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忠謀交棒台積電與根留台灣的典範

郭永興
453 人閱讀

張忠謀讓台灣之光的台積電安穩交棒,是台灣企業家的典範。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2018年6月5日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主持完年度股東會後,正式退休。股東會之後的董事會決議,一如張忠謀在去年10月記者會的宣告,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劉德音擔任董事長,另一總經理暨共同執行長魏哲家擔任總裁及副董事長,台積電後張忠謀時代正式開始。

張忠謀退休日以來,台積電的股價平穩,全球電子業也繼續依賴台積電的晶片代工能力。台積電是台灣最大市值企業,也是台灣唯一擠進全球百大市值企業。同時,台積電與美國英特爾、韓國的三星電子,並列全球高科技半導體企業三巨頭,其科技實力是台灣的驕傲。

張忠謀讓台灣之光的台積電安穩交棒,是台灣企業家的典範。台積電從1987年在政府資金的支持下成立以來,張忠謀一路領導台積電,從當初不被看好(當時除了飛利浦之外全球沒有半導體企業願意投資),到現今的全球晶圓全球代工霸主地位,張忠謀就等於台積電的代名詞,如今張忠謀退休了,產業界與股市沒有任何動搖,這是張忠謀的成功。

張忠謀的成功來自提早的規劃。早在2013年11月,張忠謀就卸下執行長一職,退居第二線的董事長,並且讓劉德音、魏哲家兩人並任台積電總經理暨執行長,同時張忠謀也把接洽客戶高層的重任交給兩人。經過4年的磨合,張忠謀認為兩位共同執行長除了本身具有的工程師性格外,磨練出更多商人特質,是到了可以接班的時候,就在去年10月召開記者會宣告自己的退休日期,讓市場與產業界有了半年後張忠謀要從台積電退休的準備。

然而張忠謀的小心翼翼交棒,是因為之前有過失敗經驗。張忠謀早在2005年就一度退居第二線,將執行長交棒出去,但接棒人過於重視合理化經營,變相的裁員引發企業內不滿,張忠謀只好在2009年重回執行長一職。如果從2005年算起,張忠謀公開布局台積電接班人已經有13年,這十多年來的磨合,讓台積電內部與客戶,都瞭解與準備接班人出現。因此台積電能夠安穩交接,是張忠謀沒有私心、並且有計畫培養接棒人的結果,是企業經理人交接的典範。

如果仔細觀察近年台積電的設廠決定,就可以看出,張忠謀在退休前將台積電根留台灣的決心。目前全球半導體企業三巨頭,正在進行先進奈米製程的競賽,而勝敗的結果會決定市佔率的變化。當前世界上能夠生產十奈米以下晶片製程的廠商只有三巨頭的台積電、三星和英特爾,其中三星十奈米製程搶下高通兩代的旗艦行動處理器驍龍八三五和八四五訂單,台積電十奈米製程也獨家取得蘋果iPhone X和iPhone8系列的A11 Bionic處理器訂單。去年底《日經新聞》曾報導,三星可能失去高通下世代處理器驍龍八五五訂單、而高通轉單給台積電的主因在於,三星在量產七奈米製程晶片發生困難。

七奈米製程是台積電從三星手中搶下高通訂單的關鍵高階技術,而下世代更精密的五奈米以及三奈米製程,是台積電未來維持競爭力的關鍵,這些台積電都要留在台灣。台積電在去年宣布要投資六千億台幣,將次世代的三奈米製程工廠設在台南科學園區,同時耗資五千億台幣的五奈米製程工廠,也已經在今年一月在台南科學園區動工──這也是全球第一座五奈米製程晶圓代工廠。

就目前的科技發展來說,三奈米製程可能是當下科技技術的物理極限。換句話說,張忠謀在他退休之前,已經設定好在目前科技技術的極限下,台積電的先進製程,都要設廠台灣,技術根留台灣。這也難怪在6月5日張忠謀主持的最後一場股東會,提到有人說台積電要出走台灣的問題,張忠謀會拍桌子強調台積電根留台灣。看到過去一年台積電先進製程廠的建廠規劃,還問台積電是否出走台灣,這個問題只顯露出提問人是狀況外,難怪張忠謀要動氣了。

台積電根留台灣對台灣經濟的重要性,日本智庫「日本總研」在2014年底的一篇研究報告[1](註1)是如此分析的。在東亞國家之中,台灣的出口依存度(出口/GDP)是相當高的,以2013年來說,當年台灣的出口依存度高達62.5%,比韓國、日本、中國都高。在台灣經濟發展相當依賴出口的情況下,可以發現90年代以來,儘管資訊電子業是台灣出口大宗,但是除了半導體以外,其他資訊電子業的產品先後衰退,唯有半導體出口屹立不搖持續擴大。

90年代之後台灣電腦產業與代工生產產業興起,90年代起電腦以及相關零組件,以及半導體是台灣的出口大宗。然而2000年到2005年之間,由於台灣電腦組裝業(含筆記型電腦)轉移生產線到中國大陸,台灣的電腦相關出口產品迅速減少。幸好台灣在2000年代起液晶產業興起,2003年開始液晶面板出口逐漸增加,但是好景不常,從2009年起,一方面是遭遇到韓國業者的競爭,另一方面是中國本土業者崛起,台灣液晶出口轉為低迷。還好的是,2008起由於HTC在智慧型手機上的成功,台灣的智慧型手機出口迅速增加,但是好景不常,在2012年以後,由於HTC遭遇到三星與蘋果手機的強烈競爭,台灣智慧型手機出口銳減。

由上述的過程可以看出,台灣的資訊電子產品,可能因為生產移轉中國大陸,或者海外的激烈競爭,往往某一個產業的出口旺景,只維持數年;而台積電領軍的晶圓代工產業的出口額是穩定成長,對於穩定台灣經濟成長與高科技就業人口,貢獻良多。

日本總研的此篇研究報告,總結為何台灣半導體產業可以成為資訊電子業出口的核心,原因有二,首先是台積電的晶圓代工生產模式成功(與晶片設計公司成功產業分工),再者是因為半導體是技術密集與資本密集產業,產業要成功需要大規模研發與設備投資,中國大陸的低成本勞動力,對於晶圓代工廠來說沒有帶來競爭優勢,因此廠商將生產主力保留在台灣。加上政府為了防止技術外流,禁止最先進製程在中國大陸投資,確保了台灣的技術優勢。

而日本總研報告沒有注意到的是,近來來中國大力扶植半導體產業,並挖角台灣人才。人才流失成為台灣半導體業能否維持競爭力的一個關鍵。股東會那天,張忠謀表示台積電沒有流失什麼人才,過去幾年只有個位數,也不是重要的技術人才。至於台積電為何可以留住人才,張忠謀說有3大秘訣:豐厚的報酬、讓員工喜歡他的工作以及讓他感到有前途。

我們相信,就一個企業而言,台積電是積極努力留住人才,但是就政府而言,是不是還需要在政策上更加把力,比如將產業機密相關法令更完備,讓台灣認真努力的企業有更多的保障。

註1:大嶋秀雄,2014,〈高まる台湾半導体産業の国際競争力~ファウンドリ事業とスマートフォン需要の拡大で勢いを増す〉,リサーチ・フォーカス(日本総研) No.2014-038。

作者為日本京都大學經濟學博士,現為國立臺中科技大學國際貿易與經營系教授,曾任職中國文化大學國家發展與中國大陸研究所教授,教育部早稻田大學台灣研究講座學者,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總合政策學部、中央大學經濟學部訪問學人台中科技大學國貿系教授

留言評論
郭永興
Latest posts by 郭永興 (see a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