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棉不只是新疆棉的問題

黃涵榆
898 人閱讀

近日因為包括陳奕迅、彭于晏、張鈞甯等藝人表態力挺「新疆棉」,引發台港中等地民眾正反兩極化的反應,也使得「新疆棉」成為輿論熱議的焦點。在估狗搜尋引擎輸入關鍵詞「新疆棉」,顯示的新聞報導結果為2千4百多萬則,超過武漢肺炎的1千9百萬則,更遠超過藻礁的1百90萬。(註:筆者暫時借用「新疆」這個不甚妥當的詞語方便讀者理解。筆者認為「新疆」這個名稱就已經預設某種大中國主義的歷史觀和意識形態,若尊重族歷史和自主權,正確的稱呼應該是「東突厥斯坦」或「東土耳其斯坦」。)

這會不會只是另一個來來去去一窩蜂的媒體和群眾現象,維吾爾人強迫勞動和種族清洗的問題很快就會被其他新聞熱潮淹蓋?或者面對藝人表態我們注定只能訴諸民族主義情緒力挺或謾罵嗎?「新疆棉」作為一個新聞事件反映出什麼樣的中國和國際局勢?台灣又該如何應對?

圖片來源:中國國民黨臉書粉絲專頁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

此次「新疆棉」事件引起熱議的引爆點是H&M宣佈停用新疆棉,加入Nike, PUMA, Adidas, New Balance, Converse, UNIQLO, ZARA等40多家全球知名運動商品與服飾品牌的禁用行列。它們都是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Better Cotton Initiative, BCI)的成員,而BCI在2020年10月發表調查報告,認定新疆棉生產過程持續發生維吾爾人被中國政府強迫勞動。

一如往常,中國政府在面對類似和美日澳等國貿易衝突或任何國際社會質疑和批判的聲浪,從不會透過和平理性的機制坦然面對和處理問題,而是有計劃地透過官方機構、媒體和群眾,掀起反外的民族主義狂熱和仇恨。台港那一票愛(中)國藝人表態效忠新疆棉和中國政府,就是這股民族主義狂熱的產物。

事實上這些國際品牌的行動算是遲緩的,畢竟美國智庫全球政策中心(Centre for Global Policy)早在2018的報告就已指出,超過57萬維吾爾人受到強迫勞動與嚴厲監控。BBC、半島電視等多家國際媒體、國內包括《報導者》也都已深入報導過維吾爾人受到中國政府系統性的種族清洗,包括監禁、強迫勞動、性侵甚至屠殺。也持續有逃亡至世界各地的維吾爾人挺身而出,血淚控訴中國政府的暴行。

中國政府一樣一如往常,如同對六四天安門屠殺的否認和新聞封鎖,把集中營美化成「再教育營」,甚至安排樣板戲讓媒體入內報導,維吾爾人多麼感謝政府讓他們得到重生。

中國政府對於維吾爾集中營欲蓋彌彰的做法讓人聯想到一則精神分析的笑話。某人跟朋友借一支茶壺,歸還的時候朋友發現茶壺破了一個洞要他賠償。那人先是堅稱歸還的時候還好好的,後來改稱借的時候就破了,最後說是朋友搞錯,借茶壺的不是他。

藝人和品牌在於有沒有格調的差別

拋開種族淨化和民族主義這些沈重的議題不談,新疆棉事件也是國際品牌和全球經貿重整的一環。在商言商,強迫勞動對任何一個品牌的聲譽都是弊大於利。沒有宣示禁用新疆棉的品牌的股價已經或可預期地將暴跌,而有宣示的品牌是否真心抵制還有待觀察,單就宣示禁用這個動作引發全球社會對強迫勞動的關注,也許就是一個正面的附加價值。

筆者不清楚那些表態挺新疆棉的藝人有沒有看國際新聞的習慣、他們是不是「高級文盲」,但「寧可」選擇不相信他們挺新疆棉表示他們也挺強迫勞動和種族淨化。他們也許不是民族主義狂熱份子,但是可以確定是唯利是圖,朝思暮想的就只是中國廣大的市場和商業利益。

這說來也不是什麼本質上的惡,藝人也好商人也好,利益取向似乎也是天經地義,只是有沒有格調的差別罷了!但筆者不認為有必要譴責和出征這些藝人。他們不管真心或假意透過表態標示自己的中國品牌,而中國品牌向來以山寨和黑心商品著稱。他們為了中國寧可自外於國際社會,甚至必須為片面解約負擔鉅額違約金,為自己的無知或偏狹付出慘痛代價,也是剛剛好而已。

筆者相信消費者在消費者自主意識抬頭的時代,有權也有必要檢視藝人和品牌的商譽。除了新疆棉之外,當特定跨國企業被披露嚴重剝削勞力,而且像中國政府這樣態度惡劣強烈否認,也不謀改善之道,我們是否也有足夠的道德勇氣強烈抗議和採取抵制行動?傾中舔中企業和藝人何其多,我們是否只是選擇性地把怒氣投向特定目標?

反思商品與現代性的黑歷史

維吾爾人強迫勞動的議題值得國際社會持續關注和行動。類似《苦勞網》和自稱左派的學術界和文化界人士總是喜歡抨擊西方國家自己就有殖民壓迫的黑歷史,以此為中國政府的人權迫害洗白。

打開包括咖啡、可可粉、橡膠、棕櫚油、成衣、鑽石等商品的歷史,漁業、鐵路、建築工程等,甚至整個現代性的發展歷史,每一頁都有對有色人種、少數族群、女性、兒童甚至自然的壓榨和剝削,也不乏系統性虐待和性侵。不論東西方,我們所熟悉的現代文明及其價值,包括舒適與便利,都離不開壓迫的歷史。

我們也許無法改變歷史軌跡回到前現代或沒有資本主義的年代,但民主開放的社會可貴之處在於自我批判、歷史反思和追求正義的機制和程序,這些也正好是共產中國所欠缺的,也是那些企圖為中國暴行洗白的統派和左派人士不願意承認的。所以《苦勞網》的王姓主編只是輕輕地提到中國不應該偏離「一統多元」(台灣的左派總是擅長戲耍看似高深的學術語言)的文化體制,將種族迫害「文化化」,而國民黨則是弱弱地牛頭不對馬嘴的呼籲兩岸當政者不要忽視台商的權益。

正視中國的文化入侵

在中國這樣的極權體制裡,統治者的意志貫穿整個社會網絡,公私領域的每一個層面都無所遁形,文化、藝文與娛樂活動也不例外。藝人們傾中舔共除了有市場誘因之外,更具有統戰的意義。

中國政府利用藝人表態對台進行恫嚇和統戰已經不是第一次,各項相關調查和研究都顯示,中國正透過以交流為名的統戰參訪團和徵文比賽、抖音、電視劇、遊戲、流行語彙等層面,加深對於台灣年輕世代的影響和入侵。

傾中舔共藝人和政客何其多,中國對台統戰在台灣社會內部盤根錯節。台灣人沒有本錢再幻想年輕世代是「天然獨」。與其出征特定藝人,台灣社會如果要保有民主生活和人性價值,更需要做的是深刻檢視到底是什麼樣的教育、媒體和社會體制讓中國滲透和統戰有機可趁。

臺灣做好準備因應新的國際秩序了嗎?

對中國體育投注雄厚資本的跨國品牌是否會撤銷贊助,中國是否會因為過度操作排外狂熱自食惡果,因而採取更極端的手段,都有待我們密切關注。雖然拜登上台至今也才弱弱地開了一次國際記者會,宣示在他任內絕對不會讓中國稱霸,但是美國、印度、日本、澳洲等國在東海與南海地區,都持續有向中國宣示實力的行動,甚至連英國海軍都計畫重回東亞,日前菲律賓海軍更派出軍艦準備向兩百多艘靠近島嶼領土的中國漁船開火。

日前中國政府驟然宣佈禁止臺灣鳳梨進口中國,在政府與民間通力合作靈巧反應,反而打開更多的國際貿易通路。新疆棉不只是新疆棉的問題,而是民主或極權基本價值的選擇,糾結著經濟、政治、軍事、文化與心理各個面向,牽動著臺灣是否能夠繼續靈巧地在一波又一波國際緊張局勢中打開活路。

筆者衷心期盼,臺灣人作為一個新興民族對於維吾爾人苦難的關注,不應只是一波來來去去的新聞熱潮。不該發生在東突厥(不稱「新疆」)的,就不應該發生在任何地方任何人身上,包括為臺灣阿公阿嬤把屎把尿的東南亞看護和讓大家飽食遠洋美味海鮮的漁工。

留言評論
黃涵榆
Latest posts by 黃涵榆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