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岸風電對國防安全究竟是挑戰或機會?

高奕璘
1.8K 人閱讀

近日,經濟部能源署長游振偉表示,今年9月再生能源累計裝置容量達約17GW,且光電加風電裝置容量至今年9月已達14.1GW,是2016年1.9GW的七倍。

為取得非核家園目標和符合國際標準(避免被課徵碳足跡稅、2050淨零目標),蔡英文政府上台後,不斷強化再生能源的發電能量。光電和風電是台灣再生能源的兩大支柱。其中,根據經濟部最新統計,目前離岸風力發電機組已經完成270座,發電量達到2.1GW。這個數字超越核一和核二的總發電量。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從零到270座豎立在海上,台灣發展離岸風電已有10年的歲月。目前正在商轉的離岸風場共有台電一期、海洋風場和海能風場等三座。預計第二階段遴選的幾大風場,也將在今年和明年完成併網發電,並為台灣提供乾淨、自給自足的能源及非核家園更邁進一大步。

然而,在發展離岸風電產業的同時,也對台灣國防安全帶來挑戰和機會,足以筆者罄書。尤其是單一風機規模朝向大型化日趨明顯之時,此議題更應被正視。

風機大型化對國防安全的挑戰

對國防部(尤其空軍)而言,發展離岸風電最大的影響就是訓練空域受到限制。一位空軍人員就曾告訴筆者,在還未發展離岸風電前,「空軍愛怎麼飛就怎麼飛,尤其還可以貼著海平面飛行,那種飛行快感是筆墨難以形容的。」

然而,當政府大力發展離岸風電後,各種涉及到海洋空域的國防問題就一一浮現。空軍因而被迫改變其訓練空域、高度和航道,並且立場相當強硬,只要風場過於鄰近軍用機場、風機高度過高,或鄰近炸射區(及航道)的空域,空軍就「吋海不讓」。例如早已胎死腹中、前期投入8億元卻宛如打水漂的竹風風場就是慘痛案例。因為其過於靠近新竹空軍基地。

另一個案例就是渢妙風場。該風場規劃最大的風機為20MW,在其環說書裡,原本規劃風機高度為305米(新光三越摩天樓為245米)。當時,空軍就以超越1000英尺(304.8米)為由,要求開發商調整,否則不予過關。

20MW高度多高?以挪威新能源開發商Zephyr在國外規劃的20MW風機為例,其高度為340米,光風扇旋轉直徑就超過310米。若放在台灣,肯定踏過空軍的紅線。

同樣的案例也可能將發生在即將接受環評審查的沃旭「大彰化東北」風場。其原本規劃的單一風機裝置容量為11MW,其欲變更為20MW。然而,在7月的環評會議中,空軍並未參與其審查。不難想見,若該風場在實際建造時,一旦超過空軍的航高限制,空軍恐怕會是第一個跳出來否決的單位。

發展離岸風電對國家安全的潛在優勢

再生能源產業的發電模式和傳統火力發電廠最大的不同是:電力分散和自給自足。

根據經濟部統計,2022年發電量占比,台灣仍以燃煤仍最高,占42.07%,其次為燃氣(38.81%)。這兩項能源資源都十分仰賴進口。一旦台海、南海等區域被封鎖,就可能造成台灣能源安全的極大衝擊。而發展再生能源依靠的是天然資源,若再生能源比重能提高到20%(依照經濟部目標是2025年),就可大大降低對海外能源安全的依賴,並減少對國家安全的負面效應。

其次,再生能源也能分散電力來源。一旦台海區域發生戰事,一枚敵軍飛彈很可能就足以摧毀掉一座傳統火力發電廠,並導致區域的電力癱瘓。然而,發展再生能源,尤其離岸風電,電力來源模式就屬於發散性,一枚飛彈換一座離岸風機相當不符合作戰的成本效益;且一旦離岸風機損毀、巨大機組跌落橫亙海面上,更可能造成敵軍船團的航行阻礙。

甚至離岸風機在葉片旋轉過程中,也可能會讓搜索雷達被回波雜訊影響,難以辨識低空或超低空的飛行物(這也是我國防部擔憂影響到自己的雷達系統),造成敵軍雷達的混亂。

依照目前離岸風場的建設進度,截至2028年底第三階段第一期完工併網為止,台灣海峽很可能將有500至600支風機豎立在台灣海峽之間,宛如一座天然的「風機長城」。

此外,也有國防專家曾構思過,或許亦可在離岸風電的水下基樁或上層機艙安置各種探測儀器和電磁干擾器,對可能威脅台灣的敵軍水下無人載具、攻擊型無人機進行偵蒐和電波干擾,癱瘓任何來犯的威脅。

國安單位應超前部署,因應離岸風場往深海區擴張的現實

由於政府明確和堅定的政策支持,台灣的離岸風電產業正快速蓬勃的發展中。但卻甚少有人真正去探討發展離岸風電對於國家安全與國防訓練之間的關係,究竟是助益或隱患?吾人認為,國防部應當以更開放包容的態度去看待離岸風電的發展,而非以被動或受限制的角度看待。而上層的國安單位應以更宏觀、前瞻的態度,結合經濟產業和國防安全的優勢,超前部署為達成2050年淨零目標所帶來的各種挑戰。

例如,當《再生能源發展條例》修正案在今年5月底於立院通過後,法律上早已開放離岸風電開發商可在12海浬(領海線)外建設風場。但至今,國防部對於在12至24海里建設風場的態度仍保持沉默,甚至拒絕的態度。以空軍為例,其認為該區域為「紅區」,是日常訓練和攔截中共軍機的緩衝區,一旦在該海域蓋風機,將可能危害平時的訓練和攔截任務。

然而現實是,中國已開始將離岸風場往12海浬以外的深海區興建,甚至有朝一日逼近或超越海峽中線時,我方卻可能無計可施,只能被動因應。而這些問題都不是單一部會能夠因應的國安問題。故此,國安會應當提早因應、盤點和著手處理台海有限的海域與空域資源,讓離岸風電產業不只帶來經濟和能源效益,也能為國家安全帶來更多的保障。

作者為政治大學博士班學生

留言評論
高奕璘
Latest posts by 高奕璘 (see all)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