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杰/共軍奪台「首戰即終戰」?台灣軍民抗敵意志是關鍵

【鳴人堂】
294 人閱讀

曾任三軍統帥的前總統馬英九,日前在演講時公開表示「解放軍攻台戰略是首戰即終戰」。圖片來源:聯合報系資料照

曾任三軍統帥的前總統馬英九,日前在演講時公開表示「解放軍攻台戰略是首戰即終戰,讓台灣沒有機會等美軍援助,而且現在美軍根本不可能來。」針對馬英九這席話,國民黨人士為其辯護目的在提醒執政黨避戰、慎戰。但實際上,這樣的論調反而會讓北京誤判台灣社會已瀰漫投降主義和失敗主義,進而加速推進對台「以戰逼降」的軍事行動。如此不僅完全無助於台灣避戰,更會讓兩岸走向兵戎相見,而結果也將和馬英九主張的台海和平背道而馳。

「和平統戰」已無望

綜觀中共歷來對台統戰策略,從最小代價到最大風險,約略依序可分成四層選項——政治和軍事風險最小的上策「和平統戰」,其次中策則是「以武促統」,再來是下策「以戰逼統」,最後才是下下策的「三棲奪台全面武統」——如果前面風險小的策略選項即能達成統一台灣企圖,則沒必要向風險高的選項推進。

其中「和平統戰」策略,是利用兩岸經貿文化交流,配合政治宣傳,對台「入島、入戶、入腦、入心」。表面上爭取台灣民心,但實際上一步步卸除台灣內部心防和敵我意識,直接從台灣內部瓦解抗敵意志;同時透過政治滲透和干預,利用台灣民主選舉制度,企求台灣選出願意放棄主權、接受北京統一條件的領導人,如此在不需動用一兵一卒情況下,即可完成兩岸統一。

這樣的和統手段,在國民黨馬英九政府八年期間,一度被北京視為有效策略;但到2016年民進黨蔡英文贏得台灣總統大選,迫使中共重新評估和統台灣的有效性。不過,真正讓北京對台和統策略失效的,是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自己,一是提出對台堅持「一國兩制」方針,二是強硬處理香港問題,讓香港只剩「一國一制」,如此台灣更不可接受北京的和統條件。

今年多位中共鷹派將領開始鼓吹對台「武統論」,理由是對台「和統無望」,因而「武統論」才被推上議程。但事實上,「和統無望」是北京領導人自己限縮兩岸和統空間,台灣主流民意不僅不可能接受「一國兩制」,更無法接受北京對待香港的「一國一制」,因為就算兩岸重新再開啟和談,台灣下場最後也還是和香港一樣。更何況,兩岸和平談判的管道,也是北京自己強硬關閉。

從「以武促統」到「以戰逼降」

而今年就在習近平面對內部經濟社會挑戰、美國反中浪潮和美台關係升溫的內外壓力下,北京在對台政策上已經往「以武促統」的中策選項推進。可以看到,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解放軍陸續派「遼寧號」航母艦隊繞台、從北到南進行軍演,近期更頻頻以戰機入侵台灣防空識別區,甚至直接越過台海中線,這些動作,都是在藉軍事動作恫嚇瓦解台灣抗敵意志。

當然,對台「以武促統」的動作並非今年才出現,但過去主要用於配合和統策略,以軟硬兼施的和戰兩手方式,一方面用和統拉攏台灣民心,另則以武力威嚇所謂的「台獨勢力」。但更重要的是,「以武促統」可以在心理上威懾懼怕台海戰爭的部分台灣政治人物和民眾,並進而在台灣內部對民進黨政府形成壓力,同時讓台灣社會放棄在軍事上和中國對抗。

如果北京靠著對台軍演武赫,就能促成台灣內部抗敵意志瓦解,進而有多數民意「不戰先降」接受中共統一要求,其所需付出的風險和代價,雖然比和統高,但政治和軍事成本絕對都還是遠比對台動武要來得低。

同時,若「以武促統」不成,北京決定必須動用下下策對台「以戰逼降」,其先決條件,是台灣內部必須要有一定高比例的民心士氣,不僅在「以武促統」階段就不戰先降,其他部分則可能會「一戰就垮」,如此才能達成解放軍對台「首戰即決戰」的理想目標。也就是共軍只要透過千枚導彈等火力攻擊台灣,台灣民心隨即潰散並投降,如此北京就不需要動用全面兩棲犯台的下下策,同時可以最短時間拿下台灣,也避免美軍介入的最大阻礙和變數。

相反地,如果北京評估,台灣在中共解放軍首波震懾攻擊後,軍心士氣不會隨即被打垮,防衛能力也不會立即被打癱,那其「以戰逼降」的策略和「首戰即決戰」的目標,就存在高度失敗風險,也無法順利達成和遂行。如此一來,北京就只能在回到和平統戰或是持續對台「以武促統」這兩種策略中選擇運用,絕不敢向「以戰逼降」的策略推進,這也是解放軍至今仍停留在對台文攻武嚇的「以武促統」選項原因。

台灣人的抗敵意志是關鍵

因此,除了美國介入台海戰爭的可能性無法排除,台灣的抗敵意志和軍民士氣,是影響北京評估是否對台動武的另一項關鍵考量。如果台灣社會瀰漫著失敗主義和投降主義,反而會促成北京認為對台已可進入「以戰逼降」階段,而不是回到和平統一路線。

所以,只要台灣軍民有堅強的抗敵意志,讓北京評估難以在短期內拿下台灣,中共就絕不敢輕啟沒把握贏的台海戰爭。因為一旦解放軍對台「首戰即敗戰」,要付出的政治和軍事代價將難以評估,除了定會重創中國經濟發展,造成內部動亂,甚至連習近平政權都可能垮台。

總結來說,無論是執政或在野的台灣政治領袖,都不該說出任何可能打擊軍民士氣的言論,特別是曾經擔任三軍統帥的前總統。即便堅持兩岸和平談判路線,也不見得在面對中共武力威脅下就需先自我卸甲、放棄抗敵;相反地,台灣只要有堅強的國防實力和軍民士氣,不僅在中共武力威脅時能自我防衛求生存,就算兩岸要和談,也才能有談判籌碼,進而有尊嚴和對等的與北京談判。

作者為中山大學政治所碩士,採訪軍事新聞20年,曾任自由時報政治組副召、中國時報撰述委員、壹週刊和風傳媒等資深記者。現為電視軍事評論員和軍事專欄作家。


推薦閱讀:​

留言評論
【鳴人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