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反中,還有什麼資格叫「左派」?

黃涵榆
1.2K 人閱讀

圖片來源:秋鬥:左派力量臉書專頁

日前國家傳播通訊委員會(NCC)依照標準審查作業程序,決議不予通過中天新聞換照,這意味著中天新聞台即將於十二月關台。這樣的決議代表台灣公民社會將近十年對抗旺中媒體集團壟斷媒體資源、違背新聞專業獲得階段性勝利。於此同時,無國界記者組織也發表聲明對新聞台員工表示遺憾,但強調NCC決議並未涉及侵害言論自由。

違背新聞專業的媒體混淆視聽、製造社會矛盾是整體社會的病灶,而關閉這樣的媒體如同動手術割除毒瘤或受感染部位,必然引發強烈的抗拒反應,但這是走向更為健全的民主社會不得不經歷的陣痛。

電視台沒有通過換照審查早有前例。事實上中天前一次在馬政府執政時期換照「幸運地」得到留校察看驚險過關的處置,六年過去了,中天不僅未依前次審查意見改善內部自律機制,更是變本加厲。

中天新聞台的種種問題,筆者在前一篇專欄文章已談了很多,在此不再贅述。蔡衍明要大家指出中天有哪一條假新聞。中天的那些幾百頓柚子倒水庫、配合韓國瑜指控國家機器監控、新聞臨時演員等等的確不是「假新聞」,精準一點來說是「充滿惡意的假新聞」。

旺中高層早已預料此次換照審查無法過關,甚至不過關才符合他們的政治利益,讓他們能夠將新聞專業決定導向政治鬥爭,藉機擴大矛盾,集結統派和反民進黨力量分化台灣社會。

NCC此次審查並沒有特別針對韓流期間不成比例的韓國瑜新聞,如果NCC單純為了政治考量或者民進黨高層為了避免政治與社會代價介入NCC運作,合理的考慮應該是放水不關。

中天關台的風波勢必會延續一段時間,藍綠白黃一些靠中天曝光和領通告費的政治人物和媒體人,包括國民黨、民眾黨,以及統促黨、愛國同心會、藍天行動聯盟等許許多多的中共外圍組織都會繼續力挺中天,極大化政治鬥爭效應。而中天關台後會持續以更具能動性和擴散性地網路平台和旺中旗下其他媒體分進合擊,繼續做中天之前做的事,台灣人你準備好面對了嗎?

中天關台風波方興之際正值一年一度的秋鬥,國民黨和其他力挺中天的團體也沒錯過這個機會,參與以反美豬、反黨國和反雙標的秋鬥行動。開放進口的美牛的國民黨反美豬,黨國反黨國,擁核的和環保團體一起上街頭,時空錯置和價值混淆令人困惑。秋鬥發起團體是缺乏政治敏感度,還是只要能打擊民進黨政府什麼都可以?秋鬥的政治效應從來沒有像今年這麼引發關注。

傳統上,參與秋鬥的團體大多為工會組織、土地與居住正義、環保和其他社會動團體,也就是某種定義之下的「左派」。今年的左派秋鬥很特別,多了支持中天的訴求。這是什麼左派,台灣的左派到底發生什麼事?這是本文要分析的議題。

筆者和同樣參與高教工會的學界朋友在各自的臉書都呼籲過秋鬥主辦單位應該要和挺中天的團體和人士切割,也就是間接地拒絕他們參與秋鬥。但我們沒有聽到看到這樣的切割,反倒是有參與秋鬥的團體發言力挺中天。包括左派聯盟召集人、土地正義聯盟都以「言論自由」為名支持中天,批判NCC和扣民進黨政府操控審查作業犀利之言詞,無異於中天官方和中國國台辦之聲明。從筆者的角度來說,秋鬥這種立場對持續將近十年的反旺中公民運動是徹底的背叛。

到底是什麼原因,使得左派人士和團體若不是選擇挺中天,就是選擇沈默不語,而沒有繼續與反旺中的公民運動站在一起。左派不需要在意新聞專業、人民的第四權、媒體資本嚴重失衡嗎?台灣的左派到底怎麼了,甚至現今的台灣還有左派嗎?

左、右派的區分來源早已是政治學的ABC:法國大命前的法國政府會議上保皇黨習慣坐在國王右側,革命黨人坐在左側。在後來的歷史和政治發展過程中,右派被界定為捍衛體制或現況,左派則被賦予反體制、主張改變現況的基進意涵,經常和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無政府主義等意識形態連結在一起。當然,左右派的區分、各自的理念和行動特質在政治學上都一直是爭議不休的議題。

在新保守主義和「第三條路」竄起之後,左右派的區分已經變得模糊。但是「左」和「右」都有可能會被標籤化,變成一種不證自明的道德優越。例如「左」代表進步開放,「右」則是保守退步甚至排外,或者「民粹主義」必然是「右派」。真的是這樣嗎?

右派的民粹主義反對開放移民或難民的理由經常具有陰謀論色彩,認為他們會佔奪本地人的就業機會,會破壞傳統的社群文化生活和價值。當左派要反對跨國資本主義擴張的時候,也經常訴諸一種在地性遭受破壞的民粹主義。林林總總的左右之間的紛爭,留給更細緻的學術研究去釐清。筆者在此要強調的是詞語使用的脈絡,而不是視為絕對化的價值,「左派」自然也不列外。

有關台灣左派的研究著作已經不少。舉例而言,在台灣文學領域就有從日治時期的賴和、楊逵、吳新榮、吳濁流等作家,到接下來的白色恐怖時期、鄉土文學、陳映真的《人間》等不同階段的研究系譜。八〇年代之後左派進入眾聲喧嘩的階段,不論是藝術、勞工、環保、性別、土地正義等範疇,都有左派的聲音和力量。

台灣的學術界也集結了一股在學術研究和社會參與都頗為活躍的左派勢力,包括《台灣社會研究季刊》、文化研究學會及其機關刊物、台聯大系統的亞際文化研究中心、交大社會文化研究所和其他與這些組織合作的個別學者。社會運動、反美國帝國主義和反全球化、新儒學、以中國或東亞為方法等,都是他們的研究標竿。

有部分的左派學者在學術外衣之下是道道地地的統派,甚至大中國主義者,釣魚台是他們反日的神主牌,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年三月針對防疫措施發起「救無別類,應物無傷」的學者大多隸屬上述的團體和研究社群,連署說明堂而皇之地主張台灣的前途應尊重中國人的感情。

這些「左派學者」不乏批判香港反送中抗爭,甚至嘲諷被自殺者,最經典的代表作當屬目前客座於交大社文所的布洛薩和已退休的卡維波。曾幾何時左派淪落至此,碰到中國就會轉彎,不再批判甚至還以高深的學術理論合理化國家機器的暴力?(請參照筆者拙作〈喚醒全民意志驅除中國極權主義幽靈〉與丘琦欣〈「左統」們看香港抗爭運動:從左派到新保守主義〉)

談當前台灣的「左派」絕對不能遺漏了硬蕊的,「苦勞網」和它的盟友「新國際理論與實踐中心」。筆者依稀記得大約十多年前苦勞網曾是台灣最具草根性的非主流媒體,但曾幾何時開始刊登「慶祝台灣光復」、「新疆沒有集中營」之類的文章,極速「惡性傾中」(丘琦欣用語)的現象令人不勝唏噓。新國際也不遑多讓,刊登過毛澤東誕辰紀念專刊。

筆者無意揣測類似「苦勞網」和「新國際」這類的媒體如何接受中國讀者甚至組織捐款,有興趣了解的讀者自行上網搜尋比對相關報導和資料,應可拼湊出較為完整的真相。從筆者的角度來說,這些媒體是道道地地的大中國民族主義的產物,左派是假的,統派是真的。

當左派不再堅定地反抗國家主義,當左派學者將中國去真實化,虛構出所謂的「文化中國」或是更無所不包的民族主義,或以中國作為一種方法包裝自身傾中、反台反美日政治的立場,左派如何真實?

這樣的左派會在反防疫措施的連署呼籲台灣前途要尊重中國人感情,會控訴「武漢肺炎」一詞是污名,會要求政府讓那些不具台灣國籍的小明們儘速入境,似乎都不令人感到意外,只是悲哀。

筆先前也發表過〈是不是左派沒那麼重要〉一文,強調使用「武漢肺炎」一詞的重要性在於為肺炎疫情留下證言,同時也是為了反抗中國的話語霸權。筆者也提醒讀者們不能再對那些具有中國特色的左統派存有任何幻想。

對於(假)左(真)統派來說,任何擾亂他們所虛構但強加在台灣人的大中國主義都會被打成民進黨或台獨扣上迫害人權的帽子,他們是這樣在操作上述的連署和這次的中天關台風波,都同樣是具有中國共產黨特色的鬥爭手段。

因為現今的中國已經大肆收買和滲透眾多的國際組織,包括WHO和人權委員會。他們越來越懂得以人權和其他左派議題進行大外宣和統戰,對台灣當然不會是例外,這是我們必須謹慎面對且正在發生的趨勢。

筆者無意煽動陰謀論,任意指稱台灣哪些標榜左派立場的團體或個人形同中共同路人。筆者長期關注與支持校園民主、勞權、性別平權、土地正義等倡議與行動,完全無法認同於參與秋鬥的團體對中天不是力挺,就是保持沈默,不願切割,甚至對於整個秋鬥在媒體版面上被中天和國民黨整碗端去、被「硬騎」,沒有一點不平之鳴。這不等於間接承認彼此的同盟關係嗎?

如果「左派」在當前台灣的時代氛圍裡還有任何理想性,還代表任何崇高的普世價值,就必須堅定地支持圖博、東突和香港人權,捍衛台灣主權和國際生存空間,必須主張淘汰劣質的中國代理人媒體。如果這樣叫反中,何樂而不為?如果左派不這樣反中,左派還有什麼資格叫左派,只會讓更多人把「左派」當作恥辱的標記。

作者任教於臺灣師範大學英語系,不務正業,致力跨越學術藩籬,畢生最大夢想是臺灣人成為有知識、正義感和寬闊世界觀的新民族。

留言評論
黃涵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