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背靠背的地緣戰略與意識形態根源

周奕成
231 人閱讀

未來影響國際局勢的主軸是民主國家的合作,以及與非民主陣營之間的競爭。其中,中華人民共和國與俄羅斯聯邦,雖然號稱不結盟但發展出緊密的夥伴關係,是左右世局的關鍵。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美聯社

今年是中國與俄國建交75週年。俄羅斯總統普丁在五月訪問北京,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討論雙邊關係及國際和地區問題,並簽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在兩國建交75週年之際關於深化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中國外長王毅與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也舉行了會談。王毅說,中俄關係不受外部干擾,符合兩國根本利益和世界發展的自然規律。雙方也討論了金磚國家和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框架內的合作,表示願共同努力推動全球治理體系的公平和合理。

俄羅斯深陷烏克蘭戰爭

自2022年2月俄羅斯發動對烏克蘭侵略以來,這場戰爭已經成為當代最為複雜和持久的國際衝突之一。儘管初期俄羅斯試圖迅速結束戰爭,但烏克蘭的頑強抵抗和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使得戰況陷入僵局。隨著戰爭的持續,俄羅斯的軍事和經濟資源消耗巨大,面臨國內外的多重壓力。

俄羅斯在戰爭中的軍事損失和人員傷亡不斷增加,國內經濟也因西方國家嚴厲的經濟制裁,包括金融、商品和技術領域,造成了沉重打擊。此外,俄羅斯的國際聲譽也因這場戰爭而受損,面臨國際孤立的局面。

在面對西方制裁和國際孤立的情況下,俄羅斯積極尋求中國的支持。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具有提供經濟和外交支持的能力,因此成為俄羅斯的重要依賴對象。中俄之間的合作在這一時期顯著增強,雙方在多個領域展開深入合作。

中俄的經濟、軍事、金融合作

2023年,中俄雙邊貿易額達到2401億美元,中國成為俄羅斯最大的能源買家,同時向俄羅斯出口大量技術和工業產品。這些合作幫助俄羅斯緩解制裁壓力,也讓中國獲得相當的經濟利益。與中國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俄羅斯因國際孤立而面臨的經濟困境。

軍事合作在近年來顯著加強。兩國舉行了多次聯合軍事演習。主要的軍事演習於2023年7月在日本海舉行,包括實彈射擊、反潛和海軍作戰演習,動用了超過10艘海軍艦艇和30多架軍機。

根據國際戰略研究中心CSIS的資料,在2022年和2023年間,中俄在日本海和東海至少進行了五次聯合軍事演習,這些演習包括防空、反導、反潛和反艦演習。

此外還有聯合戰略巡航。自2019年以來,中俄在日本和韓國的防空識別區內進行聯合戰略巡航,包括轟炸機的聯合飛行,目的是加強兩國在實戰條件下的協同作戰能力。

中俄在軍事技術和工業的合作也愈發密切。雖然中國在軍事技術方面更加自給自足,但兩國在技術轉讓和共同研發項目上仍有合作,例如光學和電子元件的貿易。

中俄雙方每年進行多次高層軍事和安全磋商,例如總統峰會和雙邊安全磋商,這些會議加強了兩國在戰略和操作層面的協作。

這些軍事合作具有高度政治意義,表達中俄互相支持,共同應對美國及其盟國的挑戰。兩國領導人多次公開表達這樣的政治針對性,也就是針對美國而進行的準備。

中俄背靠背的戰略思考

中俄之間發展出所謂「背靠背」戰略夥伴關係,反映了兩國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的共同利益和戰略考量。這種夥伴關係不僅有助於雙方應對各自面臨的挑戰,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際力量的平衡。

中俄兩國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方面具有高度一致性。面對西方國家的壓力,兩國通過緊密合作,共同抵制外部干涉,維護各自的戰略利益。這種合作為雙方提供了重要的戰略支持。

中俄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國際力量的平衡,增加了多極化世界的發展趨勢。這種戰略夥伴關係,對中俄而言,有助於維護全球穩定與和平,實質上則是讓他們兩國在歐亞區域獲有更大主動權,特別是加強了在東北亞和中亞地區的影響力。

在全球範圍內,中俄的合作被視為對西方主導的國際秩序的一種挑戰。中國藉由這種合作意圖推動多極化世界的發展,據其所稱是為國際社會提供了更多選擇和可能性。使得國際局勢在2020年代更加複雜多變。

中俄合作除了地緣戰略也有思想根源

中俄之間的合作不僅基於地緣戰略考量,還有深厚的歷史與思想根源。兩國領導人在意識形態和治國理念上有許多共通之處,這為雙方的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精神支撐。

首先是中俄領導人都強調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的重要性,並在內政外交上採取強有力的手段。他們都認為,強有力的中央集權領導對於實現國家目標至關重要。習近平堅持所謂中國的主權和領土完整,尤其在台灣問題上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普丁則在烏克蘭問題上強調俄羅斯的歷史權利,認為烏克蘭應該回歸俄羅斯懷抱。

再者是兩國都有某種懷舊的帝國光榮歷史觀。兩國領導人都重視恢復歷史榮光,強調民族復興的重要性。習近平提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強調中國的歷史地位和文化傳承。普京則推崇俄羅斯帝國的榮光,認為俄羅斯應該重新成為世界強國。

最重要的是雙方都是極權主義的擁護者及實踐者。習近平通過反腐運動和黨內改革,加強了共產黨的統治地位,確保黨對國家的全面控制。普丁則通過修憲延長了其執政期限,加強了總統對國家機器的控制,並用恐怖行動來壓制反對派。

在中俄新夥伴關係已成的此時,美國進入總統大選階段。如何在國際事務上應對中國與俄國,甚至如何面對中國與俄國對美國選舉的介入,特別是對民主價值觀的攻擊,會是此時最重大的議題。

作者為政治運動家,社會創業家。創立世代街區等七家公司、發起大稻埕國際藝術節,也曾創立第三社會黨。曾任總統府諮議、行政院政務顧問。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管理學院碩士,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等國際研究院碩士,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修畢。

留言評論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