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權國際專欄作家建國路上影視烏俄風雲 有關《戰場日記》的一些影像技術和見證的問題 黃涵榆 2023 年 11 月 8 日 黃涵榆 2023 年 11 月 8 日 《戰場日記》(Twenty Days in Mariupol)由美聯社影音記者切爾諾夫 (Mstyslav Chernov)執導,作品素材出自切爾諾夫在二月下旬至三月中旬於烏克蘭東南方城市馬立波期間所捕捉的影像。 切爾諾夫於20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烏俄風雲 結束烏克蘭戰爭的三種可能戰略 楊子澂 2023 年 10 月 19 日 楊子澂 2023 年 10 月 19 日 由於以色列長期壓迫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在10月7日以大規模恐怖攻擊回應。在這新一輪的以巴戰爭爆發後,波蘭總統安追‧杜達(Andrzej Duda)立刻警告,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衝突,會分散國際社會到俄國侵略烏克蘭的注意力。 以巴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政治烏俄風雲社會 獨裁者的「國家安全」意義為何? 楊子澂 2023 年 9 月 28 日 楊子澂 2023 年 9 月 28 日 公視在9月22日所播出的節目《主題之夜》──「總統、歐洲與戰爭X如何跟獨裁者談判?」在還未播映前就遭受眾人批評,認為不該給投降主義者發言的舞台。雖說穿上烏克蘭傳統服裝參加節目的筆者,並不認為盧倩儀教授是投降主義者,或是親共人士,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際專欄作家拙劣伶人政治烏俄風雲 權力階梯上的薛西佛斯:施密特論近代美國霸權史及其模仿者(下) 劉又銘 2023 年 9 月 22 日 劉又銘 2023 年 9 月 22 日 從「大空間」到「普世主義」:門羅主義到威爾遜主義的世界霸權之路 時序進入1918年,隨著20世紀初門羅主義真正普及後的十數年,美國作為新大陸的第一強國,西半球大空間的權力核心,投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並且以壓倒性的力量,協助協約國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歷史烏俄風雲 為何台灣應重視烏克蘭大饑荒這段史實 林少凡 2023 年 8 月 28 日 林少凡 2023 年 8 月 28 日 許多人對烏克蘭大饑荒相當陌生,但這個事件對烏克蘭人民來講是極為重要的國家暴行歷史事件。烏克蘭大饑荒(Holodomor,字面意思為「飢荒致死」)是指史達林領導下的蘇聯政權在1932年至1933年期間對烏克蘭進行的一場大規模人為饑 … 0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影視時代與人物書摘書評烏俄風雲 歐本海默──是普羅米修斯,還是死神? 李中志 2023 年 8 月 4 日 李中志 2023 年 8 月 4 日 知名導演諾蘭(Christopher Nolan)縱橫影壇20年,所執導的電影片片精彩,票房與評價均高。例如《黑暗騎士》三部曲(2005、2008、2012)、《全面啟動》(2010)、《星際效應》(2014)等,雖是純娛樂電影 … 1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烏俄風雲 瓦格納集團的短暫兵變是巨變的前奏 王臻明 2023 年 6 月 26 日 王臻明 2023 年 6 月 26 日 在俄烏戰爭陷入膠著之際,俄羅斯的精銳部隊瓦格納集團(Wagner Group)卻驚傳兵變。這支傭兵部隊在撤出烏克蘭戰場整補時,竟回過頭來占領南方軍區總部所在地的頓河畔羅斯托夫市(Rostov-on-Don),並沿途北上,打算直接 …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專欄作家烏俄風雲鍵指花花世界 虎頭蛇尾的叛變卻已重創普丁 趙君朔 2023 年 6 月 26 日 趙君朔 2023 年 6 月 26 日 上週六全球矚目的大事毫無疑問是俄羅斯華格納傭兵團的流產叛變。雖然眾所期待普丁政權被推翻、倉皇下台的劇本沒有發生。但這對俄烏接下來的戰況、俄羅斯內部的形勢甚至試圖挑戰美國霸權的中俄聯盟都會產生更大的衝擊,因此不會是船過水無痕的曇花 … 4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國防外交國際專欄作家數字與政治烏俄風雲 烏俄戰爭一年後,國際挺台民意變化 王宏恩 2023 年 5 月 11 日 王宏恩 2023 年 5 月 11 日 轉眼間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已經超過四百天,最近烏克蘭也終於開始反攻並奪回巴赫姆特附近的土地,俄羅斯在最近的勝利日大閱兵時已經連坦克車都派不出來閱兵。而在去年六月時,我曾經在《思想坦克》撰文分析由哥本哈根民主峰會所贊助的全世界民意調查 … 3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
專欄作家政治數字與政治烏俄風雲社會 2019澤倫斯基當選也被視為是緩和,然後俄羅斯就進攻了 王宏恩 2023 年 4 月 27 日 王宏恩 2023 年 4 月 27 日 知名作家龍應台投書《紐約時報》,提到中國不開一槍就已經讓台灣人分裂(無視多次演習與飛彈危機),更在結尾提到國民黨當選就會讓兩岸緩和。但是從最近烏克蘭與芬蘭的例子來看,正好跟證明龍應台是錯的:緩和派當選並不能阻止戰爭。 時間先回到 … 7 FacebookTwitterLINE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