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書評歷史 二戰史給臺灣社會的啟示──《二戰:帝國黃昏與扭轉人類命運的戰爭》簡介 張國城 2024 年 8 月 30 日 張國城 2024 年 8 月 30 日 本書是我讀過的最好二戰史之一。 探討軍事和戰略議題,歷史積累非常重要。第二次世界大戰雖然已經過去八十幾年了,但是作戰的方式、運用的戰術很多對今天的戰爭仍然有重大的參考價值,包括空權的重要性、裝甲作戰等等。許多人對於戰爭如何進行、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書摘書評歷史 氣候變遷的歷史回顧──《價崩》的當代用心 黎胖 2024 年 8 月 23 日 黎胖 2024 年 8 月 23 日 在當今,氣候變遷對有些人來說是切切實實的感受,對於另一些人來說只是虛晃一招的詐財謊言,並非真實發生的情況。而精研明代的漢學家卜正民,在這本《價崩》透過一道道物價和糧價比較,鋪陳開展歷史圖景,顯示氣候變遷對生活在明朝的人們是無法迴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文化教育歷史社會體育 巴黎奧運──衝突的協奏曲 石明謹 2024 年 8 月 6 日 石明謹 2024 年 8 月 6 日 奧運的本質 奧運在人類歷史上一直是奇妙的存在,古典奧運出現在希臘城邦時代,當時的比賽項目,最初是為了軍事訓練,馬拉松(長跑)是為了增強士兵的體能,鐵餅與標槍對應的是投石兵與擲矛兵等戰鬥能力,甚至還有武裝賽跑、混合格鬥、馬車戰車競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世界與在地之間專欄作家文化教育書摘書評歷史 陳紹馨的難題—重讀〈中國社會文化研究的實驗室:臺灣〉 鄭力軒 2024 年 7 月 12 日 鄭力軒 2024 年 7 月 12 日 由孔邁隆榮退想到陳紹馨 近日哥倫比亞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孔邁隆(Myron Cohen)來台,特別到美濃這個他做了幾十年田野的地方退休,許多當年田野報導人的子女也都到場,相當感人。孔邁隆教授最為人稱道的是1960年代在美濃進行田野調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文化教育歷史 近代世界的殖民與啓蒙──紀念臺南開城四百周年 李弘祺 2024 年 7 月 8 日 李弘祺 2024 年 7 月 8 日 對於人類歷史的解釋,一般人大概是認爲每一個時代都有它内在的一貫性,事件之間都有相似的模式,相互間有一定的關聯。我們可以簡單說這個是一種時代的「精神」。 「意見的氣候」貫穿文藝復興時代 如果用懷海德(A N Whitehead)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人權政治文化教育時代與人物歷史社會 歷史已經發⽣,記憶豈容遺忘!──519白恐記憶日 呂昱 2024 年 5 月 3 日 呂昱 2024 年 5 月 3 日 文學必然承載著記憶,尤其在台灣命運多舛的這塊土地,不得不仰賴文學書寫縷刻無限記憶而衍生出一種內化的抗爭性格。 閱讀《靈魂與灰燼:臺灣白色恐怖散文選》的套書裡,兩位編者童偉格、胡淑雯在序言裡,一開頭即詮釋著: 受難者的時間是無限綿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書摘書評歷史 讀朱敬一院士關於《非驢非馬》評論的感想與回應 雷祥麟 2024 年 4 月 27 日 雷祥麟 2024 年 4 月 27 日 朱敬一院士針對拙作《非驢非馬:中醫、西醫與現代中國的相互形塑》在臉書發表了一篇長達兩千字的評論,讀完覺得十分感佩。平日我在讀完帶給自己啟發的書籍後,也不時會覺得應該努力寫下我的心得,好與愛書人在分享閱讀中得到更深的理解、思考與喜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影視歷史 《商魂》的背後:戰後初期臺灣經濟的風起雲湧 許雅玲 2024 年 4 月 25 日 許雅玲 2024 年 4 月 25 日 《商魂》以國產實業創辦人林燈為原型,講述1950年代臺泥(劇中之華泥)民營化背後的商戰。劇中華麗考究的時代氛圍引起廣泛的注目,也不少人討論,到底劇中的五大家族,是否對應到真實歷史的臺灣五大家族?林燈的出身背景又是如何?為何苦苦追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時代與人物歷史社會 戰後台灣推介現代藝術第一人:被遺忘的顧獻樑 李志銘 2024 年 3 月 20 日 李志銘 2024 年 3 月 20 日 每年台北國際書展,我總是會特別留意那些各大學出版社、地方文化局處、圖書館、故宮、中研院等政府出版品攤位。實際上,這些政府單位或學術機構雖然經常不乏某些選題別具特色、內容質量俱佳的出版書籍,卻往往被主流的書評媒體與一般書店通路所忽 …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政治歷史 東京警視廳創立150周年紀念—日本近代警察制度建立初探 陳尹暐 2024 年 3 月 15 日 陳尹暐 2024 年 3 月 15 日 天皇和皇后親臨警視廳 2024年一開年,日本就發生了令人痛心的「令和六年能登半島地震」。震災後兩星期的1月15日,天皇與皇后親臨緊鄰皇居的警視廳訪視;一方面悼念能登地震的受難者,一方面期許警視廳除善盡首都警察的功能外,也要扮演好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