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捷罷免案失敗過後,部分藍營政治人物及支持者又再次發起罷瑤刪Q,意圖罷免台北市第一選區民進黨籍立委吳思瑤、台中市第二選區基進黨籍立法委員陳柏惟,但不僅只是罷免行動,今年8月份也將迎來重啟核四、禁止美豬進口及公投應綁大選三項公投案,在公投後不到半年,國民兩黨將會陸續決定競選縣市首長的人選,並且逐步進行選戰布局,因此今年8月份的公投可說是2022縣市首長大選的前哨戰。
圖片來源:華視新聞頻道Youtube
目前中選會所公布的三項公投案,分別是(1)禁止美豬進口(2)未來公投綁大選(3)重啟核四商轉,依照目前公投案通過門檻來看,這三項公投案有非常大的可能將會過關,其中公投綁大選應較為無礙,但禁止美豬進口及重啟核四並商轉兩項公投案,將會大幅的衝擊能源轉型及參與多邊國際貿易兩項既有的政策。
泛綠及泛進步陣營共識難以凝聚
強勢的公投戰場正在逼近,但從禁止美豬進口的議題來看,民進黨部分民代因選區因素,承受龐大的選民壓力因而投廢票,及在野小黨強烈的抗議,已經在在顯示出部分泛綠、泛進步陣營及其背後的選民,在短時間內沒辦法就此議題取得共識,甚至是分裂的。而在公投案中這不僅在禁止美豬進口的議題,恐怕也將更進一步的影響其他公投案的結果,進而被解讀為對能源轉型等相關政策投下不信任票。
因此,公投的結果,不僅將會大幅的衝擊民進黨及能源轉型等既有的政策,如果公投戰場失利,這個氣氛也將會延續到2022年底,不僅是縣市首長,各地方的議員恐怕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減少,北部議員將會有民眾黨及時代力量各取代藍綠的部分議員,南部都會地區議員將會有民眾黨與基進黨取代部分,北部都會地區尤其是台北,綠黨有機會可以多取得一兩席。
2022年的地方選舉,民眾黨或成最大得利者
並且,在非六都的鄉鎮市,因為過去民進黨在某些縣市,部分鄉鎮市首長無合適人選提名(能投入地方的資源缺乏連帶的使願意投入的政治人才缺乏導致),以至於過去經常有國民黨與國民黨本身分裂的無黨籍競選,甚至只有國民黨同額競選的情況。從選民屬性看來,民眾黨在這些區域具有一定的市場,很可能與這些無黨籍或者有意競選者尋求合作,加入民眾黨籍投入選舉,藉此衝刺2024年的選票,而參選人本身也可視情況,判斷是否以民眾黨的身分,繼續衝刺2024年的區域立委選舉,而這對其他小黨而言卻難以做到,整個2022年的地方選舉,民眾黨恐怕是最大的得利者。
因此,2022年預估雖然國民黨為首的泛藍陣營,或許在議員席次將會有部分減少,但民眾黨已有能力取代國民黨遺落的空缺,將整體泛藍陣營的席次最大化,並且不用背負國民黨過往的包袱,將有助於民眾黨爭取更多的青年選票。
因此,從整體的狀況來看,今年的公投及2022年的選舉都不樂觀。而其中最大的問題會在於,如何擴大非傳統綠營及進步陣營的選票?
重新找回2014-16年的合作模式,對抗國民、民眾兩黨的分進合擊
時間回到2014-16年,當時在318學運過後泛綠及泛進步陣營氣勢如虹,在對抗國民黨的大前提下,順利合作取得共識,2014年時各團體及籌備中的小黨,雖仍無力全盤承接,但也促使民進黨及泛綠陣營縣市首長及議員席次極大化,延續到2016年更進一步的合作,促使整體立委席次的增加,但這樣的合作態勢卻在其後因為各政黨間的衝突而消失。但2022年面臨國民黨及民眾黨的分進合擊時,泛綠甚至泛進步陣營如何重新取得共識進行合作,對抗國民黨及民眾黨的聯合將會成為至關重要的關鍵。
實際上,由於鐘擺效應及對民進黨的部分不滿,民進黨對於泛進步陣營及青年的吸引力不足,這些人如果沒有其餘小黨,恐怕將投向民眾黨陣營,因此如果基於擴大市場的立場,民進黨應與時代力量、綠黨及基進等小黨合作,促使各縣市議員席次的最大化,並且在部分無法提出候選人的選區甚至首長選區,以聯合提名支持小黨候選人的方式,促使小黨願意投入並且進行整合。
而其中最大的困難點在於,民進黨要相信泛進步陣營及小黨的監督並不是刁難,而泛進步陣營及小黨也要相信能與民進黨建立有效的溝通管道,進行政策與議題的磋商,才能有效的建立信任關係及共識,共同面對這場艱苦戰鬥。
作者為彰化師範大學公共事務與公民教育系碩士生
- 不只是ME TOO而是台灣價值變遷的關鍵時刻! - 2023 年 6 月 23 日
- 公投,先從地方事務練習起! - 2021 年 3 月 21 日
- 八月公投案將成2022年地方選舉前哨戰 - 2021 年 2 月 21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