人口,然後這些人根本沒有消費能力,再度使得經濟成長停滯,然後將導致更多企業關門與員工失業。直言之,中國經濟正處於惡性循環的處境,豈能達到內循環經濟宣稱的「打通任督二脈」的效果?

在美中經貿大戰下,已重擊中共官方先前吹捧的中國製造2025計畫,美國打算建構新的全球生產供應鏈,更讓仰賴出口的中國備感壓力,端出內循環經濟作為備案實為不得不的選項,在疫情衝擊、消費疲軟與市場轉型尚未完成前,充其量只是大內宣的口號而已。

李克強的坦承出自於無奈,然而習近平怎能忍受這種「妄議中央」的行徑,特別是在北戴河會議結束,五中全會即將排上議程之際。對外強硬的危機輸出除了可以展現習的軍權,更能收攏解放軍鷹派的忠誠,對內宣傳則有助於民族主義的動員。

附帶一提的是,海峽論壇即將登場,製造事端有助於國民黨造訪後的政治統戰,依照劇本,中共或將在王金平與汪洋握手時,端出類似「國共合作是穩定台海和平的關鍵力量」或「一中原則下的九二共識才是維繫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的政治語言,隨即將改變台海現狀、製造衝突事端的責任拋給民進黨政府與美國,加害者與被害者的關係馬上逆轉。

明知道「立威、轉移、宣傳」是中共的戰爭邊緣策略的重點,國民黨此時卻仍在是否參與海峽論壇之間猶豫,被官媒打了一巴掌卻還在評估是否傷及顏面,對方是否願意道歉,這種心態已經不是單純斯德哥爾摩症候群足以解釋的。

政大東亞所碩博士。現任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兼副秘書長,媒體專欄作家,復興電台兩岸櫥窗節目主持人與政治評論員。


推薦閱讀:​

留言評論
【鳴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