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市政府應戒節慶式活動毒癮

陳文瀾
262 人閱讀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在相隔253天後,台灣再度出現武漢肺炎的本土感染案例。因正值耶誕、元旦2大節慶前夕,許多原正高分貝宣傳的室內、戶外集會,是否將繼續舉辦,讓眾舉辦單位進退維谷、舉棋不定。

在眾舉辦單位中,又以縣市政府的決定,最受媒體與社會大眾關注。然而,縣市政府爭相舉辦耶誕、跨年集會,本非現代化國家之正常現象,值此疫情蠢蠢欲動之際,理應率先喊停,不讓疫情有擴散之機;非但今年應取消,來年也應通盤檢討所有活動,不再舉辦譁眾取寵、錦上添花、與民爭利之節慶式活動。

政府舉辦大型音樂、節慶活動,鼻祖乃是陳水扁。20世紀90年代中期,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多項變革、創舉影響深遠,不僅民進黨籍縣市首長紛紛仿效,連對陳水扁口誅筆伐的國民黨政治人物,在贏取百里侯之位後,同樣跟隨景從。如今,縣市政府已是台灣最大的公關業主,每年都有數不完的活動,讓公務員疲於奔命。

1994年,陳水扁在國民黨、新黨圍攻下,驚險當選台北市長。當選前,陳水扁捨棄黨外、民進黨草創時期的悲情訴求,轉以「快樂、希望」為競選主軸,成功拓展青年、中間選票;當選後,台北市政府接連舉辦多場大型活動,改變國人對政府的刻板印象,政府就此從「君父」轉為「公僕」,並帶動台灣的活動熱潮。

當時,台北市政府「以活動推動政策」的策略收效宏大,無論是音樂祭、電影節,皆引發熱潮、深獲好評,為僵化已久的台灣社會,注入蓬勃朝氣,除了讓台北市民的生活更精采、多元,文化、音樂、公關產業受益,也讓同志平權、轉型正義等議題,獲得廣泛注目、討論。

陳水扁的媒體形象,更從齜牙裂嘴、得理不饒人的國會大聲公,躍居政壇新偶像;為2000年在總統大選中勝出,奠定厚實的基礎。此後,台灣縣市政府熱衷舉辦大大小小的活動,迄今熱潮不歇;縣市首長們深信,活動舉辦得愈多,愈能凝聚人心、拉抬人氣,有助於自己再上層樓。

其實,早在20多年前,就有論者點評台北市政府此舉不妥。主要論點包括:政府不應混淆自身角色,若過度著重於表面功夫,必將本末倒置,掩蓋住基礎建設之缺失,以文化符號包裝的節慶式活動過多,文化施政將流於形式,實質內容反被忽視,更將排擠民政、社福、教育等部門的預算。

不過,言者諄諄、聽者藐藐,縣市政府依然故我,舉辦活動愈來愈頻繁、氾濫,有時連活動名義都懶得發想,純粹只是為辦活動而辦活動。起初,縣市政府只舉辦跨年活動,接著觸角慢慢延伸至其他節日,甚至連與台灣無甚關連的萬聖節,亦不乏縣市政府舉辦活動。

因唯恐落於人後,財政寬裕的縣市政府全年活動行程滿檔,連財政困窘、債台高築的縣市政府,也勒緊褲帶、打腫臉充胖子,舉辦跨年等活動。遺憾的是,節慶式活動過於頻繁,彼此愈來愈類似,毫無新意、創意,已與秀場無異,亦與政策、理念宣傳脫鉤,淪為藝人、網紅賺easy money的場合。

近年來,若干縣市政府如苗栗縣政府、花蓮縣政府等,更變本加厲,不惜舉債舉辦大型活動,以籠絡媒體、縣民;縱使施政千瘡百孔、弊案橫生,首長滿意度仍名列前茅。由於屢試不爽,故代代縣市首長皆如法泡製,鎮日忙著出席各式活動,爭取媒體曝光度,不願埋頭除弊、興利、助弱、扶傾,擘劃縣市遠景。

多不勝數的公辦節慶式活動,樂的是縣市首長、公關公司與媒體,苦的是被迫加班的基層公務員,與熱門活動地點周遭的民眾。媒體早已不批評此類活動,因為它們倚賴活動廣告、置入性行銷挹注獲利,或成立公關公司承攬活動,且最易在競標案中得標。

可憐亦可恨的是,節慶式活動若獲好評,縣市首長樂得享受掌聲,但若獲惡評或出紕漏時,基層公務員卻得受懲處。而節慶式活動更是熱門活動地點周遭民眾的夢魘,則得忍耐交通堵塞、噪音穿腦,但報警亦無用,因為帶頭擾民的正是政府。

如今,縣市政府節慶式活動已衍生龐大的產業供應鏈,賴此維生者不知凡幾;每逢SARS、國際金融海嘯、武漢肺炎疫情等重大事故時,其更是諸多公關公司、藝文工作者與藝人的生命線。因此,縣市政府停辦耶誕、跨年集會,必將影響許多人的生計。

但殷鑑不遠,歐美國家疏忽防疫,迄今仍無法有效控制武漢肺炎疫情,導致經濟活動停擺。本土疫情再現,代表台灣民眾防疫意志已然鬆懈,此時縣市政府續辦大型活動,實為反智之舉,若造成疫情擴散,造成的經濟損失,必將遠超過停辦;政治人物「願承擔一切政治責任」等空話,更應遭嚴厲譴責。

武漢肺炎疫情進逼之際,正是台灣縣市政府戒除節慶式活動毒癮的最佳時機。縣市政府不是不能舉辦活動,而是不應舉辦節慶式活動;許多藝文、教育、環保、健康、公益、運動類活動,若非政府舉辦,恐怕很難永續經營。至於節慶式活動,理應「國退民進」,地方政府、縣市首長亦應回歸本位,將精力與經費花在可讓人民更幸福、便利的地方。

畢竟,縣市政府舉辦的節慶式活動,囿於官方美學,總無法大開大闔;活動雖多,卻千篇一律,總和價值比不過西方明星一場演唱會。「國退民進」之初,產業供應鏈雖一時遭受重挫,從業者卻必將自尋出路,不再倚賴政府豢養,反倒可讓民間美學大鳴大放、多元邁進,創造出更高娛樂性的集會!

作者學生時代,醉心科學、哲學、棒球,就業後,出版過政治、教育、體育、財經類書籍,現專事產業研究。

留言評論
陳文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