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斗煥再被定罪…光州事件「直升機掃射平民」的再照明

楊虔豪
705 人閱讀

南韓前獨裁總統全斗煥。圖片來源:美聯社/達志影像

去年專欄文〈失智的老總統與主張丈夫是「民主之父」的前第一夫人〉,曾提過,南韓前獨裁總統全斗煥於2017年出版的回憶錄中,對出面表示目睹軍機在光州開火的神父趙費奧(音譯,已於2016年死亡)大加批判,直指其為「帶著面具的撒旦」、「丟臉無恥的撒謊者」,讓家屬告上法院。11月30日,全前總統遭認定「對死者構成名譽毀損」,1審判刑8個月,緩刑2年。

這是89歲的全前總統,睽違23年,再次被宣告有罪。1996年,他才跟陸軍官校同期─後來接班成為民主化後首位直選總統的盧泰愚,一同站上審判台,兩人因涉及軍事政變與光州事件鎮壓等,分別被判死刑與無期徒刑,後遭特赦。前獨裁者淪為囚徒,讓南韓成為探討轉型正義案例時,最常被提起的案例。

而光州民主化運動剛好屆滿40週年,南韓也步入民主化33年之久,但轉型正義的後續問題,仍餘波盪漾。

11月30日一早,全前總統在首爾延禧洞住處前,除聚集記者外,還有不少民眾抗議。就在步出門外、準備上車前往光州聽取判決結果前,有人對他大喊:「請你對國民道歉!」全前總統按捺不住情緒,扯開嗓門怒吼:「講話小心一點,你這傢伙!」

全前總統回憶錄出版並引發爭議後,趙神父家屬連同光州事件的相關團體,先後提起出民事及刑事訴訟。2018年,全前總統被判民事敗訴,須向趙神父家人賠償7千萬韓元(約新台幣190萬元)。

而刑事訴訟上,起初全前總統以罹患阿滋海默症、重感冒等健康因素為由而不出席,甚至要求在首爾審理,幾遭批准、又幾經駁回,歷經兩年共17次審理,光州地方法院裁決全前總統有罪,是世界上,針對過往已被定罪過的歷史事件當事人,認定其再度扭曲歷史而加以處罰之罕見案例。

裁決一出,對光州市民與許多光州事件團體而言,內心相當複雜。喜的是,他們所認為不懂反省的獨裁屠夫,再度被判刑,等於連帶正式確認了「直升機射擊」的史實地位;悲的是,沒有當場逮捕,只是緩刑,不痛不癢,心頭之冤與恨,似乎仍沒能找到出口。

全前總統回憶錄暴露出的爭端,在當時光州民主化運動發生時,有無存在新軍部出動直升機在市內射擊平民?

目前,在光州錦南路上、曾為報社與廣播電台建築的「全一」大樓的多個樓層中,總計有245個彈痕,散佈於地面、牆壁與一般人難以立即接近的天花板和大樓外端。常理而言,除非是直升機,否則這些彈痕根本難以出現。

在1988年國會所召開的光州事件聽證會上,趙費奧神父就發表目擊直升機掃射的證詞,但當時民主化還不到1年,當時媒體通訊與未如現在發達,有人內心仍存在陰影、有當事人不知其他人站出來揭露此事,因而未引發太多響應,南韓檢方在1995年針對光州事件展開搜查,也以「證據不充分」結案。

直到後來,才陸續有零星市民指出,在光州事件期間目擊過、甚至被直升機掃射而受傷的經驗,社會上才出現「是不是該重新釐清光州事件直升機掃射問題」的呼聲。

目前為止,已有16名目擊者提供證詞(其中2人後來去世)。另外也有1名前職業軍人向檢方表示:「聽到上級要求展開威脅射擊,但當詢問發號施令者為何人時,聯絡即遭切斷。」但過往新軍部成員,不是三緘其口,就是持續否認光州事件有傷及無辜百姓,全前總統則主張「目擊者太少」而不足以成立。

一切要到文在寅總統於2017年上任後,指示國防部成立5‧18特別調查委員會,才進一步釐清光州事件過程中,是否有軍用直升機掃射平民。

經過現場長期鑑定與近5個月調閱資料和訪談,委員會最後做出結論指出,在當時戒嚴司令部指示下,南韓陸軍於1980年5月21至27日間,確實出動多台500MD(攻擊型)與UH-1H(機動型)直升機,在光州對市民展開掃射。

作出本次判決的法官金正勳,以這些現有資料為依據說道:「綜合被告(全斗煥)的地位及其在5‧18事件期間的行為,雖存在非必然性,但被告應可知道直升機射擊行為是存在的。」

金法官並表示:「被告在案件審理時,連一次反省或道歉都沒有,這讓先前特赦他的旨意蕩然失色。而且被告有很大可能性,是為確保自身正當性,才出版回憶錄來指責被害人。」

但判決中,金法官認定,此訴訟只基於趙神父名譽遭侵害之問題來處理,而未上綱至光州事件本身,他表示:「全前總統對已定讞的光州事件犯罪行為,發表一反之主張,歪曲歷史真相的態度不可容忍,但若為此宣告實刑,則有超出量刑之界線。」

儘管如此,這是法律上首次對光州事件存在軍用直升機射擊行為作出認定,因此對往後進一步釐清光州事件真相及究責,將成重要依據。

過往,全前總統和新軍部成員皆主張,當時軍方若有攻擊行為,都是出於自衛。如今這起名譽毀損官司,為在法律上證實直升機掃射的確存在,也打破「自衛說」的合理與正當性。

目前研判,全前總統的辯護團隊,可能因不服有罪而上訴;此前,檢方對全前總統求刑1年半,但判決結果差異甚大,因此檢方也可能會認為處罰過輕而上訴,這預告著,轉型正義的餘波,還不會太早結束。

作者為定居首爾的駐韓獨立記者,《韓半島新聞平台》創辦人,長年採訪與評論南北韓時事,希望注入具有台灣觀點和現場觀察的韓半島新聞。

留言評論
楊虔豪