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台灣近年來的政治局勢,出現了很戲劇性的轉折。先是2016年民進黨執政之後,因為年金改革、轉型正義及《勞基法》修正等內政問題,於2018年地方選舉慘敗,民進黨聲望墜入谷底。
但就在2019年元旦,習近平發表新年講話,內容觸及中台一國兩制之後,局勢突然大變,讓國民黨「九二共識」戰術失效,該年又發生香港反修例運動、美中貿易戰白熱化,民進黨也順利踩上了風頭浪尖,成功在2020年選舉守住了執政寶座。
2020年二月之後,民進黨政府又因為成功控制「COVID-19 冠狀病毒」(武漢肺炎)疫情,支持度來到了執政後的歷史高峰。更有甚者,台灣社會出現了高度的共同體意識,進入了四百年來難得一見的「台灣時刻」。
但是台灣時刻並非單純「總統撿到槍、全民順時中、網紅帶風向」可以解釋,這背後是一場醞釀已久,即將進入白熱化的全球新興冷戰。這場戰爭的背景,要從30年前開始說起——
1991年蘇聯解體,冷戰局勢似乎走入終局。美國政治學者法蘭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發表《歷史的終結及最後之人》一書,大聲宣告「自由民主陣營」的終極勝利,歷史從此 The End。
當然,歷史並沒有 The End,反而出現戲劇性轉折。1980年代「新自由主義」崛起,資本主義陣營希望透過「比較利益法則」降低生產成本,打破保護主義,往資本烏托邦加速邁進,全球發大財。此時美國發現了中國在貿易市場上的極大潛力——擁有全世界最豐沛的廉價勞動力及最龐大的新興市場,於是開始力邀中國加入「全球化」的行列。
雖然在1989年,中國發生天安門事件,各國表面上同聲譴責,展開各式制裁行動,但在「務實」考量下,各國陸續在兩、三年內解除制裁,之後隨即張開雙手擁抱中國市場。當時美國認為:像是蘇聯如此強大的對手,都抵擋不住資本主義而垮台,那麼將中國納入全球體系,不但能化敵為友,各蒙其利,更能協助中國「自由開放」,絕對是最佳的戰略。
所以美國無論是民主黨或者是共和黨,基本上都抱持一種「只有中國人民富足了,就會爭取民主自由」的美好想像。於是在2001年,柯林頓政府邀請中國加入WTO,開啟了中國經濟瘋狂成長的黃金年代。中國的GDP成長率連續十年突破10%,人均GDP從2000年的1,000美元左右,至今已突破10,000美元(2020年1月),幾乎躍升了十倍。而中國也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
中國的經濟成長走勢。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但中國並沒有像西方國家預期的發生「民主革命」,反而在經濟發展及言論管制技術雙重發展之下,成為了全球「最成功」的集權國家,甚至相反地,中國還透過經濟及媒介威壓,反過來影響西方國家的公共領域。例如試圖影響西方媒體對於圖博(西藏)、東突厥斯坦(新疆)、香港及台灣的觀點等等事件。
而中國解放軍在1999年提出「超限戰」理論,提出「以超越武力之外所有形式,逼迫對手接受自己的利益。」亦即中國打算從軍事、經濟、外交、科技、媒體到國際組織等所有手段來擴張自己的利益,無所不用其極。例如近年來的孔子學院(文化)、一帶一路(經濟)以及大外宣(媒體)等等戰略,而象徵未來網路戰爭的5G設備(科技),也是超限戰非常重要的橋頭堡之役。
舉個例子,以台灣選舉為例。2018年春節之後發生了「北農事件」,親中媒體在多方渲染下,讓民進黨聲勢重挫,也順勢替前總經理韓國瑜戴上了「賣菜郎」光環,進而捲起了該年7月之後的韓國瑜旋風。回顧整個事件,韓國瑜網路上爆增的討論聲量並不尋常,因此許多人認為背後有中國因素存在,若此推論屬實,則台灣的資訊戰皆為廣義超限戰的一部分。
(有一說中國的「COVID-19 冠狀病毒」也是超限戰,但此屬難以實證的推論,故本文不採納此說。但中國從2007年即刻意扶植陳馮富珍成WHO總幹事,直至今天的譚德賽。如此介入並掌控國際組織的做法,則明顯為超限戰的一部分。)
美國雖然自90年代就保持跟中國親善的外交政策,但到了歐巴馬任期,因為與中國龐大的貿易逆差,導致製造業外移,加大了國內的貧富差距,美國的藍領階級成為了群全球化的犧牲者。這一連串的矛盾,意外將共和黨的川普推上了總統大位。
再加上,習近平時代打破了中國過去「韜光養晦」的戰略,積極在印太地區及非洲等地擴大影響力,許多國際專家也提出警告:中美兩國繼續發展下去,即將踏入「修昔底得陷阱」(新強權挑戰既有強權,兩大強權勢必一戰)。
於是川普上任後,美國調整過去對中政策,亦即近年美國積極發動的貿易戰、對於華為等中資企業的反制,還有強化台美關係等等。就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近兩三年的台灣政局,幾乎是被新興冷戰所牽動的。
台灣目前的戰略位置,不僅是美國西太平洋的軍事要塞(不沉航母),更是「理念戰」的重要戰略樞紐——台灣的民主與經濟成就,例如婚姻平權等人權里程碑,足以作為中國極權政府的鏡照,未來也有可能成為香港、圖博及東突厥斯坦獨立運動的掩護基地——簡而言之,「台灣價值」即將是中國霸權的破口之一。
以此次疫情作為例子觀察,就能得到很明確的實證,台灣不僅如中國所指稱的「以疫謀獨」,甚至反過來是「以獨攻毒」。在過去,美國以外的西方國家甚少注意到台灣作為主權獨立國家的意義,但在肺炎之後,各國皆發現台灣在防疫上的良好表現,源自於對中國的警覺意識(以及受到WHO打壓的憤懣),讓台灣成為了「瓦干達」一般的存在(漫威宇宙裡一個遺世獨立的高科技國家)。甚至還能輸出醫療物資,Taiwan can help,對其他國家伸出援手。
未來我們可以繼續觀察的是,習近平領導的中國,目前戰線無限擴大,從內部的通膨危機,到一帶一路、5G之爭,一直到日前的肺炎災變,與全球現有秩序的衝突勢必不斷增強。而川普下半年是否能擊退民主黨的挑戰?
美國是否能爭取到原本觀望的日本與英國共同參加中國包圍網?原本不願意排除華為的英國首相強森,在疫情之後似乎對於開放5G給華為產生動搖。而日本原本也企圖在奧運會之前與中國保持穩定關係,但疫情導致奧運延後,日方損失慘重,是否也會影響日本對中的戰略?
而台灣方面,社會上因為疫情、因為中國因素而日益成形的「想像共同體」,是否能進一步推至「獨立建國」的共識?持續加溫的香港與台灣民族主義,又是否會為東亞的地緣政治造成不安因素?最後,台灣的「中國國民黨」由於過度親中,失去制中的話語權,未來是否會走向「新黨化」,或者改為由地方派系所領導的「台灣國民黨」?而民進黨是否可能在冷戰期間獲得代理人的紅利,成為台灣「自民黨」,保守穩定與長期執政的親美政權?
上述幾個問題,都值得在新興冷戰下的台灣時刻,一一來討論思考。
作者為台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生
- 企圖活化孔廟卻遭保守力量反噬──石牧民奇遇記 - 2024 年 11 月 29 日
- 《黑神話:悟空》熱潮背景 - 2024 年 8 月 27 日
- 十年了,大家都好嗎?──從解構三一八到政治與社運板塊變遷 - 2024 年 3 月 2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