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狂潮》

254 人閱讀

一九四○年,亡國之前的狂舞

「神國」與「德意志」熱潮

一九四○年(昭和十五年),中日戰爭已陷入第四年的膠著狀態,但是若將初代神武天皇即位視為紀元元年,這一年也是紀元(皇紀)二六○○年,因此日本全國上下都為了聖地觀光或各種活動的「節慶消費」而沸沸揚揚,中日戰爭也因此被視為聖戰,國民總動員也找到藉口。同年,日本與在歐洲勢如破竹的納粹德國結盟,就此被捲入第二次世界大戰。此時的日本人尚未察覺瘋狂亂舞的日本正走向名為亡國的斷崖。

紀元二六○○年的經濟效應

這一年的元旦就在如神明附身般的亢奮下開始,伊勢神宮、橿原神宮(根據《日本書紀》的記載,神武天皇曾將皇居定於奈良縣畝傍山東麓,於是橿原神宮也於一八九○年〔明治二十三年〕於此創建)與各地神社都湧進比往年更多的初詣客。

皇居前方也有許多人齊唱日本國歌。早上九點被訂為「國民恭祝時間」,全國各地也於此時高呼「天皇陛下、萬歲」。根據政府的紀錄,若連同屬地計算在內,該年舉辦的慶祝活動共有一萬三千場,參加人數高達五千萬人。

之前紀元二五五○年(一八九○年)的節慶並未像這次舉國歡騰。紀元是於一八七三年(明治六年)的改曆採用,但不像西曆或元號如此普及。紀元二六○○年的慶賀是昭和特有的現象,也是一種刻意塑造的氣氛。

在眾多表演者之中,最為盡職的角色莫過於媒體。報紙的發行量因為甲午戰爭(一八九四∼九五年)、日俄戰爭(一九○四∼○五年)激增,後續昭和時期的滿洲事變(一九三一年)與中日戰爭(三七年∼)更是將報紙的發行量往上推升。

「戰爭與愛國」是門賺錢的好生意,這是近代報紙得到的體驗。「不管是戰爭,還是紀元二千六百年這個話題,所有的媒體都預期這會是消費國家主義的最佳機會」(Kenneth. J. Ruoff, Imperial Japan at its Zenith: The Wartime Celebration of the Empire’s 2600th Anniversary)。

儘管日本國內的景氣因戰線拉長的中日戰爭原地踏步,卻也受到戰時經濟的支撐而不致惡化。報紙積極支援的紀念事業之一就是整理皇室史跡的志工活動,其中最受重視的是橿原神宮的整頓。

一九三八年(昭和十三年),大阪朝日新聞與奈良縣共同協力舉辦紀念事業,於全國組建「建國奉仕隊」,「每天至少有二千人從關西地區前往橿原神宮集合,最高峰的時候,甚至達一萬七千人之譜,在一九三九年十一月解散之前,總計共有一百二十一萬四千人參與志工活動」(原武史《「民都」大阪對「帝都」東京》〔「民都」大阪対「帝都」東京〕)。

作家黑岩重吾當時是奈良縣宇陀的中學生,而當時的校長是狂熱的國家主義者,曾以「志工活動比讀書更重要」為由,迫使學生行軍十幾公里至神宮,強制學生參與整頓作業。黑岩曾懷疑「為什麼非做這些事不可呢?」卻得到這是思考國家整體構造,以及對古代歷史產生興趣的重要過程。

橿原神宮的擴張與整頓是彰顯紀元二六○○年之前的神武天皇的熱潮之一。一九四○年八月,以「神武東征」為名,在九州與奈良之間選出十八處「聖蹟」,之後也建立了顯彰碑。

大阪朝日新聞與奈良縣聯手之後,素來作為競爭對手的大阪每日新聞也成為宮崎縣的後援,幫忙宣傳宮崎縣是神話之中,天孫降臨之地的「肇國(國之起源)之地」。同年四月舉辦了古代軍船「okiyo丸」(おきよ丸)的出海儀式,重現神武東征的景況,《大阪每日新聞》也以大版面報導,聲援宮崎縣這項活動。

當時不只是報社想搭上這股熱潮的順風車。由於當時獎勵前往聖蹟、聖地觀光,旅行社、鐵路公司也得到豐潤的利益。宮崎、奈良縣的神武聖蹟、伊勢神宮或是其他聖蹟、聖地都湧入了大批的觀光客。一九四○年,伊勢神宮的香客成長至史上最高的四百萬人,奈良縣的觀光客也累積至三千八百萬人。人氣凌駕東大寺的橿原神宮在正月一日至三日之間的香客也達一百二十五萬人,是前一年人數的二十倍之多(前引《紀元二千六百年》)。

昭和天皇於同年六月前往伊勢神宮、橿原神宮參拜神武、明治以及各天皇的陵寢。天皇於同月十日參拜伊勢神宮的外宮與內宮之際,能於上午十一點十二分以及下午一點五十四分看見「全國上下以廣播的報時、警報聲、鐘聲為基準,齊向伊勢神宮遙拜的光景」(前引《「民都」大阪對「帝都」東京》)。

最為高潮的活動是十一月十日政府於皇居前廣場舉辦的紀念儀式。基於天皇、皇后都出席,參加這場儀式增至五萬人之多。上午十一點二十五分,在首相近衛文麿的帶領下,全國國民齊聲高呼三次「天皇陛下、萬歲」。

祝典要錄《天業奉頌》提到「雀躍的國民從天色未亮之時,便拿著小旗子參加旗隊,齊聲高唱奉祝國民歌〈紀元二六○○年〉」,見此狀態,「不禁讓我聯想『思想控制』這個詞彙」(古川隆久《皇紀、萬博、奧運》〔皇紀・万博・オリンピック〕)。

最初為了推動經濟而舉辦的紀念活動到最後被偷梁換柱,轉變成「透過精神動員(國民教化),強化戰時體制的活動」(前引)。

媒體的納粹禮

一九四○年大日本帝國宛如通過第四彎道的賽馬,奔向滅亡的道路,但是正為了紀元二六○○年而熱血沸騰的日本國民卻無從得知這項事實,因為同年九月二十七日,德日義三國在柏林簽訂了三國同盟條約。

視美國為假想敵的德日義三國約定遭受攻擊之際,「要於政治、經濟、軍事互相支援」,日本原想將蘇聯拉進同盟,緩和與美國之間的戰爭,最後卻偷雞不著蝕把米。這可說是日本政府在明治維新之後,最大、最糟的失策吧。

不過,各家報社仍異口同聲地讚揚同盟,例如《朝日新聞》以「這是國際史上劃時代的事件」,《東京日日新聞》則以「這是崇高與符合人性的同盟,世界上有哪個國家可以表達反對意見的嗎?」《讀賣新聞》也以「仔細一想就不難理解,從日德義防共協定成立的那一刻開始,發展成全面互相援助的條約是必然的」。

條約簽訂的隔天九月二十八日,日本於德國、義大利的大使館舉辦同盟成立祝賀會。《朝日新聞》主筆緒方竹虎、《東京日日》主筆高石真五郎、讀賣社長正力松太郎等人作為新聞界代表受邀出席,於現場高呼三次萬歲。正力松太郎也向希特勒與墨索里尼發出祝賀電報(岩村正史《戰前日本人對德意識》〔戦前日本人の対ドイツ意識〕)。

日本的陸軍與醫學多為效法德國之結果,所以許多人以為,日本人打從骨子裡支持德國,但實情不然,例如第一次世界大戰之際,與英國同盟的日本就與德國是敵對關係,最後也奪走德國在中國山東省青島與南洋群島的權益。

日本親德的風潮是於中日戰爭之後逐漸興起。戰爭之所以越拖越久全因英美兩國與蘇聯支援蔣介石,對此持續表達抗議的日本也對與這些國家敵對的德國或義大利有愈來愈高的期待。

讓日本投向德國陣營的最大關鍵是一九三八年(昭和十三年)二月二十日,希特勒承認滿洲國的聲明,這讓因為滿洲國爭議,被迫退出國際聯盟,成為國際孤島的日本欣喜若狂。

各大報紙紛紛表示歡迎至極與謝意,例如《東京朝日》刊載了「日本也將以超越物質利益的友誼答謝德國的誠意」這類報導。

也讚揚希特勒為「天才政治家」。透過恐嚇外交擴張領土的希特勒頓時成為令人嚮望的對象,某家報社的幹部甚至表達「近衛公(首相文麿)應該效法希特勒的『手段』」(前引《戰前日本人對德意識》)。

曾實際與希特勒會晤的中野正剛、鳩山一郎這些政治家也誇讚希特勒「人格足以與西鄉南洲(隆盛)比肩」、「(他是)日本精神的崇拜者」。少年小說作家第一把交椅佐藤紅綠也不分青紅皂白地讚美希特勒焚書的行為。

許多日本人都讀過《希特勒傳》這本偉人傳記,卻都表示「不僅看不見任何批判希特勒殘害猶太人與鎮壓文化的觀點,還表達一定程度的認同」(前引)。於一九三八年八月訪日的希特勒青年團受到日本各地民眾熱烈歡迎,也掀起一股「效法德國」的旋風。

日本的親德熱潮雖因猶如晴天霹靂的德蘇互不侵犯條約(一九三九年八月)而一時冷卻,但是次年一九四○年春天,德國閃電征服北歐、荷蘭與法國,又將英軍趕回英國本土後,日本對德國的景仰之情又重新升溫。

在一旁煽風點火的果然還是報紙。當時的德國準備對蘇聯開戰,為此展開宣傳戰,企圖將日本拉進軍事同盟,德國駐日大使館也大肆招待新聞從業人員。對此毫無戒心的新聞從業人員便以「可別來不及搭上公車啊」的流行金句,持續刊載樂於加入同盟的報導。

政治家、軍方、記者全被德國的宣傳迷惑,紛紛搶搭「亡國公車」,之後又如猴子有樣學樣,模仿納粹制定國家總動員法,以及建立大政翼贊會這種近衛新體制。

政治學家中村菊男曾提出「當時的日本同時抱有一抹的不安與不切實際的幻想,不安的是,擔心德國敗北,英法戰勝後,美國與西歐民主主義各國的勢力將一口氣深入亞洲,幻想的是,若最終德國獲勝,將可參與世界的新秩序」的看法(〈納粹德國與軍國主義日本〉〔ナチス.ドイツと軍国主義.日本〕),也提出下列結論。

「昭和十五年(一九四○年)夏季至秋季這段期間,日本的國內情勢出現異狀,國民那容易被煽動的心理弱點表露無遺。國民的情緒一旦被挑起,大眾媒體又於一旁推波助瀾,情勢便會一發不可收拾,上位者再怎麼冷靜,恐怕也難力挽狂瀾」(前引)。

「聖戰」之塔成為「平和之塔」

紀元二六○○年紀念物之一,同時是目前現存的最大建築物就是位於宮崎

市的「八紘之基柱」。這座建築物是為了與協助橿原神宮整備事業的大阪朝日

新聞對抗,由大阪每日新聞全面支援建造。

八紘之基柱是高三十七公尺的石塔,正面刻有「八紘一字」的字樣,背面

的碑文則述說神武東征以及繼神武東征之後在中國大陸的「聖戰」。戰後,八

紘一字與碑文一併被磨掉,這座塔也改名為「平和之塔」,但一九六五年(昭

和四十年)又還原文字,宮崎縣也將這座塔訂為「歷史遺產」,作為觀光宣傳

之用。

作者一九六一年生。一九八六年為日本經濟新聞社記者,於東京、大阪的社會部負責警視廳、大阪府警、法務省等新聞事務。現任同社社會部編輯委員(宮內廳擔當)。二六年報導原宮內廳長官的「富田備忘錄」榮獲該年度新聞協會賞。著有:《非常時とジャーナリズム》、《焦土からの再生──戦災復興はいかに成し得たか》、《天皇と葬儀日本人の死生観》等。


書名:《狂潮》

作者:井上亮

出版社:臺灣商務

出版時間:2020年5月

讀冊博客來金石堂誠品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