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訪歐三國為哪樁?

顧爾德
243 人閱讀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二○二四年的首度出訪,是到歐洲法國、塞爾維亞和匈牙利三國展開五天六晚的訪問。據中國王毅的說法,習近平這趟歐洲行「展現了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的積極進取,彰顯了習近平主席做為大國領袖的擔當和魅力」;西方輿論則認為,他此行有兩大目的:一是俄烏戰爭中因中國支持俄國而導致中歐關係緊張之際,希望緩和歐洲對中的敵意,並加強中歐經濟聯結;第二個目的就是要分化歐洲與美國的關係。習大的「積極進取」是否達成預設目標?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法國歐盟都憂心中國商品傾銷

習近平訪歐第一站是法國,此行表面理由是慶祝中法建交60周年。法國行第一場重頭戲是在巴黎和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會談。會談重點一是俄鳥戰爭,二是中歐經濟。馬克宏和馮德萊恩要求習近平停止向俄羅斯出口軍民兩用等有助於俄軍爭的物資和技術,並敦促他影響對普丁早日結束戰爭。在經濟議題上,馮德萊恩關切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等中國商品傾銷問題切。

結果雙方在這兩議題都只是各自表述既有立場而無共識。習近平利用俄烏戰爭做為推動與歐洲關係的籌碼,但他聽了歐洲主人的抱怨與擔憂後,並未在烏克蘭問題上承諾什麼;反而是在法國時不點名反擊美國:「我們反對利用烏克蘭危機甩鍋、抹黑第三國,煽動『新冷戰』。」習近平呼籲歐洲企業應增加對中國投資,而不是與中國脫鉤;但會談後,馮德萊恩依然重申,歐盟將「堅定不移地做出保護其經濟和安全所需的艱難決定」。歐盟已準備就電動車、鋼鐵以及太陽能和風電技術的進口問題對中國開戰。而美國拜登總統則已早一步在五月十三日宣布對中國電動車課徵100%的關稅。

相較於馬克宏和馮德萊恩對中國傾銷的憂心, 四月間剛結束訪中的德國總理蕭茲(Olaf Scholz)則更關注中國市場對歐洲企業的重要性。蕭茲此行帶領包括西門子、BMW、賓士等重量級企業負責人以及三位部長同行,且行程多達三天,是他出訪單一國家最長的紀錄。中國連續八年是德國最大貿易夥伴,德國二○二二年對中國直接投資佔歐盟對中總投資的七九%。二○二三年投額更逼近120億歐元,佔德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一成,為十年來新高。雖然德國去年公佈首份中國戰略報告強調,對中政策要以「降低風險」為目標,但實際上德國對中國經濟依賴有增無減。

法國當然也對中國市場有期待。馬克宏送給習近平的禮物中包括一瓶路易十三白蘭地。此刻,中國正啟動對法國白蘭地的反傾銷調查,馬克宏送這瓶酒時說,希望法國品能夠持續進入中國市場。

法國的「獨立自主」讓習近平有可趁之機

此外,法國一直鼓吹歐盟外交政 要有獨立於美國的戰略,這也正符合習近平分化美歐所需;王毅形容說:「中法交往的每個高光時刻,背後都有獨立自主的因素支撐,而中法發揚獨立自主精神,每一次相遇都能迸發出巨大能量。」馬克宏則對習近平說:「混亂的世局迫使我們只能團結來應對。我們美好的友誼得看得更遠。」

馬克宏先在巴黎與馮德萊恩對習近平把壞話說畫,之後在庇里牛斯山安排了溫馨的「交心」。中國官方發布的王毅談話中稱,馬克宏表示,與習近平在庇里牛斯山深入交流後,「加深了對中國在重要問題上立場的認知」──這應該是指涉台灣、新疆、西藏等問題,同時在當前國際形勢下,「歐洲保持戰略自主和團結統一」 並且「同中國發展良好關係」至關重要。馬克宏也未向習近平提及中國人權問題,這遭到法國在野黨的批判。習近平也對馬克宏釋出善意,響應馬克宏所提出、今夏巴黎奧運會期間暫停全球衝突的呼籲。

離開法國之後兩個行程對習近平而言更是如魚得水。匈牙利領導人、總理歐爾本(Viktor Orbán)、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Aleksandar Vucic)都是威權強人,都是習近平的好朋友,也都對美國不滿。

如魚得水的塞爾維亞之行

習近平的第二站塞爾維亞最能凸顯習近平此行離間歐美的企圖,因為習近平到訪的時間點正好是中國駐南斯拉夫(塞爾維亞的前身)大使館遭美國轟炸的25周年紀念──1999年南斯拉夫對科索沃發動大奢殺,北約決介入戰局,當年5月7日晚間,北約的美軍B-2轟炸機發射5枚導彈擊中位於貝爾格勒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造成3人死亡,十餘人受傷。美方宣稱是「誤炸」,但另一說是南斯拉夫與中國合作在使館內監控北約軍事行動, 因而引來盟軍轟炸。

值得注意的是,習近平在這個敏感時間點到訪塞爾維亞,原本應藉機去大使館舊址悼念一番以彰顯對美國的不滿;習近平卻沒有這樣做,只選擇在塞爾維亞報紙發表的文章中稱不能忘記此事。顯然,習近平此行一方面在分化美歐關係,另一方面也 不想過度衝擊這半年多來才逐漸改善、依然脆弱的美中關係。

塞爾維亞與科索沃之間雖在歐盟與美國調解下已進行對話,但彼此矛盾還存在,這也是塞爾維亞仍未成為歐盟成員的主要障礙。南斯拉夫內戰期間,美國支持科索沃而中國支持南斯拉夫。至今塞爾維亞人仍對美國反感。中國則一向擔心西藏、新疆與台灣問題國際化,因此反對北約干預科索沃問題。而塞爾維亞也投桃報李,強烈支持北京的「一個中國」原則,反對台獨、藏獨與疆獨。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是個右翼民族主義強人,和習近平很對味;習近平稱塞爾維亞是「中國的鐵桿朋友」,並宣稱兩國將「共同對抗霸權與強權政治」。

匈牙利最熱衷參與一帶一路

至於匈牙利更是第一個與中國簽署一帶一路協議的歐洲國家。近年來歐盟國家對中國「一帶一路」都保持戒心,包括一度熱情參與的義大利如今也和中國脫勾,但匈牙利卻依然積極擁抱中國、歡迎中國投資,如今已成為中國在歐洲最大的單一投資國,投資規模達107億歐元。近來備受美、歐「關切」的中國電動車與電池產業也把匈牙利當成進軍歐洲的前哨站,中國電池大廠寧德時代、電動車一哥比亞迪已到此設廠。

匈牙利總理歐爾本也是和歐盟、美國唱反調的強人,他批判歐盟主流自由主義,宣稱要建立「非自由主義民主」(illiberal democracy),二○一○年至今已是第四次連任(之前在一九九八年還擔任過一屆總理)。歐盟反對中國去年提出十二點烏克蘭和平立場,因為這項計畫沒有要求俄國撤軍;歐爾本卻大聲支持中國這項倡議。匈牙利原本與俄國進行一項核電廠計畫,因為俄烏戰爭,俄國受歐盟制而進度緩慢,習近平這次到訪確定了雙方將合作發展「全方位的核能工程」。

中國宣稱,中匈兩國關係已提升為「新時代全天候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中國一向喜歡在兩國間的「夥伴關係」前添加各種形容詞,原本中匈兩國的關係是「全面戰略夥伴關係」,如今「升級」了,但到底具體提升了什麼?中國外交部也未提供明確定義。

灰姑娘返家面對現實

習近平這趟出訪,在庇里牛斯山和馬克宏交心,到貝爾格勒與「鐵桿朋友」武契奇相濡以沬、要共同們同對抗霸權、強權;最後來到布達佩斯享受「非自由主義」強人歐爾本的紅地毯尊榮接待。不過,習大一回到祖國立即面對美國總統拜登送來的關稅制裁大禮,這項關稅戰涵蓋一八○億美元產品、包括太陽能、電動車、電池等習近平得意的「新質生產力」,稅率則提到到二五%到一○○%不等。

而從馮德萊恩在與習近平會談後的發言顯示,歐盟很可能跟進美國制裁中國產品。看來剛回家的習近平又要開始頭疼了,而這些棘經濟議題將是中共七月要召開二十屆三中全會要面對的。

作者本名郭宏治,資深新聞工作者、專欄作家。SUNY-Binghamton 社會學碩士,台大經濟系學士。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