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狗人生(37):柏楊&陳宏正

卜大中
460 人閱讀

戒嚴時代中期,台灣有兩位知名的外省籍作家遭到迫害:李敖與柏楊。李敖雖然與國民黨的鬥爭中保住性命,最終勝利地等到國民黨黨國體制的崩潰,但算起帳來,李敖付出的代價極高,除了長年坐牢浪費了大好歲月,心理與精神也因受虐而不甚正常。對這種內在創傷所形成的種種病態,實在不忍也不應苛責。

2003年12月1日,前總統陳水扁與柏楊在「人權文物展及台灣人權資訊網」開幕啟用典禮。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所幸柏楊出獄後並沒有因創傷而導致的精神、心理病態,反之,他努力完成全套72本的《柏楊版資治通鑑》,我已全套細讀完畢。由於是大白話文版,柏楊的文筆又極佳,使這部艱澀難讀的北宋文言文中國歷史鉅著,終於能讓一般人輕鬆品嚐,也使中國傳統政治興亡循環的權鬥原因大白於世。如何避免政權循環的焦慮,就成為讀完全書後的歷史反思。柏楊讓我們唾棄傳統中國的宮廷政治,不再相信中國傳統是多麼博大精深、多麼偉大而不可撼動,是他對社會的貢獻。

柏楊多次強調米蘭.昆德拉的名言:「人類對抗暴政的鬥爭,就是記憶對抗遺忘的鬥爭」,並加註說:「遺忘暴政,暴政必將再來」。為了落實這個想法,吳祥輝為他籌組了「人權教育基金會」,從學校開始教導學生尊重人權和寬容多元的真諦,還設計了新的結婚證書,強調性別平等的家居生活。柏楊為餘生安排了一項極具意義的工程,由基金會在綠島興建一座「人權紀念碑」,因為該地是戒嚴時期關押政治犯的地方。工程由基金會原來的七位董事:柏楊、王榮文、楊啟航、許素朱、張鴻仁、黃日燦和周碧瑟,再加上盧世祥、吳祥輝、周俊吉、卜大中、曾志朗共十二人組成建碑委員會。我是經建碑委員之一的盧世祥提名而成為委員,工作是共同對社會說明人權紀念碑的意義。

圖說1:綠島人權紀念碑的全體建碑委員。前排中左為柏楊、中右為漢寶德。圖片來源:卜大中提供。

在1998年6月19日的董事暨建碑委員會聯席會議中,採用柏楊所擬的碑文如下:「在那個時代,有多少母親,為她們囚禁在這個島上的孩子,長夜哭泣。」同時,在此次會議中,增聘蘇進強與洪清慶兩位建碑委員。紀念碑的設計師敦請漢寶德教授擔任,他提出整座碑體以鸚鵡螺的旋轉曲線為主軸,由於可同時滿足傳統與現代的感受,立即獲得委員們的支持。中央與地方政府以及企業界聞訊紛紛慷慨解囊捐輸,工程首款很快募足。

1999年12月10日人權紀念碑落成典禮,牆面上刻有510位白色恐怖和戒嚴時期的受難者名單,如有新發現再補上空白處。背景是三面環海,一面是政治犯監獄的高牆。整個場面十分感人。這次的努力都指向一個目標──不可遺忘暴政。台灣雖已遠離暴政,但仍不可稍事鬆懈,如今所有華人要不斷加強記憶的是中共造成的多次暴政,以警惕中共暴政的再來,而這正是中共使盡洪荒之力要從人民腦袋中擦掉的東西。

綠島人權紀念碑以鸚鵡螺的旋轉曲線為主軸設計。圖片來源:zero@數位島嶼(CC BY-NC-SA 3.0 TW)

柏楊文筆幽默迷人,因在報上寫專欄諷刺一父一子倆水手,在海上漂流到孤島上統治島民;父死後兒子繼位統治,被當局認定嘲諷蔣氏父子,打入綠島監獄。他帶我們參觀監獄,看到很多人擠一間牢房的空景,馬桶就在牆邊,沒有隔間。也參觀了施明德、陳映真、柏楊等人的牢房,無不搖頭嘆息。當場我想起陳映真告訴我的話:你運氣好,晚生了幾年,否則你一定也關到綠島。我心裡暗猜,如果我關這裡,會是哪一間呢?可不可以離馬桶遠點?

柏楊的自由派調調惹毛了當局,在獄中離了婚,也因光線不夠而讀書、寫書甚勤造成眼睛幾近全盲,他以自己的經驗出獄後傳播人權、自由和反暴政,值得肯定,但我有一事頗為迷惑,百思不得其解,中國看到他在台灣出版的書:《醜陋的中國人》之後大怒,武夫王震公開罵柏楊:「你才醜陋」,並拆掉中國為統戰柏楊而在他的故鄉河南豎立的柏楊雕像。奇怪的是柏楊如此反專制威權,死前竟然要求家人把他骨灰帶回河南老家奉祀,又一個「返祖現象」的人。故土的誘惑對漢人真是頑強,老早不見「何處黃土不埋人」的瀟灑,更遑論魯仲連「義不帝秦」的氣節了。

柏楊等受難文人解嚴出獄後,一時生活困難,幫他們謀生的善心人士不少,其中以陳宏正先生最傳奇。陳先生經常給予需錢孔急的清貧落難文人,柏楊是受惠人之一,故終其一生都在感激陳先生,並尊稱陳宏正為「今之孟嘗君」。

前幾年,紡織纖維公司老闆陳宏正先生過70大壽,中研院一些學者出版了一本《自由的探索──陳宏正先生七十壽慶論文集》,內容以學術的高度探討《自由中國》期刊,以及殷海光、胡適、雷震、夏道平等自由主義者的思想與政治壓迫。出版該書的學者們對陳先生的義舉讚不絕口,王汎森院士在序中說,只要有關弘揚民主、自由的事務;凡是與胡適、殷海光家人、學生、朋友有關的事務;凡與台灣民主發展有關的事務,他都資助不絕。

陳先生除了幫助窘迫的文化人,如剛出獄的柏楊、老記者陸鏗等,更義助流亡在外的眾多中國民運人士。陳自身極為樸實,其義行讓我敬佩感動!

作者年齡:電競元年之史前玄武紀

經歷:媒體工作三十五載

留言評論
卜大中
Latest posts by 卜大中 (see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