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總統520就職演說後──中共對台軍事外交作為與國際反應

林展暉
252 人閱讀

自1月13日賴蕭配贏得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副總統選舉,各界隨即關注賴總統520就職演說在兩岸關係上如何表述,整體而言,賴清德承接蔡英文政府以來兩岸維持現狀的戰略底線,同時寄望於台灣與中國各自表述彼此的的政治原則後,兩岸能在對等與尊嚴前提下「存異求同」,試行非官方的交流互動,逐步邁向不涉及政治前提的兩岸執政黨溝通對話,重新啟動兩岸善意循環。

然而,對於民進黨賴清德總統520演說中對於「中華民國主權」的明確表示,顯然挑動中共當局的一中原則敏感神經,尤其是賴清德總統在520論述中表示,「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國台辦隨即在520當天下午先由國台辦發言人率先反應,當晚再發出國台辦層級聲明,就此展開一系列對台灣的軍事與經貿外交層面的聯合鬥爭。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一、520後中共對台的複合式威脅分析

自賴清德520就職演說後,中共隨即開展對台灣一系列的軍事外交威嚇,和過往對台軍演相較,此次圍台軍演與外交壓迫更符合習近平提出的「解決台灣問題總體方略」的綜合演練,從中共對台決策核心對賴清德520演說定調,到整合各部門、各軍種與國際外交等面向對台獨實施全面打擊,本文分析如下:

第一,首先,由中共中央對台領導小組秘書長,同時身兼外交部長與國務委員的王毅在520演說後隔日,王毅直接點名賴清德提出極其嚴厲的指控,王毅表示,「台灣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台獨分裂活動是台海和平的最大破壞性因素。賴清德之流背叛民族和祖先的醜行令人不齒。」

從中共官員對台論述的重要性排名分析,王毅具有中共「黨和國家領導人」成員,也是中共對台決策核心的第三把手以及前國台辦主任等三重身分,其在賴清德演說後的第一時間表態,預示中共在國防外交領域將採取更具侵略性的作為。

再者,除了王毅,新任國防部長同時身兼對台領導小組成員的董軍,也在6月2日的新加坡香格里拉論壇指控,「民進黨當局大搞漸進式台獨,頑固推行『去中國化』,妄圖割裂兩岸社會、歷史文化聯繫、數典忘祖的分裂言論荒謬而狂妄,必將被釘在歷史的恥辱柱上」。然而,對於董軍而言,項莊舞劍意在沛公才是其真正意圖,表面上批評台獨,實際上更是意有所指地批判以美國為首的外部勢力,以「切香腸」方式,圖謀以台制華,嚴重助長台獨的氣焰。

最後,身兼中共中央對台領導工作小組副組長的全國政協主席王滬寧,在6月15日的第16屆海峽論壇大會指出,「台獨分裂勢力破壞台海和平穩定,損害台胞利益福祉,危害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導致台海兵凶戰危;最終只會給台灣同胞帶來深重災難」。王滬寧強調「只有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和『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來干涉,才能確保台海和平、家園安寧」。總的來看,賴清德520演說後,除了習近平之外,一個月內,所有對台工作的重要核心領導階層全數口徑一致發表對台論述,實屬罕見。

第二,除了中國國家領導人層級的批判,520演說後中共隨機展開對台灣閃電軍演與強化外交脅迫。隨著中共對台決策高層定調賴清德總統的台獨立場後,即刻由中方官媒接手對台實施認知作戰,在5月21日、22日兩天連續在《人民日報》、新華社及央視等媒體強力抨擊賴清德的台獨自白,並宣告「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也永遠不會成為一個國家」的評論,並且在5月23日和24日由東部戰區開展「聯合利劍-2024A」演訓,包括解放軍海軍艦艇與空軍戰機多方向抵進台灣領海及領空鄰接區,火箭軍與73集團軍砲兵旅的遠火分隊也進入陣地操演,但是本次演訓有期程短、無實彈射擊等特性,一般認為軍事威嚇效果有限。

但值得關注的是,此次演訓結合福建海警在台灣離島區域執法以及在媒體及網路社群釋放錯誤虛假訊息超過20萬則。換言之,中共透過「硬實力」發展出的新形態脅迫力量「銳實力」顯著提升,隨著兩岸情勢日趨緊張,未來必須關注聯合利劍2024系列後續演習的時機、規模與威嚇強度(實彈、多面向、跨軍種、禁航區畫定),以及複合式威懾台灣的作法,包含海警執法與不承認海峽中線的國際法律戰以及錯假資訊的認知戰、駭客攻擊台灣關鍵基礎設施的網路戰與電子作戰等無煙硝戰爭的威脅。

在經貿外交打壓上,首波由中國商務部配合軍演圍台,在5月24日單方面宣布將美國軍工產業如波音與通用動力等公司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理由是上述公司提供進攻性武器給台灣,破壞一中原則與縱容台獨分裂勢力,同時間宣告中方不同意台灣地區參加今年世衛大會得到廣泛支持,中共透過制裁美企與壓縮台灣參與國際組織,強調「台獨興風作浪一次,捍衛一個中國原則的力度就會加大一分。」

從觀察可發現,自520後中共戰狼外交與經貿制裁有變本加厲的趨勢,自520後,中國有關當局一共針對反台獨立場發表34次聲明,包括中國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與美國副國務卿坎貝爾對話,以及商務部中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定》134個稅目產品關稅。中共未來將以全方位、多面向與跨部門對民進黨政府實施懲罰性關稅措施與窒息式外交作為。

在習近平的強人領導下,未來四年,中共對台灣的政治原則立場退讓與妥協空間有限,兩岸在海空領域以及離島執法可能產生局部衝突的可能性提高。在長期軍事準備上,除了中共新型航母與武器裝備的現代化,必須特別關注戰略物資例如黃金、石油與糧食準備率和戰略性高科技貨品的籌備進度。

二、台灣已納入國際民主同盟體系共同對抗邪惡軸心

近年來,台灣在非傳統外交領域有突破性進展,首先是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期間,台灣透過「口罩外交」與北美、歐盟會員國及東協國家建立友好互助關係,近期隨著美中脫鉤(decoupling)逐漸加劇,台灣在創新科技與全球晶片供應鏈深度整合的角色日趨關鍵,「半導體外交」成為台灣與世界鏈結的重要渠道。

在地緣戰略緊張情勢持續升溫,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及以巴衝突以及北韓屢次挑釁試射導彈以及中國對台灣軍事威脅,使得全球民主國家逐漸凝聚以民主同盟體系對抗專制威權國家的共識,賴清德總統在520就職演說也提出「價值外交」(Values-based Diplomacy),且不僅限民主價值,也涵蓋健康、貿易、科技、氣候變遷等廣泛議題將台灣價值連結全世界民主友台國家,也因此,自520演說之後可觀察出國際表態力挺台灣言論與行動大幅提升。依據政治位階性與影響範圍可分為三層次:

首先,美國政府再度對台灣的做出安全承諾表態。美國總統拜登接受《時代雜誌》(TIME)專訪表示,如果中國試圖片面改變現狀,美國「不會不防衛台灣」,這是拜登2021年就任總統以來,5度表示會以軍事捍衛遭受北京侵略的台灣。美國國務卿布林肯也在5月21日強調:「美國團結世界各國共同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確保中國不會採取任何單方面行動改變現狀。」

再者,國際力挺台灣參與國際組織的聲量加大。據統計,今年5月召開世界衛生大會(WHA)共有26個會員國及觀察員身分的歐盟代表公開發言挺台,其中歐洲增為10個、亞太地區5個、中東有以色列,邦交國除了梵蒂岡全部持續力挺。相較去年,今年非邦交國新增荷蘭、紐西蘭、拉脫維亞、以色列及歐盟等5國,共計16國(含歐盟)在5月27、28日全會各國發言時段為台發聲,相較2023年時僅有11國聲援,今年挺台聲量更勝往年。此外,在6月15日「七大工業國集團」領袖峰會聯合公報再度重申台海和平穩定重要性,並首度納入支持台灣有意義參與國際組織等聲明,可以看出國際社會不再理會中共的外交壓力,反而透過集體性友台言論表達對台灣的支持。

最後,自520後各國政要不畏懼中共壓力訪台,包括友邦史瓦帝尼王國恩史瓦帝三世國王陛下(H. M. King Mswati III)訪團、美國聯邦眾議院外委會訪問團及捷克參議院首席副議長德拉霍斯訪問團等,顯示國際民主同盟不分政府機構或是國會議員紛紛以實際行動表達支持台灣與賴清德政府。

總結而言,520演說後中共強調反獨、反綠、促統與對台軍事準備。從中共當局在520後的作為分析,未來四年中共採取堅決反對台獨,同時孤立台灣的國際地位與民進黨政府的戰略方向大致不變。但是,大交流主旋律基調仍將持續維持,尤其表現在推進兩岸地方融合發展及文化與台灣青年統戰的目標上,北京方面亦會透過釋放給泛藍執政縣市政府與擴大國會在野黨合作加強分化台灣內部團結,試圖拉攏國民黨與民眾黨等在野勢力聯合打擊民進黨政府與執政團隊。

相較而言,未來四年,可以預期國際社會對台灣的支持力度將與中國對台文攻武嚇程度相抗衡,台灣作為自由開放印太地區的一員,將強化全面性的民主經濟韌性夥伴關係,在維繫民主價值、強化全球半導體供應鏈韌性和先進晶片製造上扮演重要鏈結角色。

作者為逢甲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