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視政治教育文化教育歷史社會 關於《餘燼》,以及整個臺灣社會都還需要重建和練習的事 羅融 2024 年 12 月 3 日 羅融 2024 年 12 月 3 日 多年來我都鼓吹台灣需有更多描繪白色恐怖時期加害者的文化內容(小說、影、視、漫畫……),《餘燼》做了嘗試,更引起諸多討論,都是好事。有關注、有討論、有票房,才會有更多願意碰觸討論白色恐佈的作品,我深深的期待。 劇情片不是紀錄片,也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文化教育歷史 和平新生天橋:見證「車本思考」與「人行安全」辯證的時代產物 莊詠竹 2024 年 11 月 18 日 莊詠竹 2024 年 11 月 18 日 2024年10月24日,台北市政府新工處透過一張A4大小的粉紅色工程通知宣布將拆除和平新生天橋,這一舉措引發在地居民的強烈抗議,成立「守護新生天橋」團體並發起連署,希望能夠保留天橋。支持拆除者認為,拆除這一「車本主義」時代的產物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寧可沉思專欄作家政治文化教育歷史社會 台南400:台灣和西方相遇400年的印記和省思 陳詩寧 2024 年 11 月 12 日 陳詩寧 2024 年 11 月 12 日 籌備多時亦花費大量資源的「台南400」活動,已經到最後兩個月,每到週末台南市區非常熱鬧,不輸給以大型演唱會吸客的高雄市。台南的文化資產和高雄的海港地景,實為近20年來樹建南台灣的兩大觀光瑰寶。 台灣與西方相遇之初在台南 雖然主辦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書摘書評歷史 重讀中途島戰役:公民軍人的奇蹟勝利 黃宏吉 2024 年 9 月 17 日 黃宏吉 2024 年 9 月 17 日 【作者聲明】 本文先前將《銀翼狂潮:美國如何在中途島贏得太平洋戰爭》(The Silver Waterfall: How America Won the War in the Pacific at Midway)一書誤植為歷史小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書摘書評歷史 痛罵賴皮寮的你,請別忘記《末代女礦工》 廖郁雯 2024 年 9 月 6 日 廖郁雯 2024 年 9 月 6 日 賴清德總統在2024大選前,對於萬里礦工工寮老宅爭議,宣布交付公益信託。民進黨亦於8月27日宣布,賴萬里老宅將規劃為「萬里礦工生活紀念館」,預計今年10月正式對外開放。選舉前夕,礦區居民的居住權、違章建築的話題熱議,流量成千上萬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書摘書評歷史 二戰史給臺灣社會的啟示──《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簡介 張國城 2024 年 8 月 30 日 張國城 2024 年 8 月 30 日 本書是我讀過的最好二戰史之一。 探討軍事和戰略議題,歷史積累非常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已經過去八十幾年了,但是作戰的方式、運用的戰術很多對今天的戰爭仍然有重大的參考價值,包括空權的重要性、裝甲作戰等等。許多人對於戰爭如何進行、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書摘書評歷史 氣候變遷的歷史回顧──《價崩》的當代用心 黎胖 2024 年 8 月 23 日 黎胖 2024 年 8 月 23 日 在當今,氣候變遷對有些人來說是切切實實的感受,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只是虛晃一招的詐財謊言,並非真實發生的情況。而精研明代的漢學家卜正民,在這本《價崩》透過一道道物價和糧價比較,鋪陳開展歷史圖景,顯示氣候變遷對生活在明朝的人們是無法迴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文化教育歷史社會體育 巴黎奧運──衝突的協奏曲 石明謹 2024 年 8 月 6 日 石明謹 2024 年 8 月 6 日 奧運的本質 奧運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奇妙的存在,古典奧運出現在希臘城邦時代,當時的比賽項目,最初是為了軍事訓練,馬拉松(長跑)是為了增強士兵的體能,鐵餅與標槍對應的是投石兵與擲矛兵等戰鬥能力,甚至還有武裝賽跑、混合格鬥、馬車戰車競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世界與在地之間專欄作家文化教育書摘書評歷史 陳紹馨的難題—重讀〈中國社會文化研究的實驗室:臺灣〉 鄭力軒 2024 年 7 月 12 日 鄭力軒 2024 年 7 月 12 日 由孔邁隆榮退想到陳紹馨 近日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孔邁隆(Myron Cohen)來台,特別到美濃這個他做了幾十年田野的地方退休,許多當年田野報導人的子女也都到場,相當感人。孔邁隆教授最為人稱道的是1960年代在美濃進行田野調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文化教育歷史 近代世界的殖民與啓蒙──紀念臺南開城四百周年 李弘祺 2024 年 7 月 8 日 李弘祺 2024 年 7 月 8 日 對於人類歷史的解釋,一般人大概是認爲每一個時代都有它内在的一貫性,事件之間都有相似的模式,相互間有一定的關聯。我們可以簡單說這個是一種時代的「精神」。 「意見的氣候」貫穿文藝復興時代 如果用懷海德(A N Whitehead)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