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東沙代表中國同時在台海與南海開戰

賴怡忠
1.2K 人閱讀

中國軍機自2019年下半年開始密集騷擾東沙

從2019年下半開始,中國對台軍機侵擾出現新的模式,相較於過去從東北角南下向台灣東部繞飛的方式,中國軍機開始更多集中向台灣與東沙間隔空域侵擾的態勢,而從2020年下半後,更幾乎都呈現對台灣與東沙島之間的鄰近空域侵擾的作為。

這個特異發展先是被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發現並展開討論,美方也注意到此一事實,親近拜登政府的智庫,「新美國安全中心CNAS」甚至對中國軍事侵占東沙展開政軍模擬,認為光憑美台聯手,要防止東沙被中國拿去十分困難,但認為如果日本介入,則結果可能會很不一樣,還提出如何讓東沙島成為吞下去苦不堪言的「毒蛙」,以嚇阻中國對東沙的可能進犯。

當然這個報告沒討論的是,如果菲律賓對中國的態度不再是像過去那麼親中,甚至如果讓美軍駐紮在菲律賓北端或是北方接近巴士海峽的小島,很可能整個態勢會變得非常不同。

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對東沙之侵擾不單純是釋放政治訊號

針對中國軍機這兩年對東沙的密集侵擾,有一種當紅主張,認為中國對東沙的作為主要多是針對在台灣以東海域的美國為首之大型軍演,或是在美國航母群經巴士海峽要進到南海時。這個主張是在暗示,如果沒有美國帶領其他國家在台灣東部海域軍演,中國飛機是不會來的,似乎是在暗地指控台海緊張與東沙的安全問題,是美國引起似的。

這種宣稱中國的防衛性作為才造成侵擾台灣,以及中國對東沙海域的軍事作為,是釋放政治訊號的成分高於軍事成分,這樣的為中辯解經不起事實的檢證。

事實上,在今年(2021)分析中國在東沙與台灣海域的侵擾,特別是一天來超過二十架次軍機的狀況,可以發現並不是每件都是在對應鄰近台灣的美國軍艦或是發生多國軍演,而中國侵擾台灣的軍事內容,也更多出現第一線最精銳戰機(J-16)、技偵機、遠干機、空中預警機、與可以攜帶核導彈的遠程轟炸機等。而操作內容更多次出現可被視為是與攻台相關的軍事演練,不是監視航母群的進出南海而已。美方學者也提到過中國軍機的作為,雖有一定的政治性,但公開進行攻台的軍事訓練,卻是毫無疑問的。

東沙戰略地位之重要性

東沙島位於巴士海峽、台灣海峽、南海的交會,周邊水文環境複雜,更有幾個利於潛艦伏擊的區域。東沙雖然被認為是南海的一部分,處在南海北端,但掌握東沙對於掌握台海、南海、與巴士海峽會變得十分有利。日本在二戰前於此處設立雷達站,美軍二戰期間會固定在巴士海峽有一艘潛艦,對於日本通往菲律賓的船運交通造成莫大威脅,當時被派去菲律賓準備打菲律賓保衛戰的台籍日本兵,就有不少因此被美國潛艦擊沉而葬身海底。

東沙的位置使其在被占領後,既可以作為中國攻打台灣的前哨,也提供非常珍貴的對台戰略制高點,也能南扼南海,北控台海。中國如果透過掌握東沙而掌握了東沙附近海域,中國要突破第一島鏈勢將易如反掌。

東沙易攻難守無險可依,但台灣無放棄空間

東沙本身是個可以居住人類,由環礁轉變的島嶼。但是全島地形極為平坦,無天險可以憑恃,但也因此使其具有極佳的望遠功能,過去,其早期預警的作用非凡。可是東沙島是個易攻難守的島嶼,誰佔有東沙島,新的領主也跟著會遇到同樣易攻難守的問題。

如果再加上東沙周邊水域的海底地形複雜,導致東沙周邊水域具有很重要的戰略價值,這使得掌控東沙附近的海空域,不論是在防衛台灣,掌握巴士海峽、遏止對南海的可能水下威脅、以及穩守第一島鍊等,都具有高度的重要性。這些性質使得無法對東沙防衛輕輕放下,除非能夠以別種方式有效處理東沙旁邊水域的國防安全議題。

東沙的國際地位,是台灣離島無誤

根據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日本放棄台澎,也放棄南沙與西沙,但沒有包括東沙島。由於日本放棄台澎,以及日本放棄南沙與西沙是在兩個不同的段落,顯示雖然在日治時代,南沙是歸在高雄州管轄,但日本在戰後是不將西沙與南沙視為是台澎的一部分,因此在放棄時是採取分別放棄的姿態。

一般的理解是,東沙島在日治時代曾由高雄州管轄,二戰時在上面也有雷達站與日本駐軍,但是沒在《舊金山和約》中被提出被日本放棄,可是日本在《舊金山合約》生效後也沒有重新取得,或是試圖重新取得對東沙的領有,因此可以合理判斷,日本是將東沙島視為是台澎的一部分,在放棄台澎時一併放棄對東沙島的擁有。從這個角度來看,東沙島是台灣的一部分,地位類似澎湖、綠島、蘭嶼等島嶼,算是台灣的離島,只是東沙島是個屬於台灣,但位置在南海的離島。

1954年簽署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雖然在中華民國與美國斷交後也跟著斷約,但隨著近日有關中國攻台的推測甚囂塵上,防衛台灣開始成為美國戰略社區極重要關注的議題,除了如何防衛,以及要防衛何種攻擊外,美國在《台灣關係法》以及「六項保證」所列明涉及衛台的作為,其重要的參照點就是當年的《中美共同防禦條約》。

因此當年該條約特別將日治時代不屬於台灣的金門、馬祖及其他在江蘇、浙江外海島嶼(一江山、大陳等)視為在防禦條約的涵蓋範圍之外,明察東沙的國際地位,確認其在當年防禦條約的涵蓋範圍內時,就會是非常重要的舉措。因為這意味著如果中共對東沙發動軍事攻擊,不僅台灣基於自衛必須反擊以保衛東沙島,也暗示了因東沙屬於當年《中美共同防禦條約》的涵蓋範圍內,所以美國對此也會有行動。這個基於國際法地位的東沙協防態勢,即便在事實上可能可以做的有限,但法理上的主張必須清楚說出。

中國對東沙動手,立即將台海與南海危機連結起來

順著這個邏輯,中共對東沙動手,不僅意味著中國對台灣發動侵略攻擊,也因東沙島本身的位置,就意味著中國在南海改變不武態勢,發動軍事攻擊意圖改變現狀。這也意味著攻擊東沙不僅引發了台海危機,也會直接引發南海危機。

以現在台海安全出現國際化的趨勢,使得包括美、日、澳、韓、歐盟、英國與加拿大(因為是G-7會員)等,已經會對台海軍事衝突有所回應,只不過是有的國家會出動軍隊,有的會採取其他方式回應,但一定會有所回應。

另一方面,南海的和平與自由航行的國際關注是更早與更多,會採取軍事與非軍事行動的國家也比較多,有的國家成承諾在南海有事對美國拔刀相助,但並未承諾美國,當台海有事時這些國家一定會有什麼作為。因此中國對東沙島發動軍事攻擊,事實上既是攻擊台灣,也是在南海動手企圖以軍事手段改變現狀,中國此舉會是一次引爆兩個區域的安全問題,且將這兩個區域的安全關切都集中到中國身上。台灣必須讓國際更清楚理解到這個認知,知道中國對東沙攻擊的國際戰略與國際法意涵,以及其嚴重性的發展程度。

中國侵略東沙勢將引爆台海與南海的戰爭

以中國現在積極經營東沙附近空域來看,加上習近平說「仗在那裡打,兵在哪裡練」,中國對東沙島的進犯很可能會是其發動台海全面戰爭的前奏,台灣不僅須全力抵抗,其在東沙保衛戰的表現,除了會影響國內士氣外,也會是國際理解台灣自我防衛決心的重要參照。

但這個衝突不會僅只限於台海危機,東沙衝突也會是南海的危機,更會是國際理解美國區域信用的可靠度,以及中國觀察華府對台承諾強度的重要參考點。如果台灣地位類似當年冷戰時代頂住蘇聯與華約壓力的西德,東沙島就很可能是那個必須要處理的富爾達隘口(Fulda Gap),其關鍵性不可小覷。

留言評論
賴怡忠
Latest posts by 賴怡忠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