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蘇貞昌臉書
含有萊克多巴胺的美國豬肉將於明年開放輸入台灣,這個討論近二十年的敏感農業貿易議題終有結論。然而,美國豬肉真的會影響我們的豬肉飲食版圖嗎?
從今年八月底行政院公布的圖卡顯示,國人吃豬肉的比例台灣豬超過九成而其中七成為「溫體台灣豬」、二成一為「冷凍台灣豬」,冷凍美國豬僅佔一成多,其餘來自加拿大、西班牙、荷蘭、韓國等國。當焦點只在是否開放美國萊豬進口時,反而容易忽略國人食用比例最大的台灣豬,畢竟台灣豬的一切是更大關乎我們飲食與經濟的重要課題。
走向屠宰之路
現行台灣豬的決價制度是讓活豬在肉品拍賣市場中以走秀模式展現豬的體形,再經由承銷人公開競標而定。豬農為了追求更高價格往往將豬載往價格較高的拍賣市場,因此南豬北運、北豬南送的現象實為常態。
舉例來說,屏東飼養的豬隻常常千里迢迢歷經沒喝水、沒進食、曬太陽甚至暈車嘔吐到新北市肉品市場拍賣,而沿途產生排泄物之外豬隻也可能傳播疫病,這樣的運輸方式長期以來一直是公共衛生的隱憂。不過,更奇怪的命運還在後面,這頭豬如果剛好被代表屏東買家的承銷人標得,則將再次被運回屏東進行屠宰作業。這樣耗費運輸資源、高排碳、公衛高風險、沒效率的豬隻產銷道路是大多數台灣豬犧牲前的必經之路。
然而,台灣豬的悲慘的過程還不僅這樣。初到陌生的拍賣市場台灣豬常遭受工作人員用微弱電擊棒驅趕加快速度前進,過度驚嚇的台灣豬往往四肢癱軟臥倒一旁,有的甚至骨折或現場暴斃,這些過程容易造成豬隻產生肌肉緊迫,部分甚至產生水樣肉造成肉品快速失水營養價值流失。無論是訴求肉品品質或動物福利考量,改善現行豬隻運輸、驅趕、活豬拍賣模式應是追求優質國產豬肉重要的改革方向。
高腐敗風險的溫體豬肉
開放萊克多巴銨美國豬肉輸台政策中,行政院強調國產豬肉具競爭力且受到國人歡迎的原因之一是「國人喜歡吃溫體豬肉,不喜歡冷凍的美國豬肉」,這個論點令許多國內養豬產業界人士學者大為無奈。事實上,數十年來國人到傳統市場購買的溫體豬肉充滿各種風險,因為從台灣豬屠宰後到消費者購買回家之間,肉品全程於室溫下沒有任何冷藏或溫控來保鮮確保品質。肉品在盛夏與寒流下以不同溫度、不同速度持續腐熟,其中無法監測的生菌數在高溫下一小時就能倍數繁衍,短時間內能讓肉品腐敗引發食安疑慮。
其實,行政部門早已發現這樣的問題且每年編預算企圖改善缺乏冷鏈生產空間設施,如各縣市的肉品市場附設屠宰場的預冷空間、冷鏈運輸車、溫控倉儲設施、菜市場的冷藏展售櫃等都是農委會長期以來投入經費要全面性一步步地改善溫體豬肉的隱形風險。但這次的論述卻強化了「國人愛吃溫體豬」的產品印象,這實質上不利於養豬產業也不利於消費者食安也凸顯政府自相矛盾的說辭。
台灣豬拚出口?
一塊肉品的品質涉及了飼養、運輸、屠宰、分切與溫控熟成技術等面相。然而,活豬拍賣只能從豬隻外觀決定豬的價值,這個制度當初是為了保障豬農權益而建立,但長期以來忽略了後續每一環節的重要性與從業人員的公平正義。
如果不用活豬拍賣該怎麼決定肉品價值?在台灣豬前往東瀛打拼的年代,當然不可能是活豬到達日本,日本人也不會派人到台灣參與活豬拍賣競標。當時建立了一套「屠體評級」制度搭配日本當地的屠體拍賣制度決定一塊肉品的價格。這套制度是目前有豬肉出口的國家共同使用的制度,這涉及了外觀面的屠體長度、後腿飽滿度等與肉質面的瘦肥率等。不僅如此,各國對肉質喜好不同、分切模式亦有差異都是評價一塊肉品的因素。
政府宣稱要建立養豬產業的國家隊為台灣豬出口打拼,出了屠體評級之外,還必須克服國內缺乏符合國際衛生標準屠宰場的難題。國內目前豬隻屠宰場多半老舊、許多設計不符衛生安全除了投資以外,也得教育從業人員以更符合食品安全與動物福利的作業方式。
回顧30年來,台灣豬永遠受到國人矚目但焦點始終不在日常的產銷內容。而往往是外來徹底瓦解產業結構的威脅,從口蹄疫造成養豬產業大崩解、開放美豬進口、防堵非洲豬瘟入侵。其中,防堵非洲豬瘟入侵更成為全民共識,這也凸顯了台灣豬在國人心中的價值與意義。但這不該成為不願面對台灣豬問題的神主牌心態。
近年來,許多豬二代紛紛成立自有品牌一一克服上述的種種問題追求更高品質的肉品。但消費者力量仍然難直接支持這番改革性產品,原因在於當溫體豬肉販售占國人七成消費時成本更高的改革性產品依然走得艱辛。迎接低價的美國豬肉進口,台灣豬有國人的高度支持的確不會輸,但政府應該勇於點出問題真相引導消費者與產業人士調整支持,而不是強化肯定產業結構的大問題誤導台灣豬無敵的假像。
作者為前台北畜產公司總經理、曾任財團法人中央畜產會副執行長。雞農二代,自創海口雞品牌。台灣農村陣線成員,參與反對國光石化與抗議土地徵收政策。
- 雞蛋問題,陳吉仲很傻地承擔一切 - 2023 年 9 月 20 日
- 綠能光電進入農漁牧,科技介入田間管理 - 2022 年 5 月 13 日
- 所向無敵的台灣豬?甘安捏! - 2020 年 9 月 28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