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一定要讓學生讀顧炎武的〈廉恥〉?

江昺崙
737 人閱讀

近日一名高中國文老師在記者會上痛罵:108課綱刪掉顧炎武的廉恥,學生不再知道為什麼「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所以108課綱是無恥的課綱。是具有意識形態的課綱。

圖片來源:翻攝自華視新聞YouTube頻道

簡單說,部分國文老師不滿教育部的108課綱(2019年為了實施十二年國教而發布的新課程綱要),認為裡面刪掉了很多他們認為很重要、具有道德意義、具有中國文化精神的高中國文課文。

相關新聞很多,討論也很多。例如朱宥勳就提出說,課綱裡面沒有提到的文章,並不代表出版社不能選用,國文老師可能是誤會了,或者根本不瞭解課綱的意義。也有很多精彩的討論,關於中學需不需要古文教育等等,有興趣的人不妨自行搜尋。

教育部只是想鬆綁黨國意形態而已

我只簡單回應:今日的課綱,只是把教育從黨國威權意識形態「鬆綁」下來而已(也沒有禁止任何人閱讀古文,不像以前國民黨到處禁書)。

簡單說古代人的道德思想,不必然再是國文教育的「核心素養」,就這麼簡單。

而為什麼我會說顧炎武的〈廉恥〉象徵了黨國威權意識形態?首先我們先來科普一下:什麼是意識形態?

國家教育本身就是一種「意識形態」,文學更是。認為教育或者文學不該有意識形態的人,可能是完全不知道意識形態的意思。意識形態是「ideology」的華語翻譯,這是一個社會學的專有名詞,是要用後設的方式去理解人們的價值判斷。人們之所以會認同封建禮教、社會主義、自由主義,都是接受了背後的一套完整的思想體系,所以每個人都有意識型態,都會基於自己的 ideology 而做出不同價值判斷。

基於這個概念,所謂教育、以及文學的體制,就是政府用來建構特定意識形態的工具。我舉個統派也能理解的例子:以前在日本時代,台灣學生要在「修身課程」裡讀明治天皇的〈教育敕語〉,這篇文章裡面其實也沒有說到什麼軍國主義,只是強調「倫理道德」,但因為背後隱含著「忠君愛國」的思想,所以在軍國主義時期成為了「皇道」的象徵。

黨國時代強調〈廉恥〉有其脈絡

所以過去黨國威權時代(以戒嚴法令為核心,由國民黨一黨專政,進而打壓民主自由的時代),會如此「尊崇」古文、如此喜歡讀顧炎武的〈廉恥〉,背後都有他的脈絡。代表著是在1949年後,國民黨對「中華道統」話語權的爭奪,以及「冷戰體制」下的道德戒律。

我認為,這些隱藏起來的脈絡,才是本次「廉恥之亂」的核心。

為什麼顧炎武會成為代表性的作品?因為顧炎武本人的生平——顧炎武出生於明朝末年,14歲就考上秀才,但後來就一直考不上進士,所以他變得有點憤世疾俗。過不久,明朝滅亡了,顧炎武家破人亡,他更加悲憤,發誓絕對不會投降滿清政權。後來很多明遺文人都投降了滿清、日子過得還不錯,政府也數次向他招降,他都不願意歸順。所以顧炎武很看不起這些投降的明朝遺老遺少,所以寫了一篇〈廉恥〉痛罵他們:「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好的,但將近三百多年前顧炎武的故事跟我們有什麼關係?因為1949年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中慘敗,蔣中正帶著百萬軍民逃亡台灣,開始「生聚教訓」,想要「反攻大陸」,並且1950年韓戰爆發後,在美國保護下倖存至今。

蔣中正認為,之所以內戰會失敗,是因為你各位都不懂「四維八德」,沒有禮義廉恥。所以他要用這些道德教條來訓勉軍民,像是顧炎武不願投降清朝一樣,大家千萬不要投降中國共產黨,不然就是「無恥」的行徑。

蔣中正不僅這樣認為,還把這些想法編進教科書裡,1952年就將管仲的〈四維〉、他自己的〈四維的意義〉加上顧炎武的〈廉恥〉這三篇文章都直接放在高中國文課本裡面。關於四維的意義,蔣中正的說明是:「禮是規規矩矩的態度,義是正正當當的行為,廉是清清白白的辨別,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可參考陳茻文章

各位可能會發現說蔣中正的「恥」跟現代人想像的恥(羞恥之心)不一樣。蔣中正的四維是在新生活運動(北伐時期)時提出,並持續用在對日戰爭、國共內戰當中。他也說過「恥是轟轟烈烈的奮鬥」,這當中覺悟、奮鬥的過程,其實就是國民黨用來分辨「敵我」的教條。

直到1971年,高中國文課本才把管仲跟蔣中正的兩篇文章拿掉,剩下顧炎武的這篇文章。所以〈廉恥〉一文其實是跟蔣中正的反共思想綁在一起的,是冷戰體制下國民黨的反共教條,藉由顧炎武的口,拐彎抹角痛罵「投降中共的無恥之徒」。

但因為1971年後課本只剩下這篇文章,所以看起來好像在講很遙遠的反清復明的故事,最後就成為了課本面目模糊的道德典律了。不要說學生討厭這種教條(本文也沒什麼美學價值),大概連現在的國文老師都說不清楚前因後果吧。

這就是教科書背後隱含的意識形態,沒有任何一篇典律是不含意識形態的。

國文老師就成為道統的傳教士

過去黨國威權時代的國文教育,基礎也是建立在「道統」上面。因為蔣政權丟失了中國領土,唯一的根據地竟然是剛從日本人手上「回收」的台灣,因此國民黨只好重新將台灣「再中國化」,並且強調道統在「中華民國台灣」這邊,對面的共產黨縱然實質統治了中國,卻不具有道德上的合法性。所以威權時代的國文教育就是國民黨的道統教育,國文老師就成為了道統的傳教士。

所以為什麼民主自由的時代,還需要學生歌頌道統,學習「廉恥」?國民黨及其支持者都這麼親共,自己真的有遵循蔣中正的教訓「恥是切切實實的覺悟」嗎?這個問題就請區老師們自己思索,不要再強迫學生吃下不合時宜的教條了。

作者為臺中人,現居臺南。國立政治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碩士、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文學研究所博士班肄,研究領域為臺灣農民文學。曾參與《史明口述史》、《終戰那一天》及《文協一百點》等歷史書籍撰寫。

留言評論
江昺崙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