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文化教育書摘書評歷史 預支未來的弱勢民族:吳叡人的《福爾摩沙意識形態》 蕭育和 2025 年 4 月 3 日 蕭育和 2025 年 4 月 3 日 以絕對的否定所肯定的,是作為超越自己與他者絕對之一致,由己發現的共同世界,人之存有所擁有的超越,是時間空間的超越。 ──洪耀勳,〈風土文化觀:與臺灣風土之間的關聯〉 弱勢是一種光榮,因為弱勢對任何文學都意謂著革命。 ──德勒茲(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專欄作家政治書摘書評社會超越的光 我們當中只有一個人是對的,而那個人不是我:安愛波邦《獨裁者聯盟》 張茵惠 2025 年 3 月 10 日 張茵惠 2025 年 3 月 10 日 安愛波邦(Anne Applebaum)在《獨裁者聯盟:專制政權如何互相幫助與布局跨國金權網路》(Autocracy, Inc.: The Dictators Who Want to Run the World)中剖析了當代威權 …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世界與在地之間國際專欄作家政治書摘書評社會 網路科技發達,社會高度不均的中國──評《鍍金的鳥籠》 鄭力軒 2025 年 3 月 7 日 鄭力軒 2025 年 3 月 7 日 2023年臺灣出身的學者哈佛大學社會學系雷雅雯教授分析中國科技業發展的著作The Gilded Cage: Technology, Development, and State Capitalism in China(中譯:鍍金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書摘書評 用圖像軟化嚴肅的歷史:談台灣學運漫畫《青春自由夢》 劉德容 2025 年 2 月 7 日 劉德容 2025 年 2 月 7 日 「人類對抗權力的鬥爭,就是記憶與遺忘的鬥爭。」米蘭・昆德拉說。 從古至今,許多的重要事件到現在依然能被大眾所記得,就是因為有人花心思記載並傳承下來,不至於被時間沖淡,或被有心人士刻意掩蓋。 在文字與教育尚未完全普及的過去,要想傳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書摘書評 評《國度、權柄、榮耀》 邱師儀 2025 年 1 月 22 日 邱師儀 2025 年 1 月 22 日 《國度、權柄、榮耀》一書,是由大西洋月刊的作者亞伯達(Tim Alberta)所寫,探討美國的宗教右翼,鎖定在福音派如何在川普旋風捲起與茁壯的過程中分裂為兩派。一派包含作者是對於川普的批判派,另一派對於川普深信不疑,或可稱為福音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世界與在地之間國防外交專欄作家政治書摘書評 從制度的深層結構理解中共──評《制度基因》 鄭力軒 2025 年 1 月 9 日 鄭力軒 2025 年 1 月 9 日 史丹佛大學中國經濟與制度研究中心的許成鋼教授的鉅著《制度基因—中國制度與極權主義制度的起源》的中文版於2024年11月於台灣出版,立刻引起各界注目,不僅迅速再刷,不同立場的機構也接連舉辦多場座談討論這本書,顯見這本著作的重要性。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書摘書評社會 烹小鮮的行政專業,要怎麼才能在民主社會受到適當的重視?──評《誰讓公務員生了病?》 陳敦源 2024 年 11 月 29 日 陳敦源 2024 年 11 月 29 日 個人第一次接觸這本書是在疫情前,讀到一篇英文書評,有上網翻看了一些內容,大致理解本書的論述後,就沒有太關注其後續發展;但真正引起我興趣的,是在2023年底,一位名為「壽司坦丁」的知識網紅,在YouTube上傳了一個「基層公務員有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時代與人物書摘書評 《我是炸藥:尼采傳》與《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新譯分享 彤雅立整理 2024 年 11 月 22 日 彤雅立整理 2024 年 11 月 22 日 德國哲學家尼采(Friedrich Nietzsche, 1844 – 1900)的的思想與著作對於當代世界影響甚鉅,今年適逢尼采的180歲冥誕, 聯經出版社特別於九月隆重出版《我是炸藥:尼采傳》(I Am Dynamite!: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安全政治書摘書評社會 詐騙「實驗」的逆襲:從香港到《打台灣,不如騙台灣》 吳易叡 2024 年 9 月 26 日 吳易叡 2024 年 9 月 26 日 2024年七月下旬,香港立法會議員葉劉淑儀在英國《泰晤士報》的文字專訪上直言:香港的「民主實驗」已然失敗,香港社會與西方價值不容,特別行政區必須接受共產黨的治理。如此少見坦白的文字,除了昭揭「一國兩制」的潰敗之外,也承認這個制度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書摘書評 中國大玩吞民族主義之火,我們呢? 黎胖 2024 年 9 月 20 日 黎胖 2024 年 9 月 20 日 手撕鬼子、肩扛土炮、丟手榴彈打下飛機的抗日神劇,往往令我們這些外國觀眾看了覺得匪夷所思,為何能通過中國的審核和得到觀眾喜愛?這源自於文化大革命結束後,中國因應新局勢的需求及社會轉變,試著重塑歷史記憶、將其服務於現實政治的努力。這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