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洛克希德事件──秘密檔案中的美日安保黑幕》

凌宇出版
184 人閱讀

第一章   美國對中日恢復邦交感到困擾

前言

美方內部

被日本人稱為「今太閣」的田中角榮,於一九七二年七月六日被任命為內閣總理大臣。在那之前約一個半月的五月十五日,美國剛結束對沖繩的託管,將沖繩歸還日本,美日關係看似一片良好。但田中一就任首相,就背負上重大的課題。

那就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問題。尼克森總統於二月訪問中國,之後日本國內輿論便沸沸揚揚,要求「接著輪到日本與中國恢復邦交」。

在政治執行力上備受期待的田中,在就職首相約八十天後的九月下旬便成功訪中,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但其實此事背後招來了美方,特別是季辛吉與尼克森對田中的強烈不滿與戒心。

然而在日本的優秀研究者們至今所做的研究中,竟完全沒有解釋此一狀況。

由外務省外派給田中的祕書木內昭胤(後任職法國大使),也沒注意到美方對中日邦交正常化竟然抱有如此高度的戒備。日本方面似乎對季辛吉《上海公報》(Shanghai Communiqué)中注重的項目,也沒怎麼注意。

學習院大學校長井上壽一於二○一五年時,在《文藝春秋》月刊的戰後七十年特輯中,載明中日邦交正常化「完成了」日本與「美國外交方針的一致」。 事實上並非這麼簡單。如果事實真如其所言,尼克森與季辛吉為何會在背後以令人難以置信的程度大罵田中呢?究竟這中間發生了什麼狀況?

季辛吉爆粗口責罵日本

奎利馬飯店(Kuilima Hotel)位於夏威夷歐胡島北岸。夏威夷時間一九七二年八月三十一日下午,尼克森與田中角榮預定於此舉行兩人間首次的美日高峰會談。

八天前的八月二十三日,尼克森在佛羅里達州邁阿密海灘市(Miami Beach)舉行的共和黨全國大會上,宣布將參加當年的美國總統大選、競選連任,並獲得黨提名。之後他前往芝加哥發表政見,再回到加州聖克利門蒂(San Clemente)的私邸略事休養,於三十日抵達夏威夷。

尼克森總統在三十一日早上九點十分有一個討論會,預計與美國駐越南大使埃爾斯沃斯.邦克(Ellsworth F. Bunker),針對正在巴黎舉行的越南和平會議進行商討。

邦克在約一個多小時前的七點五十五分前往季辛吉房間,兩人一邊用早餐,一邊做事前商量。

季辛吉見到邦克後隻字未提越南,反而立刻怒火沖天地開始責罵日本。

那些狗娘養的背叛者,小日本把好處都搶了。 他們不只急於恢復與中國的關係,還希望在國慶節訪中。我們收到情報機關回報,說當天中國不願日本代表團或其他外國人訪中。昨天日本的鶴見外務審議官傳來信息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想與我碰面。他們已經跟羅傑斯(國務卿)與詹森(國務院政務次卿)談過,之後這兩個人就一直纏著我。我不知道他們打算怎麼做。我已經告訴鶴見我不會見他。(括弧為筆者所加)

對日本而言,這是令人啞然失言的惡劣態度。季辛吉大概是自己一路說至此處,才發現這不是要跟邦克商量的事情。根據會議紀錄,此時他改變話題說:「回到我們的問題吧。」

實際上,閱讀了這份會議紀錄檔案後,讓我決定開始訪查洛克希德事件。

僅閱讀上述季辛吉發言的譯文大概不容易理解。簡單來說,大概有如下的意思。

因尼克森訪中讓中國打開門戶,日本則企圖搶在美國之前恢復中日邦交。日本首相打算在中國的國慶節(十月一日)訪中,但簽屬中日共同聲明所代表的意義,日本理解嗎?下午的領袖峰會之前日本外務審議官來求見,我不會見對方。國務卿與國務院政務次卿也想收拾事態,但這兩個人到底在搞什麼。

該段九行的英文發言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但想正確理解需要花上數年的時間。

首先,季辛吉反對中日邦交正常化。第二,即便如此,他也不直接面對田中角榮表示「反對」。

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事實上,「國慶節田中訪中」的情報是由田中的密使──公明黨委員長竹入於八月四日訪中歸國後,轉達給田中的消息。

「對方(中國)說國慶節無妨。肯定可以成行。」

竹入強調後,田中回答「那就去」。雖然細節上出現若干出入,但當時美國顯然取得這個機密情報。

不過發言中提及的鶴見清彥外務審議官(經濟擔當),似乎是季辛吉擅自推測下的犧牲者。鶴見並非為了「中日」的事宜,而是為了統整美國的降低對日貿易案而來到夏威夷。

1.美日在對中關係上的認知分歧

美國並未推動中美關係正常化

美國總統尼克森於一九七二年二月二十一日早晨,搭乘專機從短暫停留的關島出發,首次出訪中國。專機經由上海抵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從前來接機的周恩來首相身影,可以看出熱烈歡迎對方的模樣。

當天下午,尼克森與毛澤東主席見面,時間大約一個鐘頭。全球媒體都在報導「世界發生變化了」。這是由封閉的中國所演出的,大國開放的瞬間。

然而實際上,在國際法上尼克森政權與中國的關係並無改變,也沒有做出任何新的約定。僅是讓全世界見到政治上的變化,給全球帶來巨大的衝擊。

美國既沒承認「一個中國」,也並未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亦即中美關係並未正常化。

美國此次訪中的主要重點彙整於尼克森訪中第七天,二月二十七日發表的中美共同聲明《上海公報》中。季辛吉對此公報費盡心思,但日本方面似乎沒那麼關注。

令日本政府震驚的是,美國提及「美軍從台灣撤離」一事。然則,這僅是美國揭示的目標,既未約定何時撤軍,也無說明任何具體事實。

台海「兩岸」為「一個中國」

對季辛吉而言,隨行尼克森訪中是他第三次到中國。第一次是前一年的七月九日至十一日,他為了交涉「尼克森訪中計畫」祕密前往中國,雙方達成共識;第二次則是三個月後的十月。

尼克森利用馬可波羅的名字與意義,將第一次訪中與第二次訪中的代號命名為波羅I與波羅II,並預定在波羅II與中方統整公報的草案。

但波羅II中對台灣相關部分無法達成共識,尼克森訪中時,台灣關係部分仍是一張白紙,就這樣進入雙方領袖峰會。即便如此仍未達成太多結論。最終,季辛吉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熬了幾乎兩夜,才對以下文章達成共識。

「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岸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以下為下段)美國重申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考慮到此一展望,美國確認自台灣撤離乃至全數撤出美國軍隊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在此期間,美國政府將隨著這個地區緊張局勢的緩和,逐步減少美方在台灣的軍隊和軍事設施。」(括弧為筆者所加)

上段部分中,美國針對中方「一個中國」與「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之主張,成功避免表明美國自身立場。

取而代之的「台灣海峽兩岸的所有中國人」,換言之,即掌握中國本土政權的「中國共產黨」與台灣的「國民黨」,皆主張「一個中國」與「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確認此一現狀,且不表達異議,也就是對現狀僅做出認知此事的態度而已。

歷史成就與自豪

季辛吉視自己想出的這些內容為歷史上的成就,至今仍自豪不已。他認為這是「將數十年的內戰與對立,轉化為北京、台北、華盛頓皆表同意的原則」,並從此立場發表了如下論述。

「通常,聯合公報壽命極短且往往被束諸高閣。與其明確指出方向不若制定一種氛圍。但尼克森訪中時彙整的公報卻與之不同。」

對季辛吉而言,此份公報就是他引以為傲的作品。

然則此作品並非季辛吉的原創。原本在一九五○年代與中方交涉的計畫檔案中,國務院當局者既已寫迄此份文件。他也承認:「公允來說,應該是採用了國務院的文件。」

無論如何,此公報最終並未解決台灣問題。中國至今仍持續主張終極的「統一」,而美國也對中國「武力解放」台灣保持警戒。

當時,中國因為中蘇國界問題而與蘇聯對立。中國懼怕遭受蘇聯核武攻擊而對美國尋求和解;美國在越戰結束後為了維持東亞的穩定局勢,也努力加強與中國的關係。

但在這個時間點上,尼克森並未考量中美關係的「正常化」。他應該是打算在這一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爭取連任,然後在第二任期間促成中美關係正常化,並執行駐台美軍的撤離行動。

美國與中國關係正常化的時間是一九七九年一月一日,與日本相同,美國旋即與台灣斷交,撤離駐台美軍。但美國同時以國內法形式通過「台灣關係法」,內容中明確記載「防衛台灣」字樣。

從國際法上來看沒有任何改變

日本政府並未太關注上述《上海公報》的核心部分。

令日本政府震驚的是上述部分的下段,「美國確認自台灣撤離乃至全數撤出美國軍隊和軍事設施的最終目標」一處。

大概是因為日本政府考量美軍自台撤軍,會與日本的安全保障有關。

該年三月六日,日本駐美大使牛場信彥與季辛吉會面、聽取尼克森訪中結果時,首先就提出這點疑問。

季辛吉明快地回答:

「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與減緩區域的緊張狀態,美方深切關注美軍與軍事設施撤離的問題。美國並未做出任何承諾。」

即便季辛吉如此說明,牛場仍無法釋懷,並再度強調「日本政府的震驚」,會議紀錄中顯示季辛吉不斷重複同樣發言作為回答。

不過這部分一如季辛吉所言,美國並未承諾撤離美軍。對於何時撤軍,甚至沒有約定大概的時間。

預測「將被日本超越」

同時,日本國內開始流傳中美密約說,引起社會上的議論,畢竟前一年發生的「尼克森震撼」衝擊如此強烈。對於日本被迫贊成美國的中國聯合國代表權問題提案,許多日本人都感到遭美國欺騙。

季辛吉也察覺日本人這樣的心態,因此對牛場大使如此闡明:

我的印象是,日本渴望超越美國,毫不客氣地推進與中國的邦交正常化。

接著牛場大使問季辛吉:「您反對日本與中國直接進行官方接觸嗎?」季辛吉如此回答:

反對是不反對,但日本應該調整角度,不必然要與美國相同。

意思是,雖不需要採用與《上海公報》相同的文件,發布的公報尚需要美日進行協商。

但田中政權啟動後迅速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而季辛吉似乎無法掌握整個事態。其原因為何?

因為在對中關係上,美日高層領導並未進行事先的正式討論。八月底夏威夷峰會之際,中日邦交正常化已成既定事實,無法回頭。

超越美國的中日共同聲明

田中角榮決定的中日邦交正常化,比美國領先了兩步,甚至是三步。

季辛吉叫囂的「把好處都搶了」,指涉的應該正是此點。因為美國的尼克森訪中,日本才能與中國恢復正常邦交,但季辛吉認為日本做得太過頭了。

中美的《上海公報》中,美方實際上既未承認「一個中國」,亦未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

然而田中就任首相後,於九月二十九日在北京發表雙方同意的「中日共同聲明」中,第2項與第3項有如下表述:

2日本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3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重申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土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政府充分理解此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的立場並加以尊重。日本政府堅持基於波茨坦宣言第八項的立場。

對此,台灣當天宣布與日本斷交。

波茨坦宣言第八項說明日本領土及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其他小島。換言之,此項是日本政府重申日本並無領有台灣的意圖。

教導田中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官僚

日本毅然踏出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一步。而田中角榮並非是就任首相後,才慌忙補習對中政策。

實際上,田中大約從一年前開始,即針對中日問題,與外務省中國課長橋本恕持續舉行讀書會。

比較明確的時間是「就在田中辭去自民黨幹事長之前」,也就是佐藤內閣進行改造、田中擔任通產大臣的一九七一年七月五日的前一陣子,便開始該讀書會了。「尼克森訪中」此一突發的震撼消息是於同月十五日發布,但並非因為這個「震撼」才開始舉辦讀書會。

田中的祕書麓邦明(前共同通信社政治記者)與早坂茂三(前東京時報記者)當時與橋本恕見面,委託橋本「替田中規畫能實現中日恢復邦交的草圖」。

到了隔年一九七二年的一月,橋本完成了「橋本報告」。橋本在NHK上如此說道 :

「針對以怎樣的步驟推進與中國的邦交正常化、執行邦交正常化後將會面對哪些問題,以及如果中日跨出邦交正常化的一步,日本與美國的關係將有何變化、與蘇聯關係又有何變化、對其他亞洲各國又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等部分,報告書中都進行了詳細說明。」

那麼,橋本如何教導田中,讓中日邦交正常化得以實現?橋本告訴田中:「要有與台灣國民政府斷交的覺悟,換句話說,只要不提出一個中國,中國政府絕對不會回應邦交正常化的要求。」

早已決定「一個中國」與「對台斷交」

田中追求中日邦交正常化時,已經覺悟到執行的主軸將是承認「一個中國」和「與中華民國(台灣)斷交」。

中美領袖峰會之前,田中與田中派的總參謀愛知揆一前外務大臣、橋本恕以及早坂,花費三小時徹底討論,最終確信「在切斷與台灣關係,堅持美日安保體制的狀態下,可以實現中日邦交正常化」。

在這個時間點上,美國似乎不知道田中周遭的這些動作。

但田中並沒有下達封口令,也絕對沒有隱藏自己主張的作法。

面對尼克森訪中時發表的「《上海公報》」,當時的首相佐藤榮作並未做出反應,因此日本社會普遍關注下一任首相將如何處理。

三月二十三日眾議院預算委員會第四分科會上,詳知中國事務的自民黨川崎秀二眾議員,質詢時任通產大臣的田中。

「趁著中日邦交這個機會向世界明確表達贖罪意識是一件大好事吧。……請您務必給一個明快的回答。」

對此,田中表達了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的決心。

「中日邦交正常化首先最重要的,就是表達過去給對方造成嚴重傷害,我們打從心底致歉的心意,而且這份心意無論今天或將來都不會改變。中日間有著兩千年的歷史,或許還更加長久,而且日本文化是在中國文化影響下成長。雙方同樣是立足於東洋民族的基礎上,必須跨越恩仇,以嶄新的視野、立場與角度,來謀求中日間的邦交正常化。」

由這段發言可知,田中就任首相之前便已經下定決心推動中日邦交正常化。

此時田中可能已經決定「一個中國」與「對台斷交」,雖然未在公開場合提及,不過從橋本留下的紀錄仍可如此推斷。

作者為國際記者,1946年生於京都市。畢業於大阪外國語大學(現大阪大學),後進入共同通信社,歷任紐約特派員、華盛頓特派員與分局長、特別編輯委員等職,駐美報導12年。曾獲頒1994年度波恩.上田紀念國際記者賞、2004年度日本記者俱樂部賞。曾於名古屋大學、早稻田大學研究所擔任教授,也曾擔任日本外務省「關於所謂的『密約』問題之有識之士委員會」委員。專長為美日關係、情報、核武問題,著有《美中冷戰與日本》(PHP研究所)、《假面的日本同盟》(文春新書)等諸多作品。


書名《洛克希德事件──秘密檔案中的美日安保黑幕》
作者:春名幹男(Haruna, Mikio)
出版社:凌宇
出版時間:2023年4月

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