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將近半年的審查,前天NCC做出不予「中天新聞台」換照之決議,同屬旺中集團的《中國時報》隔日即在頭版刊出「可恥」兩個黑底白字的大字,上下行分別寫著「台灣新聞史上最黑暗的一天」、「歷史會記住你們」。頭版下方放著總統蔡英文、行政院長蘇貞昌、七位NCC委員的照片,控訴中天新聞台被關掉是「政府當局最醜陋、最可恥的政治裁定」。
圖片來源:翻攝自中國時報
中天新聞台更是用力表態,晚間新聞裡滿滿的中天換照沒通過的「涉己新聞」,受訪的專家學者說「台灣民主倒退」、「新聞自由已死」,也有民眾說「台灣和北韓一樣了」。
中天宣稱「台灣的新聞自由已死」,這意思大概指的是中天大放厥詞的自由沒了,其他媒體也不會有自由了。或者是說以後政府會沒完沒了的管制媒體。這一個多月來,旺中集團和國民黨人不僅將新聞自由無限上綱、還操弄事實查證、公平原則等概念,企圖混淆大眾對新聞專業的認知,並祭出這種「台灣將不再享有新聞自由」的恐懼訴求。這種公器私用的作法合理嗎?
就讓我們想像一下,如果中天的恐懼訴求生效,中天新聞台換照通過,台灣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景象。
首先,台灣從此以後假新聞會更加氾濫。因為連中天這樣一個明目張膽「製造假新聞」的新聞台都可以得到官方認證繼續存在,那其他新聞台也可比照辦理了。
所謂「製造假新聞」和「事實查證不周延」是兩回事。中天新聞台曾在去年3月28日製造一則假新聞,主旨是「報韓國瑜新聞太多而受罰」。但事實上NCC當時公布的裁罰是針對中天製播的「天現祥雲」和「外交官盯場」兩則新聞,並非「報韓國瑜新聞太多」。
要查證NCC的裁罰事由很簡單,中天卻將上述的裁罰刻意扭曲為「報導韓國瑜新聞過多,屢遭投訴就被NCC開罰,這讓韓粉實在難以接受……」、「高雄賣菜郎出訪一趟努力幫高雄賣農產品,明明大家都很關注,卻被NCC說是違反比例原則……為了讓臺灣人民得以過更好的生活為宗旨,中天新聞始終為基層民眾發聲,但卻惹到NCC開罰百萬……。」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中天這種假新聞是為自己喊冤,煽動韓粉情緒一起來反NCC,並非迫於時間壓力下做即時報導因而事實查證不夠周延。這明明是可輕易查證的事實,中天卻以這樣造假並煽情的方式呈現,這樣還算是新聞嗎?若容忍這種假新聞的製造機構存在,就等於是容忍新聞台都可以公開造謠。連領有執照的新聞台都充斥著刻意製造的假新聞或不查證的謠言,那麼,人們以後要相信什麼?
其次,新聞專業不再受到重視。
在新聞專業的養成教育中,「不偏不倚」、「避免過度依賴單一消息來源」是新聞處理的基本原則,也是從記者到編輯台都重視的新聞專業。近來為中天發聲的學者反而質疑「公平」或「平衡」無法定義,因此不用在意,有學者公開發言,「媒體的時間有限,可以把所有的立場統統等量播放嗎?NCC要說清楚什麼叫做偏頗和公平」。
其實這問題應該反過來看,就是因為媒體時間有限,為何韓國瑜可以佔那麼多比例?這才是問題的核心。「公平」或許無法真正量化為時間長度,但僅餵養閱聽人單一訊息的「偏頗」是可清楚判斷的,而且其影響是很大的。過多的韓國瑜新聞,不就影響觀眾收看其他類型新聞的權益嗎?難道中天新聞台的觀眾就不需要知道香港與中國的情勢和人權狀況在惡化嗎?
第三,若中天換照通過,那麼新聞自由的定義將被改寫為「媒體老闆的言論自由」。
如作者的前一篇文章〈新聞自由是什麼,能吃嗎?〉中所說,新聞自由主要指的是「新聞記者」享有採訪報導的自由,除了涉及國家安全、隱私權等界限外,應不受限制;同時,「新聞媒體」在內容編輯上應從公共利益角度出發來判斷新聞價值,善盡守門人責任。
而憲法之所以保障新聞自由不受政府干預的目的,是為了讓新聞媒體發揮監督政府的功能以維護民主,並不是保障媒體老闆可以利用媒體恣意妄為,獲取其政治經濟利益。要防止媒體老闆對新聞自由的干預,就必須要靠新聞倫理與編輯自主的自律機制。
原則上這樣的保障有賴於良好的內控機制和新聞自主公約,但當內部機制失能時,媒體就成為媒體老闆的私人工具,這時還能稱為新聞自由的實踐嗎?這不是對新聞自由的濫用嗎?還要保障這樣的媒體繼續經營下去嗎?
如果,中天換照通過,新聞台公然製造假新聞、違反新聞專業、記者的報導採訪自由被壓抑,新聞台成為「媒體老闆的工具」將被正當化且正常化。這是大家期待的景象嗎?
中天不是台灣唯一一家違反事實查證和公平原則的新聞台,也不是唯一一家老闆干預新聞運作的媒體。依照衛廣法規定,中天今年輪到六年一次的換照審查,而2014年中天新聞台的換照通過已經是很勉強的以附款通過的情況(也就是附款若無執行,NCC隨時可廢止執照),本應嚴格檢視其表現。
如果今天中天換照通過,不僅是表明六年前的「附款通過」是玩假的,也就等於宣告所有的媒體老闆都可盡情享用「新聞自由」。反正NCC只是行禮如儀、形式審查,最後還是能換照通過。那麼,今後人們看到的新聞內容與觀點,將是媒體老闆所形塑的內容與觀點,最終則會形成輿論的方向,並影響公共討論與政策。難道,這種「媒體老闆的自由」就是台灣人想要的新聞自由嗎?
作者大學念台大經濟系,研究所念新聞,於日本京都大學取得經濟學博士學位,曾任公共電視研究員,現在在傳播學院教書。關注各國影視產業發展,也喜愛追劇以及考察各種庶民史,相信數位時代中仍存在著具支配力的媒體,因此需要公民持續監督。
- 《八尺門的辯護人》與Netflix - 2023 年 9 月 8 日
- 《公視法》修法重點是什麼? - 2023 年 4 月 25 日
- 發戰爭財的台灣媒體──《A Thousand Cuts》也映照台灣的媒體之亂 - 2021 年 12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