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政治淨零轉型產經財金 清潔能源產業黃金契機:台灣如何學習英國創新資金激勵機制 王偉鴻 2024 年 11 月 15 日 王偉鴻 2024 年 11 月 15 日 在COP29全球氣候高峰會英國首相Keir Starmer近日宣布具重大意涵的英國清潔能源政策,展示英國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政策遠見。英國目標不僅是國內能源供應的自給自足,更是塑造一個以綠色技術創新與綠色金融為核心的清潔能源經濟體,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政治淨零轉型產經財金社會 非核家園前夕的回顧與展望 陳秉亨 2024 年 10 月 30 日 陳秉亨 2024 年 10 月 30 日 二次能源轉型與多元綠能是全球趨勢 隨著最後一部老舊核電機組的歲修,台灣迎來41天的核電歸零狀態,媒體用「罕見」來形容,其實是歷經過去八年艱辛的能源轉型過程結果。全球能源轉型已經成為無法逆轉的趨勢,尤其在面對氣候變遷的壓力下,各國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產經財金財經 AI 推動數據中心,電從那裡來? 張國鑫 2024 年 10 月 14 日 張國鑫 2024 年 10 月 14 日 隨著AI(人工智慧)的進步,數據中心的建置如雨後春筍。資料中心存放AI運算的基礎設施,如伺服器、資料儲存硬碟和網路設備。這些數據中心不但是AI運算的核心,也支持從金融交易到社交媒體的各種服務。數據中心的迅速擴張對電力供應構成了重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法律淨零轉型產經財金 借鑒國際經驗推動台灣地熱發展 蔡維哲 2024 年 9 月 24 日 蔡維哲 2024 年 9 月 24 日 台灣位於環太平洋火環帶,擁有豐富的地熱資源潛力。然而,地熱開發在台灣的進展相對緩慢,主要受限於初期探勘成本高昂、金融機構對地熱專案融資的不熟悉,以及法律制度的不完善。本文借鑒土耳其與印尼等國的成功經驗,期望能從金融層面為台灣地熱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政治產經財金財經 借鏡美國強韌電網策略 張國鑫 2024 年 9 月 2 日 張國鑫 2024 年 9 月 2 日 電網老舊加上能源轉型、車輛電氣化以及耗費大量電力AI崛起的挑戰,如何強韌電網在美國也是很重要的課題。7月美國發布2024年電網現代化策略,明確指出要達到電網現代化必須整合各種電源、強化電網的安全、解決儲能和分散電源對電網造成的挑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台灣新議程Taiwan Agenda專欄作家政治產經財金 電動車、能源與AI 周奕成 2024 年 8 月 26 日 周奕成 2024 年 8 月 26 日 能源問題是台灣生存根本問題。AI 則是台灣亟欲加入全球佈局的策略產業。台灣還有一項有可能產生巨大戰略價值的產業,就是電動車產業。 此時應該要做整體策略思考,讓電動車、能源與AI 三種產業可以形成互相正向影響的生態系。 電動車產業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政治產經財金財經 以淨零碳排為前題的國際能源趨勢 張國鑫 2024 年 6 月 11 日 張國鑫 2024 年 6 月 11 日 南韓能源政策的轉變 南韓於5月31日公布了未來15年的能源計劃草案,草案中特別提到為滿足資料中心和半導體製造不斷增加的用電需求,南韓在未來十年將大幅增加再生能源和核能發電。再生能源的比例將從2022年的約9% 提高到2038年的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寧可沉思專欄作家政治產經財金社會 記一場六月的盛宴:AI時代來臨,哦你也在這裡 陳詩寧 2024 年 6 月 11 日 陳詩寧 2024 年 6 月 11 日 2024年,當眾多電子業CEO在擁擠會場、台菜餐廳、美食夜市相遇,或許有這種感受:張愛玲曾寫過,於千萬人之中,於千萬年之中,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剛巧趕上了,哦你也在這裡。 上次我有類似感受,是在2001年6月去上海採訪中國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世界與在地之間專欄作家政治社會 賴政府的挑戰:物價政治 鄭力軒 2024 年 5 月 31 日 鄭力軒 2024 年 5 月 31 日 臺灣的人均GDP(GDP per capita)有一個非常特殊的現象,就是以美金計價的名目所得與購買力平價(PPP)所估計的實質所得間距有異常的巨大落差。以2022年為例,臺灣的名目人均GDP33000美元左右,大約是高所得國家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政治淨零轉型產經財金社會 藍白勿扯能源轉型後腿 陳秉亨 2024 年 5 月 1 日 陳秉亨 2024 年 5 月 1 日 2011年3月11日發生的福島核災,讓社會了解核子事故對經濟、社會之重大影響,加上核四工程前後發生多起弊端,乃至於2014年柯文哲當選市長之後、2016年國民黨朱立倫參選總統時,都主張非核家園。雖然核災已過13年,以日本先進的工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