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時間,因為疫情的關係,臺灣社會紛紛擾擾,也意外的引發對於過去SARS封院事件的回顧與討論。其實,就全球感染COVID-19者破億人、死亡人數超過兩百萬的此刻,臺灣整體在面對這個飛沫、分泌物,甚至透過氣熔膠傳播的新興疫病,防疫的表現仍然可圈可點,而在經歷SARS洗禮後的臺灣,在防疫作為上也有高度的凝聚力、自制力,更願意關懷他人,也更願意支持第一線的醫療人員。
這些,都是我們在未來面對疫情,台灣最寶貴的資本。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面對COVID-19此類新興疫病,誠然院內感染是令人擔憂的狀態,但坦白說,即便落實的再徹底,由於病毒微粒散布的情形還是可能會四散在照護病房內,特別是透過插管、抽痰等介入性措施,在防護裝備穿脫與人員進出的過程中,仍然難以完全避免相關的可能性。
以去年在JAMA期刊刊登,針對美國麻州十二家醫療院所,七萬五千名員工的篩檢相關研究為例,發現在COVID-19試劑檢測上,有14.6%為陽性,在落實相關感控措施後,這樣的數字也僅降到11.46%,誠然,這也與去年美國在防疫物資的欠缺以及社區民眾針對疫情的認知與應變相關,但對比下,就可以看到臺灣醫療體系在這波疫情當中的優異表現。完備的防疫流程、完善的疫情調查、完整的事後隔離、感染控制與檢討措施,應能讓我們順利度過這一次的危機。
隨著歲末年終,有一些針對防疫的建議可以提供給許多關心的朋友。
一,請相信疫情指揮中心與一線的醫療人員,人沒有完美的,同樣的,系統也是。允許系統在不責難的情形下,持續檢討改善,才能不斷提升品質,同時也不至於因為苛責而讓士氣潰散。防疫視同作戰,不只是總體物資與人力,士氣也是很重要的關鍵。
二,在前半場最重要的關鍵是全臺民眾針對戴口罩、勤洗手、維持社交距離,相較於許多國家而言更落實。隨著防疫進到後半場,一般民眾要落實的依舊是這三件事情,只要在臺灣不要形成大規模的社區感染,以我們優異的醫療水平,即便是罹患COVID-19的民眾,依舊有很高的機會能健康出院。
也因此,在春節這段連續假日,為了減少群聚,建議改以視訊、電話拜年的方式聯絡感情;交通移動上,盡量選擇離峰的時段;走春可以選擇戶外通風且較不容易群聚的地點,臺灣好山好水不少;而現代家庭忙碌、平日關係通常較為疏離,在這個時候,跟家人在家裡一同度過,談談過去一年的回顧、新的一年的願景,表達彼此的關懷,增進彼此的了解,減少與陌生人接觸的機會也是不錯的選擇。
而在各地辦理的相關慶祝活動,可以類似歐美國家以線上方式舉行或是以小區域的方式辦理;近期尾牙已經有不少企業選擇直接回饋給員工,在春節後的春酒應可比照辦理。而這個過程中,依舊別忘了戴口罩、勤洗手與維持社交距離三要訣。我們不妨把疫情做為檢視臺灣社會文化、觀光旅遊、社交習慣的機會,保有節慶的精神,在防疫的原則下,深化我們的文化內涵以及與人及土地的連結,也有利於疫情結束後臺灣在相關領域的提升。
三、由於歲末時間,氣溫多變,再加上亦是傳統流感的盛行時間,疫情指揮中心透過宣導,期待民眾,特別是高風險族群(如兒童、老人、重大傷病患者)能接種流感疫苗,除了避免因流感而造成如肺炎等併發症外,也避免因上呼吸道症狀與COVID-19的區分不易,而造成防疫上的困難。
這段時間若有就醫需求,除原先已有醫病關係與完整病歷需前往原就診醫療院所持續追蹤的患者外,也鼓勵民眾能分級就醫,可考慮鄰近居家的基層診所、區域醫院,除就醫便利性、出入的單純性外,也能將防疫的能量留給專責醫院。
此外,也呼籲臺灣的衛生體系應該藉此機會檢視分級醫療在未來如何落實,以及在未來醫療資源的投入上,應有人力、設施、設備備載的考量,針對重症、感染等相關科別,除疾管署的專責人力外,針對醫療院所在類似疾病的防疫量能,應通盤檢討,畢竟類似COVID-19的新興傳染病並非人類史上頭一遭,未來仍有發生的可能性。
四、這段時間,為了因應疫情,全世界都有出現焦慮、憂鬱、恐慌這類隔離或疫情症候群的現象,若隨著疫情升溫,可以運用臺灣精神醫學與臨床心理學界的共同建議: 「安、靜、能、繫、望」這五個原則,促進安全,維持情緒平靜、掌握自己能掌握的作息、休閒或工作進度,透過包含網或的各式管道促進與親友、社會聯繫,跳開負面情緒,保持正向的希望,都能讓我們在這段時間內過得更安適。
而在這段時間內,許多不同的專業意見的表達,或許可以視為希望臺灣能順利度過這道考驗的聲音。或許,在允許的範圍內,或可考慮舉辦類似有些國家針對疫情對於經濟、民生、醫療等影響的線上辯論,比起各據媒體,更能促進公民社會的思考,也更能凝聚共識。
期待2021年,我們能逐步走出陰霾,在現有的基礎上,寫下更漂亮的成果,也讓世界更能看到臺灣,預祝所有的朋友們,新春愉快。
作者為衛生福利部嘉南療養院,成癮暨司法精神科主任、兒童青少年精神科主任,長年投入相關精神醫療臨床服務研究與衛生政策相關領域。
- 走入後疫情,先注意心理健康 - 2022 年 4 月 26 日
- 疫情期間更該注意機組人員的身心狀況 - 2021 年 9 月 9 日
- 是否施打AZ疫苗,該以科學專業來討論 - 2021 年 3 月 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