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防外交專欄作家建國路上政治文化教育社會 仇恨語言不是失言或玩笑開過頭而已! 黃涵榆 2023 年 5 月 10 日 黃涵榆 2023 年 5 月 10 日 豈是不懂事、玩笑開過頭? 台中一中近日傳出園遊會出現羞辱原住民的海報,雖然事件發生當下就緊急撤除海報,但仍有學生繼續霸凌班上原住民同學。事件在經民意代表披露之後,校長出面道歉,強調承擔一切責任,並加強校園族群平等和反霸凌教育。台 … 6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影視政治社會譬諸一嶼 黃國書與台灣版本的黑暗榮耀 蕭育和 2023 年 3 月 27 日 蕭育和 2023 年 3 月 27 日 韓劇《黑暗榮耀》在台灣熱映,描述多年前受到暴力加害的女子韜光養晦、生聚教訓,慢慢等待時機成熟,一口氣對當年的加害者發動絕地復仇。充滿血腥與暴力的復仇劇碼之所以能獲得共鳴,至少要有兩個社會心理條件:其一,觀眾認為正義必須被伸張;其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人權政治歷史社會 二二八,我們有哀悼的權力嗎? 江昺崙 2023 年 2 月 28 日 江昺崙 2023 年 2 月 28 日 每年到了二月二十八日,一些關心臺灣歷史的青年朋友,就會舉行「共生音樂節」。且一如往例,會有大量鄉民到共生音樂節粉專留言吐嘈(請見共生音樂節粉專圖)。 講求「共生」卻頻遭犀落攻訐 共生音樂節之所以名為「共生」,就是希望臺灣社會一起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人權政治歷史社會 轉型正義,緩慢、遲到的正義 李中志 2022 年 12 月 29 日 李中志 2022 年 12 月 29 日 「轉型正義」(Transitional Justice)的概念最早出現在戰後的紐倫堡與東京大審,戰勝國小心翼翼,不希望正義成為勝利者的正義,重踏一戰後的錯誤,但這個詞要到90年代之後才被普遍使用。例如杭亭頓1991年出版的《第三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影視政治社會 僅僅記憶是不夠的──《非常上訴》與《皇都電姬》中的轉型正義 鴻鴻 2022 年 11 月 24 日 鴻鴻 2022 年 11 月 24 日 近年來,隨著白色恐怖檔案逐步解密,各種回憶錄及白色恐怖小說選、散文選也紛紛出版,藝術家根據白恐記憶的「再創作」不斷提出當代觀點,相關議題的劇場演出也蔚成風氣。近兩週在國家戲劇院演出的《非常上訴》和台北藝術中心演出的《皇都電姬》剛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政治教育法律 「教官退出校園」有清楚的法制化脈絡 陳俊宇 2022 年 10 月 3 日 陳俊宇 2022 年 10 月 3 日 十二年國教下的教官去留問題 馬政府時期教育部為推動「十二年國教」,啟動教育法規全面大翻修,2013年,立法院審查《高級中等教育法》修正案,其中草案第31條有關「軍訓室」之編制,引發朝野立委爭論。在民進黨立委強力爭取之下,立法院以 …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政治教育 教官退出校園不可逆,全民國防必須納入高新科技的戰技戰術 呂昱 2022 年 10 月 3 日 呂昱 2022 年 10 月 3 日 9月28日,中央社報導,民進黨的中常會後,據與會者轉述,由於專案報告提到全民防衛議題,中常會也討論到教官是否留在校園等議題;蔡英文在會中關切,為何教官會退出校園?因為有支持者認同教官要留在校園,可留在校園內教導學生基本的軍事知識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建國路上政治 雙北市長選舉與轉型正義 黃涵榆 2022 年 7 月 6 日 黃涵榆 2022 年 7 月 6 日 即便民進黨參選雙北市長的人選尚未明朗,代表國民黨參選的蔣萬安和侯友宜、柯文哲意志的延續者黃珊珊早已就戰鬥位置。這三個人都擅長營造或操控媒體形象,就雙北的執政人口與面積、預算規模以及過去市長的經歷而言,市長選舉幾乎就是總統大選的前 … 2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人權政治法律社會 從促轉會平反邱煌生案重省「解嚴」的意義 陳昱齊 2022 年 5 月 24 日 陳昱齊 2022 年 5 月 24 日 1987年的解嚴一直被認為是台灣自由化之路上的一個關鍵時刻,而宣布解嚴決定的蔣經國,也因此被許多人捧為「台灣民主化的推手」。在促轉會準備走入歷史之際,陸續公佈了幾號平復司法不法的案件,其中的520農民運動邱煌生案,既非戒嚴時期案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520前夕政策體檢系列人權政治歷史社會 只要和解、不要真相的台灣轉型正義? 林佳和 2022 年 5 月 17 日 林佳和 2022 年 5 月 17 日 2016年5月20日,第14屆總統就職演說,在「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小標下,蔡英文總統提及:「新政府要承擔的第三件事情,就是社會的公平與正義。在這個議題上,新政府會持續和公民社會一起合作,讓臺灣的政策更符合多元、平等、開放、透明、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